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60 更新时间:2024/2/5 7:34:16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皇帝,但是满人坚持称努尔哈赤为开国皇帝)。

这不禁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般来说,不是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后面的都只能称“宗”么。康熙帝凭什么能够称“祖”呢?

我们先来说说皇帝庙号的由来

中国古代对于皇帝的称号大多来自于谥号和庙号。谥号和庙号早在商周就已出现,谥号是对古代帝王生前作为盖棺定论,起“一字褒而华衮,一字贬而斧钺”的作用。在唐代以前,大多皇帝都是用的谥号,比如汉景帝、汉武帝。

而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专门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所用称号,在汉朝时形成统一制度,所谓

“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考,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魏书·礼志》

开国皇帝庙号为“祖”,而其后有大功者可谓“宗”。所以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够有庙号,必须要做出重大贡献才有资格享受子孙供奉,整个西汉只有汉高帝(太祖)、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平帝(元宗)六人有庙号。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谥号开始成为对皇帝歌功颂德的工具,变得字数繁多且难记(如: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这两个你记哪个??),且随着皇权的加强,唐代开始除了废帝,几乎所有的皇帝都能入太庙享受庙号,所以庙号这种简单的称呼就成为大家对皇帝最熟知的名片了。

那回来说说为什么康熙帝庙号能够被称“圣祖”。

一方面是雍正坚持所为‍

在雍正继位后,关于康熙庙号问题,雍正是这样说的“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意思是康熙看似是守成之君,但功劳实则跟开创一个王朝没什么区别,所以称之为祖。

认真来说,康熙帝这一生虽然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等等,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他之前三代人的努力,清朝并没有大规模开疆拓土,康熙帝只是大致在顺治时期的疆域上巩固皇权而已,何来开创呢?

对比一下汉中宗刘询(汉宣帝),在军事上彻底消灭匈奴,平定羌乱,设立西域都护府,大汉天威自此远达葱岭万里之外。经济上整顿工商,抑制兼并,轻徭薄赋,百姓丰衣足食,粮食价格达到汉朝最低。文化上整理经典,将《史记》颁行天下,“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人家也不敢称祖。

雍正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雍正继位经历了九龙夺嫡,继位之初,朝堂之上诸多大臣和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所以雍正皇位极其不稳固,想借此提高康熙的地位,来显示自己的孝心,以达到稳固皇位的作用。

另一方面来说,这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一个缩影‍

在明朝以前,士大夫与皇帝几乎是共治天下,皇帝想要好的谥号和入太庙你还不能得罪文官,否则分分钟喷的你下不了龙椅。

但是中国封建王朝是越往后越是君权集中,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搞掉丞相以后,更是达到了君权碾压一切的地步,在君权高度集中之下,什么“祖有功,宗有德”的传统都不是事。

所以在这种君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明朝出了一个成祖,清朝出了一个圣祖。

只不过明朝还有点底线,朱棣身为朱元璋的儿子,本来就该他继位,但是朱元璋疼孙子乱了辈分。在朱棣死后他儿子朱高炽也只给他上了个太宗庙号,100多年后嘉靖帝为了打压文官,强行把朱棣的太宗庙号升为成祖庙号。

而清朝的康熙帝则是身为第四代皇帝成为“圣祖”,关键是“圣祖”这个庙号还不是一般的祖字庙号,像唐朝李氏皇族认老子为始祖,追封其为圣祖,宋朝则是追封财神爷赵公明为圣祖。

再看看清朝雍正给父亲康熙定“圣祖”庙号,简直可以用恬不知耻来形容。但是又能如何呢?清王朝时期难道还想找出能和皇权抗争的士大夫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末换成朱元璋会中兴吗?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假设的很有趣,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能力确实很强,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开朝皇帝实力中数一数二的。老朱是穷苦出生做过和尚入过丐帮,最后参加起义也是从基层小兵做起,懂得民间疾苦各方面知识储备足够。并且已经创建锦衣卫制度下到平民上到首辅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来看崇祯,崇祯皇帝直到自杀前都没有丧失对朝局

  • 朱元璋为什么杀掉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大奖韩信因为被萧何所赏识而建功立业,同时也是因为萧何献策才身死暗室之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早年的玩伴,从刘邦起义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辅佐刘邦坐上至尊之位。萧何也被刘邦封为功臣第一,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任相国。而明

  • 刘备带走曹操五万大军,曹操为什么还故意放走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刘备出走还把曹操的五万大军一起带走,但曹操只派了500人追击刘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的此番行动根本就没想把刘备追回来,而是故意放刘备走。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跟着刘备?这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长处了,刘备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得人心,对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曹操或许深知这点,如果

  • 温庭筠长得丑还花心,为什么鱼玄机会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鱼玄机这个名字,在古代历史上可以说也是很有名了,古代的出名的女性人物有不少,出名的才女却并不多,但鱼玄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鱼玄机不仅很有才,而且还长得很漂亮,但令人很不解的是,她却对一个长相丑陋,还特别花心的人死心塌地,那就是温庭筠。温庭筠的容貌和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鱼玄机究竟喜欢他什么呢?

  • 唐玄宗晚年有多惨,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年轻时可谓是意气风发,靠发动唐隆政变成为皇帝,此后还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也被认为是整个唐朝最好的一段时期。但唐玄宗并没有把自己英明的一面延续到晚年,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力迅速由盛转衰。而唐玄宗还贪恋权利,这也使得他最后只能被迫禅位,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当然,唐玄宗会走到这一步跟他此前的行为有

  • 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自然运行皆有其序,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对于一国而言亦是如此。得民心者自然长治久安,违逆万物运行之理者自然分崩离析,逐渐覆灭。因此,清王朝的陨落并非毫无缘由,究其本质一切亦在于咎由自取,不得民心所致使。彼时内忧外患,人民流离失所,革命火

  • 西夏为何有实力吊打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宋朝历史当中,一直都是积贫积弱的形象,长期打败仗,被周边不少民族吊打。而被“吊打”的原因难道只是“兵弱”这种原因吗?肯定不是,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从宋对西夏的战争分析其中的原因。西夏原本属于羌民族的一支,七世纪时开始依附于唐朝,九世纪时因助力唐朝

  • 公元712年为何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712年,正式我国唐朝时期,但是这一年注定成为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阿拉伯军队攻陷西哥特王国首都托莱多,统治区域从印度边界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西抵大西洋,东线收服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地跨亚非欧。阿拉伯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幻想踏上中国领土,吞食富庶之地。另一边,50岁的中国皇帝李旦忙于处理政事和

  • 姜维为什么不投降,这样还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投降邓艾,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也把刘备交给他的蜀汉大业彻底画上句话。当时跟着投降的大臣多数能换来一个善终,可能这个结果对他们来说还算不错。不过以姜维为首的人士,他们根本不愿投降,姜维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能够借钟会之手复国,其心态和身为国君的刘禅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姜维最后下场十分惨烈,或许这是注定好的

  • 亡秦者胡也什么意思,“胡”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曾有一个长生梦,并且用尽各种办法来寻求长生之术。后来卢生告知秦始皇,在蓬莱仙岛上有秦始皇想要的东西。此后卢生便被派去寻药,等卢生归来时他找到一本书,上面有句话写道:“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听闻,觉得书中的“胡”指的是匈奴,便下令北伐,修筑长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