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02 更新时间:2023/12/27 19:06:08

我们都知道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王阳明正好遇上了一位贵人,这才让他决定重新出仕,也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阳明假死

王阳明虽然成功通过科举进入了仕途,但他超前的思想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令他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终于,在正德二年,王阳明得罪了当时最大的政治集团——刘瑾集团。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瑾在当时有“站皇帝”之称,在很多时候,他甚至可以绕过正德皇帝直接处分大臣。王阳明得罪了这样一个人,势必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果然,刘瑾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很快就便将王阳明贬到贵州龙场做驿丞。

当时的龙场大概是今天的贵州省修县一带。在那个年代,这个地方尚未进行有效的开发,最大的作用就是流放犯人。可以说,按照正常的情况,一个人被贬到这里做驿丞,基本没有什么翻身的希望。但即便是这样,刘瑾仍然不打算放过王阳明。

在王阳明达到杭州的时候,刘瑾命令锦衣卫刺杀王阳明。好在王阳明的朋友无意间发现了锦衣卫的行踪,并帮助王阳明成功躲过了锦衣卫的刺杀。然而,在明朝一旦被锦衣卫盯上,是很难全身而退的。王阳明自知,这次能够逃脱全靠提前发现了锦衣卫的踪迹,但是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为了能够彻底摆脱锦衣卫的纠缠,王阳明想到了假死这招。他先是在经常落脚的胜果寺的墙壁上,写了两首《绝命诗》。其中之一是: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欲如。

生曾许国渐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忠悬日月,岂论遗骨葬江鱼。

百年臣子悲何极,日夜潮声泣子胥。

而后,王阳明来到钱塘江边,将冠带鞋子脱下放到水边,伪造投江自尽的现场,然后乘坐一艘小船连夜逃走。锦衣卫看到王阳明的绝命诗,又看到王阳明留在钱塘江边的冠带鞋子,以为王阳明已经投江自杀,于是便放弃了对王阳明的追杀。

就这样,王阳明暂时摆脱了锦衣卫的纠缠。

道长点醒王阳明

但即便如此,王阳明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在船上日夜赶路,片刻也不敢休息。后来遇到了风暴天气,他不得已弃船在福州上岸,挑选一个小路继续赶路。天黑前,他遇到一个寺庙,考虑到天色已晚就想在寺庙中借宿一晚。

王阳明表明自己的来意后,没曾想竟然被值日的僧人给拒之门外。没办法,王阳明只得继续赶路,好在在寺庙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寺庙,虽然已经是破败不堪,但好歹能够为他提供一个容身之所。由于连夜赶路,王阳明早已是精疲力尽,因此这一夜王阳明睡得分外深沉。

第二天,那个拒绝王阳明的僧人前来看看情况,没想到刚好看到王阳明毫发无损地从破庙中出来。这令他非常吃惊,因为王阳明夜宿的破庙其实已经成为了虎穴,他这次前来也不是关心王阳明,而是想着王阳明必然已经葬身虎口,前来王阳明的包袱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老虎在破庙外徘徊了一夜,竟然没有进去攻击王阳明。

王阳明是何等聪明之人,看到僧人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僧人的真实目的。不过还没有等到王阳明说什么,僧人就已经非常谄媚地过来了,因为他认为连老虎都不敢攻击王阳明,那么他必然是一个奇人,是不能轻易得罪的。于是便连拉带扯的将王阳明“请”到了寺庙。

于是便连拉带扯地将王阳明“请”到了寺庙。到了寺庙后,王阳明竟然意外碰到了一个故人。此人乃是二十年前,王阳明迎娶妻子诸氏时,在铁柱宫与之畅谈一宿的道长。当年道长就说二十年后两人必然会再次相见,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两人竟然真的再次相遇,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方式。

王阳明感慨良多,道长阐述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当道长问及王阳明日后的打算时,王阳明表示自己想像当年的孔圣人那样隐世。不过道士并不认同王阳明的观点,他认为此时非彼时,当年诸侯林立,孔圣人可以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但现在是大一统时期,王阳明没有什么地方可躲,何况如果刘瑾继续追踪,王阳明的家人势必会受到牵连。

末了,道士还写了一首诗送给王阳明,内容为:

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君将性命轻毫发,谁把纲常重一分?

寰海已恬夸令德,皇天终不丧斯文。

英雄自古多磨折,好拂青萍建大功。

王阳明听了道长的劝解,颇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于是放弃隐世的想法,转而决定继续到龙场上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决定,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才有了后来的“心学”理论,才有了后来圣人王阳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

  • 明末换成朱元璋会中兴吗?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假设的很有趣,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能力确实很强,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开朝皇帝实力中数一数二的。老朱是穷苦出生做过和尚入过丐帮,最后参加起义也是从基层小兵做起,懂得民间疾苦各方面知识储备足够。并且已经创建锦衣卫制度下到平民上到首辅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来看崇祯,崇祯皇帝直到自杀前都没有丧失对朝局

  • 朱元璋为什么杀掉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大奖韩信因为被萧何所赏识而建功立业,同时也是因为萧何献策才身死暗室之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早年的玩伴,从刘邦起义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辅佐刘邦坐上至尊之位。萧何也被刘邦封为功臣第一,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任相国。而明

  • 刘备带走曹操五万大军,曹操为什么还故意放走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刘备出走还把曹操的五万大军一起带走,但曹操只派了500人追击刘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的此番行动根本就没想把刘备追回来,而是故意放刘备走。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跟着刘备?这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长处了,刘备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得人心,对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曹操或许深知这点,如果

  • 温庭筠长得丑还花心,为什么鱼玄机会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鱼玄机这个名字,在古代历史上可以说也是很有名了,古代的出名的女性人物有不少,出名的才女却并不多,但鱼玄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鱼玄机不仅很有才,而且还长得很漂亮,但令人很不解的是,她却对一个长相丑陋,还特别花心的人死心塌地,那就是温庭筠。温庭筠的容貌和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鱼玄机究竟喜欢他什么呢?

  • 唐玄宗晚年有多惨,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年轻时可谓是意气风发,靠发动唐隆政变成为皇帝,此后还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也被认为是整个唐朝最好的一段时期。但唐玄宗并没有把自己英明的一面延续到晚年,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力迅速由盛转衰。而唐玄宗还贪恋权利,这也使得他最后只能被迫禅位,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当然,唐玄宗会走到这一步跟他此前的行为有

  • 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自然运行皆有其序,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对于一国而言亦是如此。得民心者自然长治久安,违逆万物运行之理者自然分崩离析,逐渐覆灭。因此,清王朝的陨落并非毫无缘由,究其本质一切亦在于咎由自取,不得民心所致使。彼时内忧外患,人民流离失所,革命火

  • 西夏为何有实力吊打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宋朝历史当中,一直都是积贫积弱的形象,长期打败仗,被周边不少民族吊打。而被“吊打”的原因难道只是“兵弱”这种原因吗?肯定不是,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从宋对西夏的战争分析其中的原因。西夏原本属于羌民族的一支,七世纪时开始依附于唐朝,九世纪时因助力唐朝

  • 公元712年为何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712年,正式我国唐朝时期,但是这一年注定成为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阿拉伯军队攻陷西哥特王国首都托莱多,统治区域从印度边界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西抵大西洋,东线收服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地跨亚非欧。阿拉伯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幻想踏上中国领土,吞食富庶之地。另一边,50岁的中国皇帝李旦忙于处理政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