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元712年为何扑朔迷离?

公元712年为何扑朔迷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71 更新时间:2024/1/19 6:20:37

公元712年,正式我国唐朝时期,但是这一年注定成为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阿拉伯军队攻陷西哥特王国首都托莱多,统治区域从印度边界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脉,西抵大西洋,东线收服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地跨亚非欧。阿拉伯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幻想踏上中国领土,吞食富庶之地。

另一边,50岁的中国皇帝李旦忙于处理政事和家务,上半年两易年号:712年正月改“景云”为“太极”,五月改为“延和”,下半年干脆远离政治纷争,将皇位传给皇太子李隆基(改元“先天”)。李旦虽自称太上皇,没有彻底放权,直到围观27岁的李隆基对付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后才让出天下,给后浪“开元”的机会。太平公主的死宣告了混乱政局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政治场上血雨腥风的细节很少会被记录在史书里,比起帝王将相,小人物在史书中占据的分量更微乎其微。

这一年某月某日,当一个男婴于河南巩县瑶湾呱呱坠地,给杜家带来欢乐时,没有人觉得这是件需要记录的事,以致几百甚至一千年后,人们再去探究他的出生日期,712年就成了“唐代历史上最为扑朔迷离的年份之一”。他出生时哪个皇帝在位,李旦还是李隆基?使用哪个年号?“太极”“延和”还是“先天”,这很重要吗?当时或许不重要,只是随着他死后声名鹊起,712年因为“诗圣”杜甫的诞生变得特殊起来。

这个男孩的出生情形、童年生活《旧唐书》是不清楚的,200多年后,欧阳修等人重修唐史,在《新唐书》留下五个字:“少贫不自振”,好像从一开始,杜甫的人生底色就注定是灰色。今人提起杜甫,也难免会将他与苦大仇深、眉头紧蹙的中老年男性形象联系起来,仿佛少年未老先衰,一下从童年跨到中年,不知青春是何滋味。

杜甫的中年再悲凉,也有自负轻狂的青春,出身官宦世家一直是他“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的资本。远祖杜预为长安城南杜陵人、司马昭妹婿,文能撰《春秋经传集解》,始将《春秋》《左传》合编为一书进行解释,吸取前人精华,自成体系;武以晋镇南大将军身份一举灭吴,有儒将之风,通晓刑律、历法、水利、经济,堪称全才。祖父杜审言少年成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武则天时期任膳部员外郎,一度接近权力中心。杜审言自诩文章超过屈原宋玉,书法胜过王羲之,同时代文人中没几个能入他法眼,死对他来说不可怕,因为他的存在,其他人变得黯淡无光。他曾在临终前对宋之问说:如今老压你们一头的我死了,你们应该感到快慰,“但恨不见替人也”,可是死后谁来接替我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姜维为什么不投降,这样还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投降邓艾,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也把刘备交给他的蜀汉大业彻底画上句话。当时跟着投降的大臣多数能换来一个善终,可能这个结果对他们来说还算不错。不过以姜维为首的人士,他们根本不愿投降,姜维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能够借钟会之手复国,其心态和身为国君的刘禅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姜维最后下场十分惨烈,或许这是注定好的

  • 亡秦者胡也什么意思,“胡”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曾有一个长生梦,并且用尽各种办法来寻求长生之术。后来卢生告知秦始皇,在蓬莱仙岛上有秦始皇想要的东西。此后卢生便被派去寻药,等卢生归来时他找到一本书,上面有句话写道:“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听闻,觉得书中的“胡”指的是匈奴,便下令北伐,修筑长城。不

  • 袁绍如果听取田丰策略,最终能否战胜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袁绍身边人才如云,可惜他不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不然袁绍也不可能败给弱于自己的曹操。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只有一位能够胜出,可以说是双方的生死之战,结果曹操以弱胜强,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当时,田丰多次向袁绍进言,但袁绍根本不采纳,最后还将他处死。如果袁绍能够按照田丰给出的策略行事,他有没有可能击败

  • 蜀汉亡国是因为穷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作为三国时期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很多人也经常会去分析为什么蜀汉会灭亡,可以说导致蜀汉灭亡的原因绝不只有一个,但在众多的原因当中,也是有最主要的原因的,那就是因为穷,毕竟相比起吴国和魏国,尤其是魏国,蜀国是真的很穷的。那么穷究竟是怎么导致蜀汉的灭亡的呢?蜀汉建国几十年,为何一直都很穷?今天就让小编带

  • 崇祯皇帝自缢后,明朝有哪些官员跟着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知已无力回天,最终他选择在煤山了却自己的一生。在此之前,他担心自己的家人落入李自成手中,只能下狠心让他们一同陪葬。当时朝中还有文武百官,这一刻对他们来说无疑也要做出选择,是投靠贼人之手,还是同崇祯帝一起殉国?实际上崇祯帝死后,的确是有大臣跟着赴死,但人数并不多。下面就来讲讲

  • 假如刘封救出关羽,蜀汉能否改变最终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把关羽的死推到刘封头上,认为他没有及时出兵救援,才导致关羽孤立无援,最后战死。那假如刘封顺利救出关羽,这件事究竟能否改变蜀国的命运呢?此处我们可以开一个小脑洞,关羽没死,蜀国和东吴也将结仇,刘备还是有可能出兵伐吴。但刘备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加上有关羽的指挥,就算这场战役没有获胜,也不可能出现

  • 元朝文人的地位在乞丐前面?为何地位这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的文人一般地位都不会很低,文人留下的各种作品,还有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人都会成为官员,因此在各个朝代,文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然而在元朝时期,文人的地位竟然只比乞丐高一点,也就是说元朝的文人地位非常的低,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为什么元朝对文人会是这样的一个态度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

  • 宋朝公主为什么叫帝姬?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称呼叫公主,不过随着时间的改变,不同朝代的“公主”也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在清朝时期一般就叫格格,而在宋朝时期,从宋徽宗开始,将公主改名为帝姬,这是为什么呢?帝姬这个称呼听起来还是比格格或者公主更有震慑力,那宋徽宗改名的举动又是为什么,他为何

  • 刘昉是杨坚称帝的大功臣,为何最后却遭弃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杨坚能够称帝,也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在他身边出谋划策,这才给了杨坚信心和机会。其中有一位叫刘昉的大臣,他被认为是杨坚能够顺利坐上皇位的大功臣,事成后刘昉自然得到很多嘉奖,但杨坚并没有给他任何实权,这也让刘昉感到心灰意冷。最后刘昉不仅遭到弃用,还被杨坚下令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准备带大家了解下这

  • 朱元璋为靖难之役埋下伏笔,父子关系矛盾成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争,最后还将正统皇帝赶走,自己继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而这就是在明朝初期发生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兵力占优,却没办法阻止朱棣的进攻,最后丢了皇位不说,自己还下落不明。实际上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