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06 更新时间:2024/1/15 18:27:52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这个蒙古语为铁锅的元顺帝呢,一路是北上跑回了蒙古高原。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

但是,虽然赶走了元顺帝,元朝可并没有灭亡啊,建立了史称“北元”的这么一个政权。根据《明史》记载,当时蒙古人还有能拉弓射箭的勇士将近百万,可能有所夸张,要是有一百万也不至于丢了江山啊,对吧。

但是北元的威胁肯定是在的,其实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真正征服蒙古人,最好的例子就是咱们今天看到的明长城,为什么明朝修长城啊?清朝咋不修呢?不就是为了防着蒙古人吗。

那这个北元是咋回事呢?蒙古人和大明朝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后元朝时代。

北元时代

虽然元朝在1368年失去了中原地区和长江地区的统治权,但是元朝依然还在,咱们知道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除了被朱元璋抢走的地方之外,东北、西藏、云南都和蒙古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算是两年之后铁锅皇帝元顺帝死了,也没关系,他的俩儿子依然健在,并且以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为榜样,时刻准备复兴大元。

那朱元璋肯定是不同意啊,所以1372年,又命令徐达带兵15万主动出击,“之前元顺帝不就是你打跑的吗,现在连他儿子也一起办了吧。”

15万明军从山西进入了蒙古高原,并且深入大漠深处。本来你就是客场作战,又想着速战速决,结果肯定是吃瘪啊,明军大败,仓皇而逃。

朱元璋一看,“不行啊老徐,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那就是改变作战计划吧。1379年,厉兵秣马的明军再次出发,但这次不是蒙古高原,而是青海和云南,1387年又进兵东北。朱元璋打算先把有可能支援你的力量打掉,然后再打你。

这个战术还是很有效的,不仅切断了青海和蒙古的联系,而且在1381年平定了云南,把云南纳入到了大明的版图之中。而东北方面也一路凯歌,驻扎在长春的元朝将领纳哈出投降,切断了蒙古和东北之间的联系。

于是,决战开始了,第二年,大将军蓝玉率领15万明军从热河出发,再一次进入了蒙古高原。此时的元朝皇帝已经是元顺帝的儿子脱古思帖木儿了,他此时正因为长春守将的投降而陷入了战争之中,蓝玉听说了之后,马上赶往敌人老巢,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

脱古思帖木儿仓皇出逃,身边就剩了几十人,剩下的8万部队,加上牛羊、辎重、连妃子都被俘获了。

结果在逃跑途中,脱古思帖木儿遭到了同为蒙古人的同族的袭击,被俘之后,被人用弓弦勒死。他死之后,忽必烈的直系子孙就算是断代了,北元也算是正式灭亡了。

虽然北元灭亡了,蒙古人的政权却没灭亡。

不灭的元朝

元帝国虽然崩溃,但是在此之后,统治蒙古高原的历代蒙古大汗们依然自称大元皇帝,也就是说,元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灭亡。

杀死脱古思帖木儿的人叫也速迭儿,有时候啊您就不得不感慨历史的这种轮回性,这不是也速迭儿杀了脱古思帖木儿吗?按理说他俩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一家人啊。这个脱古思啊,他祖先是谁呢?大名鼎鼎的忽必烈,那也速的祖先是谁呢?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

当年就是这哥俩争汗位,哥哥抢了弟弟的位子,结果百年后,弟弟的后人杀了哥哥的后人,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所以在此奉劝各位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嘛。

杀了脱古思之后,也速也称帝了,还叫大元,但是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权力可不归他,归谁呢?蒙古族的一个分支——瓦剌部。

这个部落由来已久,享受世代与蒙古皇室通婚的特权,等到帮助也速篡位的时候,势力已经是相当庞大了。而皇帝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牌位,阿猫阿狗谁当都无所谓。

传说也速的重孙子,就是因为看上了弟媳妇得罪了瓦剌人,结果被杀。虽然这也只是个传说而已,但是可以看出,瓦剌人对于皇帝是并不是很尊重。

到了1408年,之前出逃的皇子完者帖木儿返回了蒙古,迎回了强有力的领袖,蒙古人一度认为啊,大元帝国是复兴有望。此时朱元璋已经病逝,靖难之役也都打完了,在位的是明成祖朱棣。

对蒙古一直忧心忡忡的朱棣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是失眠、脱发啊,愁的不行了。于是从1409年开始,五次亲征蒙古,他本人能也于最后一次亲征返回途中,病死在蒙古高原了,关于朱棣暴死,一直以来都有各种说法,咱们会在之后的节目里给大家详细聊。

但是五次亲征是有利有弊,虽然打击了蒙古人,浇灭了他们试图“克复中原”的野心,但是同时,也为瓦剌部落扫清了道路,为瓦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没想到,他原本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军事行动,却给他的子孙带来灾难。

土木之变

当时瓦剌呢,有三个比较强大的部落,其中最强大的叫马哈木,马哈木死后,他的儿子脱欢子承父业。脱欢这个人是天生的领袖,他即位后不久,就打败了其他两个部落,统一了瓦剌,之后又托朱棣的福统一了蒙古,成为了蒙古真正的主人。

但是脱欢的出身不好,他不是黄金家族的成员,说白了您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那您当皇帝就有点那个了,是吧,所以他找到了一个成吉思汗的子孙,这个人叫脱脱不花,“来你当皇帝,我捧着你。”

那人家也不傻,也不是给就要的,就说“当不了当不了。”当不了也得当,于是脱脱不花当了皇帝,但是实际权力还在脱欢手里,就跟当年的曹操一样。

后来脱欢的儿子也先继承了父亲强大的基因,在他的代理下,瓦剌帝国进一步扩张,东到满洲甚至朝鲜,西到乌兹别克斯坦,眼看着就要再现成吉思汗的帝国时代。

而这个时候,明朝的皇帝是年轻的明英宗,由于减少了给瓦剌部落的恩赐数额,使得也先非常不满,你不给那我就自己抢了,于是入侵明朝,而血气方刚的皇帝受到了身边宦管王振的教唆,也决定效仿自己的祖上朱棣,御驾亲征。

1449年,皇上和王振率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半个月后到达大同,再看到了蒙古人留下的寸草不生的村庄之后,俩人都怂了,于是不打了准备回去。

既然来了哪那么容易让你走啊,在土木堡明朝军队遭遇了来自瓦剌部落的进攻,结果是皇帝被活捉,王振死于乱军中。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皇帝都被抓了,也先这个高兴啊,他想着用皇帝做人质来威胁明朝,但是明朝那边也有办法,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之后,大臣于谦,不是说相声的于老师啊,力排众议,拥立正统帝的弟弟为景泰帝。

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见得旧人哭。有了新皇帝的大明王朝自然不怕威胁,这可惹恼了也先,一气之下的他带兵在此入侵明朝,大军直扑北京而来。

虽然经过五天五夜的战斗,蒙古人没有打下京城而愤愤的离开了,但是明王朝也看清了一个事实,就是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和蒙古人掰手腕,所以在此之后,明朝终于放弃了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梦想,转而开始安抚和讨好,并努力维持长城防线。

在当时,万里长城代表的不是辉煌,而是苦难和无奈。

也先死后,他所建立的瓦剌帝国再一次分崩离析,进入了一个持续20年的混乱时代,直到16世纪之后,达延汗的出现才结束了这一切。

贸易换来和平

作为北元皇族的达延汗是根红苗正的瓦剌王室,他在1487年继承汗位,并且用了38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内蒙古和外蒙古东部地区的统一。

这个时候,蒙古和明朝已经建立了基本稳定的和平关系。但是到了他的儿子俺答的时代,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大同守将龙大有为了讨皇帝开心,杀了前来议和的蒙古使者,这种行为在蒙古人看来是最大的背信行为,也引来了俺答的疯狂报复。在为期34天的进攻中,蒙古人掠杀人口20万,家畜200万,烧毁房屋8万间,老百姓为政府行为买单,自古有之。

5年之后,俺答再次兵临北京城,并烧毁了安定门外的房屋,可是面对凶悍的蒙古人,明朝军队连反击的胆量也没有。

这件事也让明朝做出了巨大让步,在大同、宁夏等地开始市场,但是这远远不够,因为蒙古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也不是和咱想那样天天就吃羊肉和马奶,他们也需要碳水化合物,但是草原又不能种地,而且他们也不会种地。

那咋办呢,就只能买了,买不够就只能抢了。所以双方战端再开,给边境的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1571年,双方终于达成和平协议,满足了蒙古人提出的四项要求,虽然表面看来明朝好像吃亏了,但是不管怎么样,通过这次合议,明朝节省了巨额的国防开支,边境也终于得到了安宁。

而蒙古全境成为中国领土的时候,那已经到了康熙皇帝的时代。

结语

自古以来,作为农耕民族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就从未中断,秦皇汉武时代就已经不惜耗费国力和匈奴作战,到了明朝更是皇帝都被人活捉了。

其实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都是为了生存,少数民族也需要维持人体所需的粮食,而他们入侵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抢地盘,说白了他们要城市没有用,城市又不能放牧,他们只不过是抢粮食。

不信您各位看,匈奴也好,蒙古也好,最开始和中原王朝打仗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贸易问题,说白了打的是贸易战,本来用钱就能解决是事情,帝王们非要碍于面子,结果打赢了,功劳都是皇上的,打输了,账都算在老百姓头上,哪有这个道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闯王李自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功,同时又是失败的形象。为何说他成功了?因为他这个放羊出生的愣是把大明王朝搅了个底朝天。又为何说他失败呢?因为他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最终呗清朝统治者渔翁得利。闯王在率领农民起义的时候,曾经喊出口号“迎闯

  • 诸葛亮如果不主动出击,蜀汉国力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不仅起到的效果甚微,还拖累了蜀国自身发展。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挑战魏国,蜀国国力是否就会走向强盛呢?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诸葛亮制定北伐策略,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这么简单,他自然明白蜀国和魏国相比,国力差距较大,但如果只是深耕巴蜀,也

  •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

  • 明末换成朱元璋会中兴吗?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假设的很有趣,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能力确实很强,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开朝皇帝实力中数一数二的。老朱是穷苦出生做过和尚入过丐帮,最后参加起义也是从基层小兵做起,懂得民间疾苦各方面知识储备足够。并且已经创建锦衣卫制度下到平民上到首辅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来看崇祯,崇祯皇帝直到自杀前都没有丧失对朝局

  • 朱元璋为什么杀掉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大奖韩信因为被萧何所赏识而建功立业,同时也是因为萧何献策才身死暗室之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早年的玩伴,从刘邦起义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辅佐刘邦坐上至尊之位。萧何也被刘邦封为功臣第一,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任相国。而明

  • 刘备带走曹操五万大军,曹操为什么还故意放走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刘备出走还把曹操的五万大军一起带走,但曹操只派了500人追击刘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的此番行动根本就没想把刘备追回来,而是故意放刘备走。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跟着刘备?这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长处了,刘备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得人心,对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曹操或许深知这点,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