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王有什么寓意,刘备为何不称蜀王

汉中王有什么寓意,刘备为何不称蜀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29 更新时间:2024/1/17 19:43:50

汉中之战,刘备战胜曹操士气大涨,进而称王。很多网友好奇刘备为何要自称“汉中王”,都说汉中这个地方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刘备占据蜀地,他为何不封“蜀王”呢?实际上汉中王背后还有更加深层的寓意,和蜀王相比其实前者才表明了刘备的决心。蜀地并非刘备集团的真正目标,他们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不是只想偏安一隅。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这两个封号的区别,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

刘备为何不自封“蜀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你争我夺,最后魏蜀吴三分天下。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一统中国北方,可谓是一头独大。公元216年,曹操凌驾百官之上,称魏王,离皇位只一步之遥。刘备作为曹操的头号敌人,自然不甘示弱,于公元219年在群臣的劝进下自立汉中王。而此时孙权尚未称王,所以天下只有曹操的魏王,与刘备的汉中王。

既然刘备已经是坐拥荆益二州的强大诸侯,为何不顺势做“蜀王”而自封为汉中王呢?其实如果换做是你,也不会称蜀王,刘备称汉中王才是最佳选择。

首先,刘备自从起兵开始,就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前期颠沛流离,几乎无容身之地。但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以仁义博得天下人心。所以刘备一直以曹操为头号敌人,自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几经周折,终于有实力与曹操一较高下。

然而汉中之战,正是决定刘备霸业能否成功之战。因为在汉中之战前,刘备集团一直被曹操追着打,刘备先投刘表,又联合孙权,几乎没有独自取胜曹操的时候。而汉中之战却是刘备拼上老本,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战,胜了刘备成就霸业,败了连西川都坐不稳了。

《三国志》: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虑?”

公元218年,刘备夺西川后,开始向汉中进兵。命吴兰、雷同等人先后进军,可惜都被曹军所击败。直到公元219年,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主动放弃阳平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最终,黄忠于定军山之战阵斩夏侯渊,魏军被迫撤退。曹操得知夏侯渊战死,汉中战局不稳,拍案大怒,尽起大军进军汉中。可是刘备已经做好了准备,以逸待劳,刘备说道:“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曹操也无奈地称汉中为“鸡肋”,所以不得不退出了汉中。

“蜀王”的含义

虽然汉中之战,刘备已经山穷水尽,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但好事多磨,汉中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中之战极大鼓舞了刘备集团,振奋人心,因为得汉中,退可固守要害,保全益州,进可进军雍凉,乃至兴复汉室。也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意思。而刘备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必然要向天下表明自己进取天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刘备此时在群臣的建议下进位“汉中王”也是理所应当。

而如果进位为“蜀王”,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蜀代表的是成都,偏安之地,会让手下人觉得刘备只是一个自守之辈,夺战汉中只是为了保护成都罢了,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主公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其次,刘备见人就说自己是汉室后裔,中山靖王之后,根红苗正的皇族。再加上汉献帝认的皇叔,更加让天下人认为复兴汉室的必是此人。而刘备又以汉高祖刘邦为榜样,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备既然得到了汉中,以必定会向刘邦学习,以汉中为跳板进取中原。

当然刘备攻占汉中时汉献帝还在许昌,所以刘备不可能向刘邦一样称“汉王”,那样至汉献帝于何地,汉中既有汉王中的“汉”字,又可以证明自己进取天下的决心,所以进位为“汉中王”再合适不过了。不但可以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正统性,又可以告诉世人乃至曹操,我刘备一定会向高祖一样,一统中华复兴汉室。

最后,刘备以前只能算一个二流军阀,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带领下,才得以发展壮大。坐拥荆州,益州二地。而刘备在攻打汉中时,所倚仗的除了张飞,赵云,诸葛亮几人外,其他的都是益州本地人,也就是蜀人。

蜀国人自然不想刘备只统治自己,偏安一隅。所以进位汉中王,可大结蜀人之心,认为自己支持的主公,是一个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好老板,而不是只想着统治蜀中。蜀人听说刘备进位汉中王,一定会大力支持刘备集团,而不是人人自危,远离刘备。

综上,刘备为了纪念汉中之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为了争取天下士人之心,为了安定蜀人只能进位汉中王,而不是专指西川的蜀王。当然这也表现出刘备过人的眼光:得蜀地,称汉中,取天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十五道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当中,该如何进行区域划分,这个问题成为了很多大一统王朝的难题。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秦朝的时候,选择在天下全面推行郡县制,在此之后,郡县制变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区划。汉朝时期,在郡县之上设立了州刺史。不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逐渐增多,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

  • 张绣在谁的劝说下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绣曾给曹操一击重创,差点是将曹操给拿下。原本张绣联合刘表,后来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但张绣从来没有真正服过曹操,此后他心生不满,决定发动突袭,曹昂、典韦等人拼死户主,这才换来曹操一线生机。后来张绣的经历也是极具戏剧性,谁能想到他再次投降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难道张绣就不怕被报复

  • 晚清四大名臣里,为何只有张之洞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清朝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落后腐朽的代名词,但清朝也是经历过发展、没落、中兴等等过程的,而清朝历史上就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最为人所认可的还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个人了。而这四个人当中,最后也只有张之洞最后得到了善终,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他三人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

  • 东陵大盗为何逍遥法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清东陵,这里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在这里埋葬着清朝历代帝后,陵墓被打造的固若金汤,布满机关,堆积了无数价值不菲的珍宝。1928年7月,一伙神秘的盗陵大军兵分两路,一支奔向埋葬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另一支则进入了埋葬乾隆帝的裕陵。在关于谁是真正的盗墓者这一问题上,特别是法庭并没有

  • 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哪个才是战国最强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争霸的历史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而在战国时期想要生存下去,军队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而在当时,有四个非常有名的军队,分别是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他们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国家,从名字上也能看得出来了,那么究竟这四个军队,谁才是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军队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赵国赵

  • 刘备称王后上表汉献帝,为什么把马超排在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在刘备身边,谁的功劳算是最大的,可能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这种排名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然而在刘备心中,他的答案可能让很多人都是意想不到的。刘备在称王之后,上表汉献帝,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进行了一个排名,而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马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多次的海上活动了,其中以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最为有名,不过郑和每次出海也不仅仅只是驾驶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个船队,船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但他们在大海上,不同的船只相互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怎样传达过去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郑和下西洋的

  •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为何关羽如此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关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忠义两全,不仅仅是老百姓尊重他,在民间称其为“关公”,同时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是非常推崇关羽的,将其视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数千年来,所受到的褒封可不少。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给了关羽八十八个字奇长无比的头衔,“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

  • 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贤良寺与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最早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居住在这里,之后的几十年沉沉浮浮,只要是来到京城,李鸿章就一定会住在贤良寺,而且最终也是在贤良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路。那么贤良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庙,为什么李鸿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偏偏住在贤良寺里面呢?一、其实不仅仅李鸿章,历朝

  • 秦始皇12金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