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孚忠于曹魏,为何还参加高平陵之变?

司马孚忠于曹魏,为何还参加高平陵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5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4:17

高平陵之变作为曹魏政权终结的一个事件,参与者除了司马懿、司马昭等,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基本上就已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距离皇位也不过就是一步之遥,因此司马懿一直被人们看作是篡权夺位的人。然而司马孚参与了这次行动,但是却始终还是以曹魏忠臣自居,这究竟是为什么?司马孚究竟算不算忠于曹魏,既然忠于曹魏又为何要参与行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司马孚简介

司马懿在成功“瞒过”曹操,熬死曹丕和曹睿父子后,终于等到了与自己一起被曹睿托孤的蠢蛋曹爽和年幼的皇帝曹芳

装疯卖傻、口吐白沫的司马懿,让曹爽误以为司马懿就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行将就木的植物人,司马懿却趁着曹爽带兵出城与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奠曹睿之时,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控制了城内局势,发动高平陵政变,借着“清君侧”的理由,把权倾朝野,犯了众怒的权臣曹爽等一网打尽!夷了曹爽及其亲信的三族。从此司马家族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家族参与了此次政变。包括他在内。

在“路人皆知的司马昭”暗示贾充等人弑杀了皇帝曹髦的时候,大家都不知所措之时,是他站出来,当朝怒骂侄子司马昭欺君罔上,要求严惩肇事凶手。

他终其一生,都自称魏臣。93岁才无疾而终。

他一生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等六任君王,是见证东汉末年、三国和西晋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即使最后司马炎篡位立晋,他仍然以魏臣自居。

他是谁?他就是司马防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叔叔,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

2、司马孚的经历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司马孚博涉经史,好学谦恭,连大才子曹植都佩服。当时曹植很有才华,清选官属,以司马孚为文学掾,辅佐曹操。曹植恃才傲物,放荡不羁,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刚开始并不接受意见,后来终于醒悟,曹植为此还专门向司马孚道歉。后来曹丕做了世子,司马孚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辅佐曹睿期间,也深受曹睿重视。

司马孚不仅有经济头脑,而且军事上也颇有建树。司马孚管理财政期间,解决了关中缺粮的痛点。他建议从冀州调集农夫五千人屯于上邽,秋冬训练,春夏屯田。这些建议被采纳后,关中物资开始充实,应付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绰绰有余。

军事方面,他建议在关中预先准备好几万步骑兵的机动部队,采用两班倒的轮休制度。这样一旦战乱起,就可以直接参与作战。省的再从中央调集兵马,劳命伤财不说,还耽误时日。这两项措施,很好的解决了关中地区兵员和粮草的问题。

公元255年,蜀国姜维进攻陇右,雍州刺史王经战败,司马孚统领诸军,镇守关中。司马孚派邓艾陈泰出兵进击姜维,姜维撤退。司马孚此战有功,回京后拜为太傅。

对东吴,司马孚也颇有战功。(公元253年),东吴太傅诸葛恪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围攻新城。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到达寿春,派毌丘俭文钦等进攻。诸将想迅速出击,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暂且使用诈巧,不要与敌人力争。”故意滞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此时吴军士卒疲劳,加之瘟疫流行,于是望风而退。

此战,也从侧面反应了司马孚也颇有军事才能。难怪曹睿这样评价司马孚:“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曹睿认为司马孚是跟司马懿一样的文武兼备之人。曹睿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3、司马孚为何忠于曹魏

司马孚对曹魏忠心不二,敢于怒斥司马昭和司马炎。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专权,派宫人讨伐司马昭。这还不是以卵击石吗?估计曹髦也不愿意被司马昭骑在脖子上天天拉屎撒尿的受欺辱,就是死了也算是为了皇家的颜面,做殊死一搏!司马昭于是派人诛杀了皇帝曹髦。

就在大家忙作一团,都不知所措之时,司马孚一路小跑来到朝堂,把死去曹髦之首放在自己大腿上,痛哭流涕,一边自责说皇帝的死跟他有关,一边痛斥司马昭欺君罔上,义愤填膺的要求严惩肇事凶手!司马昭找成济做替罪羊,诛杀了成济三族,这事才算过去。

司马孚一辈子以魏臣自居,曹奂被废时,他拉着废帝曹奂的手说,“自己一辈子都是魏臣,绝不背叛!”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他看到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有篡逆之心后,就逐渐淡出政坛。而司马氏后期的几次废立皇帝活动,他都没有参与谋划。

司马炎登基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司马孚不仅不愿受封,而且还面露愁容!

司马孚临终有遗训,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就是说,我司马孚从一而终,生是曹魏的人,死是曹魏的鬼。下葬一定要简单,不能铺张浪费!

4、总结

司马孚夹在家、国之间倍受煎熬。

从曹操开始,历任曹家君王都对司马家族恩遇有加,特别是曹丕和曹睿,临死前都托孤司马懿。整个司马家族都很被重用。从这一点上说司马孚打内心是想一辈子报效曹魏政权的。

但是,司马懿和他的子孙们自从诛杀曹爽,掌握朝中大权后,开始有了篡位谋逆之心。司马孚作为司马家族的一部分,帮吧,跟他内心相违背;不帮吧,同为司马家族,又无法脱身。所以,司马孚最后也只能不参与司马氏的废立皇帝的谋划,同时尽量给曹魏后人争取到优待。

司马孚临死还以魏臣自居,这也多少给司马懿等人的谋逆篡位的黑暗一面,增加些许白色的亮光。同时,也为司马家族多少争取了一点点的历史同情分。

司马孚历经东汉末年、三国和晋朝,活了整整93岁,居然比司马懿还多活20岁,司马孚就凭这一点就让人佩服!更何况司马孚还从一而终,始终以魏臣自居。这在当时更是难能可贵!在后世诸多痛骂司马氏之时,大家对这位清流司马孚更多的是由衷的赞叹!

大家觉得司马孚是真心想做魏臣呢,还是晋朝的安平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秦始皇死的很突然,他应该没想到自己会在东巡的途中驾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准备他的第五次东巡,结果途中始皇帝染疾,并且病情逐渐加重,最后是在沙丘宫,也就是今天的邢台广宗这个地方病死。因为事情太过突然,才给了赵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机会,导致扶苏被逼死,胡亥继位,同时为秦朝早衰埋下了隐患。秦

  • 秦将军章邯为何在巨鹿之战中消极避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巨鹿之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是项羽率领着楚军与秦朝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全歼王离军,迫使章邯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 该如何评价史可法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抗清名将,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中进士,此后辗转各地镇压叛乱。不过当时明朝政权注定走向衰亡,等京城被攻破后,史可法决定拥立福王为帝。但扬州城也没能坚持太久,然而史可法誓死不降,他想自刎却被众将拦住,最后是被清军所杀。史可法一生为官清廉,其意志坚韧不拔,不过对于史可法也有一

  • 明朝火器真的先进吗?是吹牛还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应该有不少人都认为,明朝的武器一直都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尤其是火器,而且在明朝历史上的很多战争中,都体现出了明朝火器领先世界的情况。只不过,这些情况真的是真实的吗?明朝时期的火器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些对于明朝火器的推崇,究竟是有没有后人吹牛的成分?真实明朝的火器究竟如何?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于谦为什么选朱祁钰当皇帝?为何不让太子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次可以说是改变了明朝命运的事件,对于明朝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没了朱祁镇,明朝还需要另外一位新的皇帝,这时候大臣于谦则是选中了朱祁钰。不过,朱祁镇当时虽然被俘虏,却已经有了太子,为何于谦不让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却选择了朱祁钰呢?下面就

  • 刘备野心有多大?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念,暗示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明争暗斗在这一时期是最常见的事情了,这一期间出现了非常多的英雄和各路军阀势力,其中我们最为熟悉,也是对其印象最好的就是刘备了。刘备曾表示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子嗣,虽说他一直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征战,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远大的抱负,而这一点就从他那四个儿子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那么接下来小编就

  • 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国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国号是对这个朝代这个国家的称呼,而国家的创立者也会选择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字来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刘邦曾是汉王,所以称汉就是国号,秦始皇是秦国国君,统一之后就称秦为国号。而在清朝时期,清原本并不是国号,是被改了之后的名字,原本是叫大金的,那为什么皇太极要

  • 刘备为什么不得不伐吴?孙权求和为何也不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伐吴这件事情,很多人一直都并不能理解,刘备和东吴一直都是盟友的关系,在之前双方之间关系一直都还不错,虽然不能说像亲兄弟一样,毕竟是因为共同利益才结成同盟的。因此,刘备伐吴必然是事出有因,毕竟他不仅是伐吴,但孙权派人来求和的时候,刘备也是坚决拒绝了。但是又为什么要说,刘备伐吴是不得不这样做,是没有

  •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宪宗李纯一度被认为是挽救晚唐的希望,到头来却功亏一篑。唐宪宗在位一共15年,期间大力改革,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做出了不少贡献。不过李纯的一生却是前明后暗,在取得部分成就后,李纯便开始渐渐怠慢,做出了很多昏庸之事,给朝堂留下不少问题。所以评价唐宪宗需要从多方面看待,功劳和过失都要有基本的认识。有

  • 南宋名将郭浩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郭浩是南宋初年将领,“蜀中三大将”之一。郭浩从宋徽宗时期开始从军,曾多次率军击败金军,到了北宋末年,郭浩官至枢密院都统制。可能在南宋历史上,郭浩不如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将领出名,但他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名将。郭浩的一生并不平顺,但结局还算不错,病逝后宋高宗追授他为检校少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