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4/2/5 7:48:30

国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国号是对这个朝代这个国家的称呼,而国家的创立者也会选择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字来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刘邦曾是汉,所以称汉就是国号,秦始皇是秦国国君,统一之后就称秦为国号。而在清朝时期,清原本并不是国号,是被改了之后的名字,原本是叫大金的,那为什么皇太极要将国号改为大清?这两个称呼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清朝的国号更改

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及满洲、蒙古、汉官,出德胜门,至天坛,上上帝神位上香,率诸大臣行三跪九叩之礼,北向跪,读祝文,其文曰:“维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高于黄天后土之神曰:面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元年。”(《清太宗实录》卷二八)

努尔哈赤将国号定位“大金”,历史上成为“后金”,意在表明自己是中国历史上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统治者的后裔或代表。金朝是女真人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用“金”作为国号,既有继承金国事业之意,也有团聚女真各部的考虑。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都非常崇拜金朝的太祖、世宗。皇太极喜读《金史》,并命人将《金史》汉文本翻译成满文本。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兵远袭北京时,专门派贝勒阿巴泰、萨哈廉到北京西南房山金太祖完颜旻、金世宗完颜雍二帝陵去祭奠。皇太极改“金”为“清”,其原因自己没有说明,文献资料如《太宗皇帝实录》、《满文老档》等也没有记载。因此后人对其中原因有不少猜测。

2、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改国号

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努尔哈赤逃难时骑了一匹大青马,因跑得太急,马劳累致死。努尔哈赤对马很有感情,说:“大青啊,你是为我而死的,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做大青。“清”跟“青”是谐音,那么到底“清”是什么意思?学者认为至少有五种解释:

其一,有人从字面上作附会,说“清”与“金”的汉字读音相近。

其二,有人从历史上作说明,说因为“清”字作为国号以前的皇朝没有用过。

其三,有人从阴阳五行加以诠释,说“明”为“火”,“清”为“水”,水能克火,寓意明亡清兴。

其四,有人从萨满文化作解释,“清”就是“青”,两字同音,青天通天,吉祥如意。

其五,更有人从民族方面去解释——皇太极声明过,他们不是金国的后裔,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如果沿用历史上的“金”为国号,有刺激汉族“以宋为鉴”的禁忌。

这五种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朝为什么国号叫“大清”,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总体来说,皇太极把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主要是由于当时形势的发展,他本人已经不仅仅是满洲的“大汗”,也不是满洲和蒙古的“大汗”,而是满、蒙、汉等民族的“共主”,是天下的“共主”。因此,皇太极要建立一个新的皇朝,与明朝相抗衡,改换一个国号,方便取而代之。从封建王朝的发展历史来看,当朝的皇帝改年号的常见,改国号的却非常罕见。一般在改朝换代之际,才会出现新的国号。总之,皇太极同时更改国号、年号,具有政治家的气魄与胆略,同时也具有改革家的维新思想。

3、历史上清朝国号的变化

1605年努尔哈赤第一次称“建州国”,也第一次称“国王”;次年进号“昆都仑汗”(恭敬汗)。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亦称为大清国。关于“大清”的含义,有诸种猜测:其一,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其二,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大清”为号。也有以“五德说”的观点,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的鲍明认为“大清”国号实源自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daicing)。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康熙年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尤其是清中叶以后,“中国”或“中华”作为与“大清国”含义相同并可互换的另一个主权国家国名,更是直接与China等词对应,与西方列国在表面对等的主权条约国意义上使用,并得到各种国际条约的中外对照本之习惯性运用与“承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不得不伐吴?孙权求和为何也不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伐吴这件事情,很多人一直都并不能理解,刘备和东吴一直都是盟友的关系,在之前双方之间关系一直都还不错,虽然不能说像亲兄弟一样,毕竟是因为共同利益才结成同盟的。因此,刘备伐吴必然是事出有因,毕竟他不仅是伐吴,但孙权派人来求和的时候,刘备也是坚决拒绝了。但是又为什么要说,刘备伐吴是不得不这样做,是没有

  •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宪宗李纯一度被认为是挽救晚唐的希望,到头来却功亏一篑。唐宪宗在位一共15年,期间大力改革,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做出了不少贡献。不过李纯的一生却是前明后暗,在取得部分成就后,李纯便开始渐渐怠慢,做出了很多昏庸之事,给朝堂留下不少问题。所以评价唐宪宗需要从多方面看待,功劳和过失都要有基本的认识。有

  • 南宋名将郭浩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郭浩是南宋初年将领,“蜀中三大将”之一。郭浩从宋徽宗时期开始从军,曾多次率军击败金军,到了北宋末年,郭浩官至枢密院都统制。可能在南宋历史上,郭浩不如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将领出名,但他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名将。郭浩的一生并不平顺,但结局还算不错,病逝后宋高宗追授他为检校少保,此

  •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为什么称“必损阳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元素,为己方增强战力,火攻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最后就是靠火攻击退曹操大军,如果不是利用自然元素,这一仗对于吴蜀联军来说恐怕会很艰难,毕竟兵力少于曹操。后来诸葛亮面对孟获,同样是利用火攻取胜,不过这次诸葛亮却流露出感伤之情,还说这样做“必损阳寿&

  • 六国为何反秦却不反汉?汉朝时期六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作为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朝代,却很可惜非常短命,而在秦朝时期,原本的战国时期的六国残余势力,一直都想要推翻秦朝,重新复国,虽然复国是不可能了,但是推翻秦朝却还是做到了。但秦朝灭亡到汉朝建立也不过只有几年的时间,为什么这几年之后,原本的六国残余势力就不再说要复国了?六国推翻了秦朝,为何却没有反抗汉朝

  • 项伯是不是吃里扒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项伯是项羽叔父,但他却在鸿门宴保护刘邦,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项伯到底是不是吃里扒外的内奸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项伯在鸿门宴上救刘邦的动机是什么。其实项伯主要是想救张良,因为张良对他有恩。而且当时项羽的最大对手并非刘邦,项羽也不会把项伯当成是叛徒看待,顶多是觉得项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此后刘邦会崛起谁

  • 战国七雄的国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对抗也有很多,而不同的国家的发展路线也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各自的强盛、衰落也不一样,不过最终的赢家作为秦国,那秦国的国力在后期自然是能够排在前列的。那么这七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国力排名如何,又该如何来对他们的国力进行一些分析评价呢?下面

  • 嘉庆继位后,与太上皇乾隆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太上皇并不多,大多数皇帝并不会主动退位,但是乾隆因为在继位之处就说自己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因此在当了六十年皇帝的时候主动退位,做起了太上皇。但其实退位之后的乾隆,依旧掌握实际权力,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却做着皇帝的事情。但是这时候毕竟是有皇帝的,那就是嘉庆,那么身为皇帝的嘉庆和自己身为太上皇

  • 徐庶真的没有给曹操献过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或是为了得到徐庶,或是为了让他离开刘备,他下令将徐庶的母亲掳到许昌,然后用仿造徐母的笔记给他写了一封信。徐庶孝字当先,只能跟刘备告别,前往许昌。结果见到母亲后才得知这一切都是曹操的阴谋,最后徐母内疚自杀,徐庶被软禁,但他决定一生不为曹操献上一机一策。就演义里的故事来看,徐庶的确是没有帮曹操做过事

  • 秦二世登基三年就毁掉秦朝,他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秦国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秦国从建国之初,虽然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但是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强大到了可以碾压其他所有的国家,最终建立起了秦朝,这期间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但是自从秦二世登基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就把秦国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努力都败光了,到底秦二世上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