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称帝后非但没有为难曹植,还多次包容曹植?

曹丕称帝后非但没有为难曹植,还多次包容曹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0 更新时间:2024/1/25 8:43:43

曹丕曹植的嗣子之争,最后是由曹丕胜出。其实他们之间的胜者未来注定会坐上皇位,因为曹操已经替他们把路铺好了。虽然曹植文采出众,但综合能力还是曹丕更强。在世人眼里,曹丕称帝后肯定会处处刁难曹植,想将他除掉,《七步诗》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不过曹丕明着逼迫曹植,并不像他的处事风格,这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曹丕自然是要提防曹植,但其中也不乏包容之举。

《七步诗》的故事是真的吗

《世说新语》中曾经有个关于“七步诗”的故事。说曹丕为了杀曹植,于是就把曹植叫来,对他说,不是说你“才思敏捷”吗?好啊,你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写出来了,就判你无罪。写不出来,就治你死罪。于是曹植真的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一首诗《七步诗》。

不过,很显然,这个故事的真伪是值得怀疑的。曹丕肯定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做这样的事,不是表明曹丕故意为难兄弟吗?不是会遭人诟病吗?曹丕能够当世子,能够很顺利地让汉献帝退位,由此可见他是有足够智慧的。他怎么会做这件事呢?

再说了,就算这样做,很可能也不能成功。因为曹植诗才相当敏捷,这是出了名的。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是很容易的事。曹丕就算要整曹植,也只可能寻曹植不会的来整他。比如曹植不会处理公务,就让他干这件事。而且曹丕让他做这件事还有好处,让天下人看到曹植的无能,因此不会拥戴他。曹丕不找这样的事,而是拿曹植最拿手的来说事,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还有,这首诗应景的成分太强了,对曹丕的讽刺也太大了。从角度来看,明显是一种外人的口吻和评价。曹植显然不可能这样来写。

给曹植升爵位

除了“七步诗”的事情外,曹丕整治曹植,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曹丕不断地徙封曹植,让他搬家。

从历史记载中,曹植在曹丕当皇帝的7年里,搬了3次家。黄初二年(221年),曹植搬到河北晋州,当了安乡侯,食邑800户。当年7月,曹植又搬到山东鄄城,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222年),曹植改封为鄄城王,食邑2500户。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又搬到河南,改封为雍丘王。不久,曹丕增加曹植食邑500户。

不过,虽说曹丕让曹植不断搬家,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曹丕其实一直在增加曹丕的食邑,从800户到2500户到3000户。同时也在增加曹植的爵位,从“侯”到“王”。

如果说曹丕不断让曹植搬家,是在整治曹植的话,那么,这也是曹丕高明的地方。因为他让外人看到的是,他在不断升迁曹植,是对兄弟很好的表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实际上曹丕让曹植写《七步诗》这样的事情,显然是做不出来的。

而且,曹丕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还。因为曹植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必然会聚集了力量,必然会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多次发生过的。无论是卞夫人,还是朝中大臣,其实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

曹丕多次包容曹植

说起来,反而是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曹植在许多方面做得有些过分。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件事,曹丕撺掇汉献帝的皇位以后,曹植和苏则等一些大臣,穿着丧服为汉朝哀哭。不管怎么说,曹植做的这件事,是有些轻浮了。曹丕篡汉,把皇位夺到曹家来,是一种顺应历史的表现,应该也是曹操生前对曹丕的一种嘱托,同时对整个曹家也是天大的好事。如果不是曹丕当皇帝,而是曹植当皇帝,他肯定也会这样做。但是,曹植却在这时候带头为汉朝的灭亡哀哭,这不是一种白眼狼的表现吗?明显就是因为他没有获得皇位,发泄心中的不满。

如果曹丕纵容他这样做,那么,曹丕的皇位必定不稳,必然有人造反,同时也有人撺掇曹植造反。曹丕心里如何能够放心呢?

第二件事,曹植在黄初三年写了《洛神赋》。曹植写的这个赋,塑造了一个形象美好的神仙女子的形象,并且还表达了自己和这个神仙女子之间互相爱慕的感情。

我们知道,这个洛神,就是曹植以曹丕的第一个妻子甄宓为原型写的。之前曹丕把甄宓赐死了,而且甄宓去世以后,曹丕还“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来惩罚她。如果洛神就是甄宓的话,曹植这是公开为自己的这个嫂嫂叫屈,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和嫂子之间互相爱慕的感情。这一点,曹丕如何能够接受呢?

曹植这样反复挑衅曹丕,但是曹丕并没有惩罚他,反而还不断地增加曹植的爵位和食邑。这能说是曹丕在处罚曹植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为何都不敢重用岳钟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岳钟琪是清朝时期的一员名将,也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孙,身为岳飞的后人岳钟琪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还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岳钟琪在雍正和乾隆两个时期,都没有得到重用,这又是为什么呢?岳钟琪能力并不差,却得不到重用,那么原因自然和他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雍正和乾隆都没有重用岳钟

  • 李自成为什么没能成为下一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是起义军领袖,而且他们都推翻了上一个统治的朝代。不过朱元璋建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明朝,李自成入住京城没多久,就被多尔衮击败,此后只能在河南、陕西等地对抗清军,为什么李自成没能成为下一个朱元璋呢?当然,朱元璋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奇迹当然不好复制。不过李自成是有这个机会的,他到底哪一步

  • 雍正皇帝有没有篡改康熙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立嗣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对于皇帝来说立嗣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天下太平,还有朝代的寿命。不过让康熙皇帝选择继承人这件事实在太过头疼,按照惯例,直接立长子就行了,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烦。偏偏康熙长子没这个能力,所以太子位一让出,其他皇子自然转化成争斗形势,而且康熙孩子众多,所以才会变成九子夺嫡的紧张局面。很多

  • 刘义隆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何被自己儿子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义隆作为南北朝时期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刘义隆当上皇帝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而且据史书的记载,刘义隆四岁的时候居然就已经有军功了,这的确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后来一路升迁,最终18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简直是开了挂一般。然而这样令人惊叹的前半生,却得到了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结局,刘义

  • 黄忠被封为后将军,为何关羽对此很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作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五虎上将之一,在三国时期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黄忠和关羽都在蜀汉的阵营,黄忠原本是刘表的手下,后来归顺了刘备,曹操阵营的夏侯渊就是黄忠斩杀的。而如果要说到黄忠的形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个年纪很老但是老当益壮的人物形象了。不过在历史上,黄忠被刘备封为后将军的时候,为什么关

  •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清朝末期受到了来自列强的侵略,那么身为被侵略的一方,自然应该起来反抗才对,但是从历史书中看到的反抗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本身,换句话说百姓对此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而真实的情况是,百姓不仅不反对,反而还很希望看到列强的入侵,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清朝

  • 战国七雄首都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后的跨度大约有着200多年的时间,然而这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却在历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因为首先战国的地理划分成为了后世王朝命定国号的依据。在元朝之前,我国的大多数汉人王朝的国号依据都是语七雄的国名息息相关。再者,在风水领域中,战国时期的格局语天上的星宿是相互对应的,成

  • 刘邦是不愿动吕后还是不能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要说古代谁的权力是最大的,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皇帝,的确,皇帝作为天下的统领人物,权力的确是很大的,而且这种权力,一般来说皇后肯定是没办法比的,甚至皇后的权力仅限于在后宫,对于前朝的事情,皇后是没有办法过问的。但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些皇后,她们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刘邦的皇后吕雉就是如此。刘邦死后,吕

  •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李世民一句话让他从此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敬德曾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和实施,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有尉迟敬德一份功劳。所以此后李世民待尉迟敬德很好,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尉迟敬德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居功自傲,行事不看场合,不懂分寸。在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当众动手打人,这让李世民感到非常不悦。面对这样的尉迟敬德,李世民拿

  • 两江总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两江总督是清朝官职,九位封疆大臣之一。清朝初期,两江总督主要负责江南和江西政务,所以称为“两江”。当时江南包括江苏、安徽和上海,属于经济重地,所以看的出来两江总督职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从整个清朝历史来看,两江总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