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不发兵救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不发兵救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2/5 7:53:27

关羽败走麦城,是关羽生平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样一位后世人敬仰的武圣,在这件事情之后,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被东吴所杀。而对于关羽生前在败走麦城之际,很多人却也存在很多疑问。关羽当时路过了马超的封地,马超和关羽同为蜀汉大将,为什么当时马超没有出手相救呢?马超当时在做什么,关羽路过他的封地,他为什么没有去救关羽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

麦城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在《三国演义》里被浓墨重彩地描写。当时,关羽已经失去了荆州,损失惨重。只有三百人马来到了麦城(今湖北宜昌当阳市两河镇)。关羽向远在西川(今四川)的大哥刘备和上庸(今湖北竹山县)的刘备的义子刘封孟达求救。但是,刘备远在西川,救兵无法准时到达,而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关羽无奈突围,结果遭到了吴国将领潘璋朱然等人的埋伏。关羽被吴国擒获,宁死不屈,被孙权斩杀。麦城之战的故事后来被演义成败走麦城而闻名天下。

当时,关羽中了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荆州各郡县,除了麦城外,均已丢失。蜀将糜芳、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关羽损失惨重,到麦城时,关羽手下只剩300余人。而且,麦城城内根本没有军粮,更是雪上加霜。

这时,吕蒙认定关羽兵少,不会从大路逃跑。麦城正北有小路,关羽必从小路逃跑。他令朱然引精兵五千,埋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只可在后掩杀关羽而不可正面交锋,关羽必然往临沮(今湖北南漳)逃跑、再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临沮的山僻小路,就可擒住关羽。

这时,东吴已经开始攻打了麦城的东门、西门、南门三门,只剩北门没被围住,等着关羽落入圈套。

关羽向在远在成都的大哥刘备和在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刘备虽有心相救,但因为西川到麦城万里迢迢,救兵无法及时到达。刘备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封、孟达处,因为关羽不许立刘封为皇帝,说刘封不是刘备亲生的,不可立。招致刘封的嫉恨。再加上孟达的挑拨离间,刘封、孟达最终见死不救,坐观关羽灭亡。

这时,东吴的诸葛瑾来麦城劝降关羽。关羽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3]”关羽誓与孙权决一死战,宁死不降。还把诸葛瑾赶出了麦城。

救兵不至,关羽在麦城只能等死。就是姜子牙复生,也无可奈何!

关羽准备从麦城突围,要走小路。关羽部下王甫劝谏道:“小路有埋伏,应该走大路。”可关羽仍然是本性不改,说:“就算有埋伏,我还怕什么。”于是,关羽令王甫、周仓率一百人左右守住麦城,以牵制吴兵。而自己和长子关平、赵累率两百人从小路突围。

关羽行至二十余里,被吴将朱然掩杀。掩杀过后,关羽士卒渐渐稀少。走了约四五里路,潘璋又杀过来。关羽出来与潘璋迎战,战不三合,潘璋便大败逃走。关羽不敢恋战,继续前行。

此时,赵累已经死在乱军之中,随行士兵只有十几人。而后,关羽在小路又遭到了埋伏,他的赤兔马被绊马索绊倒,关羽被潘璋部下马忠所擒。而潘璋、朱然一同杀来。长子关平也被擒住。上演了关羽“败走麦城”的千古悲剧。

关羽被孙权擒住后,大骂孙权是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孙权想留住关羽,让他为自己效力。但孙权的主簿左咸说当年曹操好好对待关羽,关羽仍然过五关斩六将,都留不住他。而孙权不除掉关羽,必为大患。于是,关羽被孙权杀害,其长子关平也死在孙权的屠刀下。

关羽的赤兔马被孙权送给马忠,赤兔马也因为数日不吃草料,被活活饿死,为它的主人殉难。

王甫和周仓在麦城听到关羽遇难的消息后,也双双自杀殉国。

2、为何马超没有救他

如果说,三国中关羽之死是因为马超没有及时赶去营救关羽,那实在是有点冤枉马超了。我们要知道,关羽遇难的时候,马超根本不在那,你说说怎么救?

公元219年,吕蒙与陆逊精心策划了一个死局,关羽必然在临沮被俘,无处可逃。

先看大势:公元217年,刘备率大军北上与曹操战于汉中,直到219年才取得惨胜,这导致汉中以南,荆州以西兵力空虚;紧接着,219年关羽率军北上发动襄樊之战,又导致荆州本地兵力空虚,门户洞开。对荆州念念不忘的孙权感到,收回荆州的历史性机会来到了,他找到吕蒙商量大计,两人再加上陆逊,精心策划了三步棋。

有人说马超收到了求救信,不愿意去救关羽。众所周知,关羽一直都瞧不起马超,这件事小编之前也提到过,久而久之,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自然也会加深,而马超又是一名鲁莽的人,哪里懂的谦让,所以对关羽怀恨在心,不愿意前往救援。可是这种说法小编觉得不成立,原因有三点,首先荆州属于关羽的管辖,临沮又是荆州的一部分,这也就是说,从封地来看马超是关羽的下属,而当时他让马超前来救自己,这不是请求救援,而是战略指示,马超没理由战场抗命。其次关羽当时扬言要去西凉挑战马超,可见马超并不在临沮。最后一点就是他们两人本身就是一对冤家,马超的封地又归关羽管,所以他不在临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样看来马超见死不救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当时关羽选择了向西,具体可逃路线是:麦城——临沮——房陵——上庸

如果按以前的战略布署,是可以逃出升天的,因为麦城是自己的,临沮由马超驻守,房陵由孟达驻守,上庸有刘封驻守,都是自己人。可是现在时局不同了。

时局最大的不同就是临沮一带失守,落在了东吴手中,东吴在临沮一带设置了封锁带,成为了关羽解不开的死结。

很多人说,马超在临沮,他对关羽见死不救,应受谴责,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其实,临沮做为马超的管辖地,马超却并不在这里,他已经离开,跟随刘备去汉中作战了。马超走后,东吴的军队就控制了临沮一带。不然的话,马超驻守临沮,陆逊却在临沮附近设伏,马超能让他设伏吗?马超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所以,可以肯定,马超不在临沮,这才给了陆逊可乘之机,截断了关羽西退的路。

因为如果真的因为马超的不作为导致关羽被杀,那蜀国的其他人也不能饶了马超,至少也是给些惩罚吧,不然无法服众。但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种事情,因此,当时马超应该是真不在那个地方,关羽的死也和他没什么关系。

3、关羽失败的原因

关羽是人人敬仰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还水淹七军,生擒魏将于禁,杀死魏将庞德,名震华夏。却落了个败死麦城的悲惨下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

1、关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结果中了吕蒙、陆逊的计策,丢了荆州,败死麦城。在麦城时,关羽已经面临巨大的危险,还说即使有埋伏,有何惧哉之类的话,狂妄自大,骄兵必败,失败成为必然2、《三国志》评价关羽和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尽管爱惜士卒,却瞧不起士大夫之类的人,导致刘封、孟达怀恨在心,见死不救。由此,关羽的失败也就不难得出了3、鲁肃曾对孙权提出《榻上策》,其中占据荆州也是东吴成就帝王之业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孙权是一定会夺取荆州的。4、荆州被刘备先占领,而之前一直努力维持孙刘两家友好关系的鲁肃已经病逝,东吴谋臣中很少有人主张联蜀抗曹了。正好此时关羽攻打樊城,给了孙权机遇,辱骂东吴使臣又给了孙权出兵的理由,机不可失,于是孙权派遣吕蒙袭取荆州。5、关羽水淹七军后名震华夏,刘备有这样的人才不免令人忌惮,而且如果关羽攻下了樊城,襄樊之地与汉中的水路就可以畅通无阻。北可攻打曹操,南可以攻打孙权,为了避免这样的局势发生,曹操和孙权就不得不联手将关羽铲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关,到底是抛弃还是庇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敢于直谏。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扶苏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但秦始皇依旧一意孤行,还下令将扶苏派往上郡,让他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此举是抛弃了扶苏,其实不然,始皇帝实则是在庇护扶苏。如果秦始皇真的弃用扶苏,只要将他软禁起来即可,干嘛还要把他发配到自己最忠诚的将

  • 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两宋时期,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的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

  • 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吗?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原因都在于隋炀帝,是隋炀帝劳民伤财,荒淫无度,残酷残暴,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之一,而且“炀”字在整个历史上,也只有隋炀帝才有这样的称呼。不过,一个朝代的灭亡,从来都不可能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隋

  • 陌刀有多厉害?在香积寺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标志这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唐朝运势的一个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便是香积寺之战。在这一战中,当朝动用了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陌刀对战铁骑,杀得个天昏地暗,以一场惨胜重新夺回了由叛军所占领的都城长安,给全国的唐军打下了一剂强心剂,为以后消灭“安史之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历史上这几位也都算是很优秀的人才了。而且如果论长幼,李承乾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本来也已经被册封为了太子,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暗杀李泰,即便是李世民,最终也只能保他被贬为庶民。但是不得不说,李承乾应该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了。那么抛开其他的因

  • 张正常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帝王,特别是开国皇帝,一般继位后都需要借助各方力量来为自己造势,稳固地位。其中宗教的力量尤为关键,如果能利用宗教提升形象,一般在民间能获得不少拥簇者。朱元璋登基后,他便给一位叫张正常的道教大师授予“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权利。这位张正常是江西人,是正一派第四十二代天师,很多人

  • 苏秦那么厉害,为什么坚决效忠很弱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要说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抗,最有看头的就是合纵和连横了。合纵是苏秦提出来的,要山东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而为了瓦解合纵,张仪用了连横,破解了苏秦的合纵策略,使得六国没有办法真正的联合起来,让秦国有了东进的余地。而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却是当时很弱的燕国的忠臣,苏秦既然要对抗秦国,那为何要誓死效

  •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进攻匈奴,而是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万里长城我们都知道,而与此有关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秦始皇了。虽然长城并不只是秦始皇的功劳,而且现存的大部分还是明长城,但秦始皇依然是这中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当年是将曾经多个国家修建的防御工事连在了一起,联合成了一个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但是,为什么秦始皇不选择继续进攻匈奴,却要选择用这种方式

  • 夏侯惇如果不瞎眼,他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乃魏国开国元勋,西汉名将夏侯婴的后代。作为三国最出名的武将之一,有关夏侯惇的故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夏侯惇早年跟随曹操起兵,后来在与吕布交战时,被流矢射中左眼。但他却将弓箭拔出,吞下眼球,士气丝毫不减。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如果真将箭拔出夏侯惇恐怕早就死了。假如夏侯惇不瞎眼,他

  •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原本应该是一句调侃,蜀汉后期没有什么大将,只有把廖化推出来做先锋,一来是说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二来是说廖化能力很差。只不过却也总有人能够从很多史书资料当中,找到能够用来反驳这句话的踪迹。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么究竟廖化在蜀汉后期能力如何,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