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都是降将,为何于禁和姜维的评价差那么多?

同样都是降将,为何于禁和姜维的评价差那么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2/5 7:42:35

三国时期名将有很多,但是名将也不一定一直都效忠于一个人,也有不少归顺其他人的,比如于禁姜维,都是蜀汉的降将,但是很显然他们各自在后世的名气和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姜维的评价都是很好的,认为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对于于禁却没有那么好了,这又是为什么?为何同样都是降将,姜维和于禁的评价却差了那么多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于禁的归降两面不讨好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军三万从南郡出兵,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曹仁的主力,曹仁困守樊城,形势非常危急,曹操派遣于禁率七军精锐三万人去解救樊城之围困,于禁将部队驻扎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当时连降暴雨,久居荆州的关羽提前准备了水军,结果汉水暴涨于禁所部陷于水中,而关羽由于早有准备所部乘船作战大破于禁所部,于禁见大势已去率军投降。

于禁的投降在两边都不讨好,关羽鄙夷其为人将其关押在荆州的江陵,而听闻于禁投降的曹操也非常的不解和哀伤,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也不怪曹操,庞德归降曹操时间并不长却能宁死不降,而于禁是曹操的爱将,在所谓的“五子良将”中,其他四人张辽张郃乐进徐晃在曹操心目中都不如于禁重要,于曹操在称魏王后大封功臣,于禁被封左将军,假节钺,这是“五子良将”中其他四人无法比的。

对于于禁的投降,曹魏集团的上层都是出乎意料的,因为于禁在公元192年就追随曹操,可谓是最老的班底之一了,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位高权重的于禁投降引发了曹魏大臣们的一片鄙夷,后来东吴袭取荆州救出了于禁后将其放回魏国,但是于禁却不能被魏国所容。

回到魏国的于禁于去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的画像,于禁见看到后非常羞愧不久就病死了,死后曹丕也不解气,又追谥于禁为厉侯,这是个恶谥。

2、姜维人才难得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魏将姜维归降,蜀汉人才匮乏,得到姜维后诸葛亮非常高兴,他给蒋琬写信,说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诸葛亮又让姜维统领六千虎步军,不久又表奏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蜀汉全国之兵不过十万,诸葛亮每次北伐所将不过数万人,而降将姜维则能统领六千精锐,可见诸葛亮对其的信任和喜爱。

姜维虽早年为魏将,但是对其归降蜀汉很少有人指责,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姜维家并不亏欠魏国,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功曹,在平定当地的羌、戎叛乱时,姜冏英勇战死,所以对于曹魏姜维家是有功绩的。

其二:姜维的归降也情有可原,姜维的官职并不大,只是天水郡的参军,而天水郡的太守马遵嫉贤妒能并不重要姜维,在诸葛亮北伐时马遵还怀疑姜维不可靠,还关闭城门不放姜维入城,走投无路之下姜维投降了诸葛亮。

其三:姜维归降蜀汉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虽然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争议很大,不少人认为他劳民伤财,但是就当时的形势看北伐虽然机会渺茫但尚有一线生机,不北伐那就真是等死了。司马昭三路伐蜀的时候,姜维率部坚守抵抗的很激烈,在刘禅投降后,姜维也一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虽然最后被杀但是精神可嘉。

3、重用和不重要很关键

于禁和姜维的投降大有区别,但是核心的关键点还是重用和不重要的区别,于禁是曹操的重臣,颇受信任,官职也是不断擢升,曹操最信任的自然是曹氏、夏侯氏这些宗室大将,但是于禁是最受重要和信任的外姓武将之一。

曹操时期,除了宗室大将外,外姓武将带兵都不多,很少有超过一万的,而于禁在襄樊之战率3万精锐,这在以前的外姓武将中是绝无仅有的,也可以看出曹操对其的倚重和信任,所以于禁的投降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深为时人所不齿。

而姜维就不一样了,他只是魏国的一个参军,他父亲为魏国战死,所以魏国谈不上对姜维有多少恩情,而姜维在当时也毫不出名。真正让他能够得以尽展其才的还是诸葛亮这个伯乐。

所以虽然同为向蜀汉集团投降,于禁的评价是不可能高的,而姜维也是不会低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屠夏县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有关李世民有没有屠过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屠城毕竟是一件惨无人道的事情,会被后人诟病,所以这段历史就算存在恐怕也很难记录下来。不过传闻李世民曾屠过夏县,但这件事并没有在正史上出现过,所以其真伪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可以信也可以不信。那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这段历史,看看李世民当时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竟然下

  • 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崇祯为何再次重用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一上位,就杀了魏忠贤,初期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坏事,毕竟魏忠贤身为宦官却对朝堂之事过多的干预,崇祯一直都想要杀了他,但是只有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能做这样的事情。之事在魏忠贤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崇祯却再一次重用了太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既然杀了魏忠贤,对阉党非常不满,为何又要如此重用太监们呢?

  • 胡人在唐朝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唐朝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也有很多的胡人在大唐生活,他们也做着各种工作,甚至还能够入朝为官。虽然看起来胡人似乎在唐朝可以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唐朝对于胡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史书所记载的也只是统治阶层的一部分,那么普通百姓对胡人又是什么态度呢?胡人在当时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

  • 为何李治不敢废掉武则天?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李治的皇后,却和历史上其他的皇后并不一样,武则天手里也是握有大权的,两人共同治理国家,史称二圣临朝,可见武则天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李治身为皇帝,如此明显的后宫干政的行为,为什么不加以阻止,甚至还算是默许了呢?李治为什么没有废掉武则天,是不敢还是不愿?李治究竟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没有废

  • 明英宗明知于谦死得冤,为何到死都不替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于谦可以说是明朝的大功臣,但是最终却被明英宗处死,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感到不平。但其实明英宗自己,是知道于谦是被冤死的,但他还是要杀了于谦,而且和岳飞不一样,明英宗至死都没有为于谦平反翻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谦死的那么冤,明英宗却不为他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齐湣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齐湣王是齐宣王之子,齐国第六位国君。齐湣王即位初期,便联合魏国、韩国重创楚国,使得楚国此后必须依附齐国。然后又发动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此后继续吞并宋国,西侵三晋,甚至想把周皇室一同拿下。看的出来,齐湣王是有一番野心的,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不过此景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齐国就被乐毅率领的大军攻破,齐

  •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除了荆州是魏蜀吴都想要得到的地盘之外,还有合肥,是孙权和曹操一直死磕的地方,尽管耗费多年,也一直对合肥不肯放弃。那么合肥究竟是有多重要,对东吴来说又有什么意

  • 孙尚香为刘备殉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孙尚香的具体下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孙尚香和刘备结婚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很多朋友好奇孙尚香到底爱不爱刘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环境来推断,孙尚香很难真心爱上刘备。但在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对刘备是死心塌地,后来误以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最后选择投江殉情。当然这只是小说对孙尚香人格的塑

  •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