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夺位之后,朱祁钰为什么还说好?

朱祁镇夺位之后,朱祁钰为什么还说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4/3/16 12:59:58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二人之间,最出名的莫过于他们对于皇位的争夺了,原本朱祁镇是皇帝,但是被瓦剌俘虏之后,朱祁钰继位,后来朱祁镇回归,朱祁钰却不肯交出皇位,朱祁镇被软禁。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朱祁钰却在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连说了三声“好”,看上去就是对朱祁镇重新成为皇帝的赞同,这是为何?他明明不愿意交出皇位,为何还会如此赞同呢?

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一件怪事,就是有几天时间,竟然存在两位皇帝同时在位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要从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说起了。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朝第六任皇帝。正统十四年瓦剌来犯,明英宗受到宦官王振怂恿,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导致自己被敌军俘虏,明朝上下顿时人心惶惶。

国不可一日无君,况且瓦剌还未被正式击退,明朝急需一位有领导能力的人,站出来主持大局。当时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没有能力主持大局,于是在大臣于谦、王文的举荐下,群臣准备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孙太后害怕这是群臣和郕王的阴谋,打算篡夺英宗的皇位,于是要求郕王必须立朱见深为太子,才肯同意让他登基。

同年九月,英宗之子朱见深,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之后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改元景泰,因此也被称为景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在明代宗的领导下,于谦等大臣的辅佐下,瓦剌终于被击退。一年之后,明英宗被放了回来,可惜一切已物是人非。明代宗坐稳了皇位,就不想再退下来,他表面对哥哥十分恭敬,实则却将英宗一家人软禁起来。

这一关,就是七年之久。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这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预谋让明英宗复位。此时的明代宗病入膏肓,根本没有能力与其争斗,于是很快,明英宗就顺利复位。

明英宗复位后,马上就将拥立明代宗的人抓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于谦、王文。凡是和于谦有关系的大臣,或是曾经由他举荐的大臣,全部受到牵连。此时的明代宗已经没有威胁,所以英宗一时间也没有顾上他。

就是因为英宗忙着清算于谦等人,没有及时将明代宗罢黜,因此在这几天时间里,明朝同时存在两位合法皇帝。等大臣的账清算完以后,明英宗才正式废黜明代宗,将他降为郕王。没多久郕王就病逝了,英宗给了弟弟一个恶谥“戾”。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朱祁钰并不愿交出皇位,不然当初,他就不会软禁哥哥七年了。可是夺门之变发生时,朱祁钰知道哥哥夺位后,他却说:“哥哥做,好,好,好。”

为何他要连说三声好呢?笔者认为,出于这些原因。

1.物归原主

朱祁钰能够当上这个皇帝,完全就是运气好。如果当初明英宗不坚持亲征,他就不会被瓦剌俘虏,也就轮不到朱祁钰当皇帝。如今哥哥夺回皇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他既然快要死了,将皇位还给哥哥,也没什么大不了。

2.朱祁钰无子嗣

朱祁钰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叫做朱见济。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一脉,在景泰三年,朱祁钰废掉侄儿的太子之位,立朱见济为太子。可是没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从此朱祁钰再也没有过子嗣。

当时大臣都认为“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就是说这是天命所归,证明明英宗的儿子才是正统,于是纷纷上书,希望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结果朱祁钰大怒,将带头的大臣下狱杖死。

他自己没有儿子,将来就无人继承大统,皇位还是会落到朱见深手上。如今英宗复位,将来还是会传位给朱见深,既然结局都是一样的,朱祁钰也只好接受。

3.夺位的不是别人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朱祁钰听到外面的动静,已经料想到发生了什么。只是他还不确定,夺位的那个人是谁,于是他赶紧问左右:“于谦耶?”左右回答:“太上皇帝。”紧接着,朱祁钰才连说三声好。

说明朱祁钰并不担心有人夺位,而是怕夺位的那个人,不是明英宗。于谦是拥立他登基的人,在他即位后,于谦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朱祁钰一直害怕他功高盖主,有一天会起异心。因此当知道有人夺位时,他的第一反应就以为是于谦。

与其让外姓之人夺去皇位,当然不如将皇位还给哥哥好,所以朱祁钰的三声好,笔者认为是发自内心的。

4.临终释怀

明英宗对朱祁钰有没有恨意呢?那肯定是有的,毕竟弟弟夺走了他的皇位,还不想还给他。那么朱祁钰对哥哥是什么感情呢?我个人认为歉疚多一些。

他的这个皇位,是被迫坐上去的,后来为了握住大权,他不惜将哥哥软禁起来。明明太子之位是侄儿的,他又强行要废掉他,改立自己的儿子。不管在什么方面,朱祁钰都亏欠了哥哥。他一直将明英宗软禁,却始终没有想过杀掉对方,就说明朱祁钰还顾及手足之情,觉得自己理亏。

当夺门之变发生时,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此时的他什么都想通了。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临终前说出的话,才最能反映出内心的想法。这个皇位坐也坐过了,现在自己也快死了,将来又没有儿子继位,现下这个结局,才是他对于哥哥最好的交代。

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十分深厚。可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不得已走上了岔路口。如果他们生在普通百姓家,一定是兄友弟恭、手足情深,奈何皇权的诱惑,让好好的兄弟俩,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情谊,实在可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扶苏成功继位秦国还会快速衰亡吗?扶苏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秦始皇知道,自己死后秦朝会衰败的如此之快,想必他肯定会早早把扶苏喊回来立为太子。其实让赵高和李斯能有机可乘,秦始皇是要附上一定责任的。可能有人认为,如果扶苏能够成功继位,秦就不会那么快的衰亡,那扶苏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皇帝?首先就要从扶苏的为人开始了解了。历史记载扶苏性格刚毅勇武,为人宽厚,经常

  • 朱标为何是太子中的另类?为什么朱元璋从不怀疑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太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太子最后都能够当上皇帝的,有太多的太子死于非命,古代皇宫之中的皇位争夺实在是太激烈了。然而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却可以说是所有的太子当中最为另类的一个了,他可以说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稳固到他死后,朱元璋根本不想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直接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元璋

  • 姚广孝是如何帮助朱棣夺取了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在民间是留下了很大的名声,其阴阳之术是非常出名的,那本《烧饼歌》可谓是闻名天下。不过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其结局并不好,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令人叹息。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则比刘伯温好多了,在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后,朱棣对他依然高看,最后得以善终。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家族世

  • 李密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为何李渊却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也可以说是一个各地群雄纷争的时代,这一时期里,出现了很多历史上很强大的人物,比如李密。李密出身很高,是瓦岗军的首领之一,自称为魏公,他带领的瓦岗军屡次击败隋军,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一场争霸当中最终的胜利者是李渊,但当时的李渊其实并不是特别厉害,甚至可以说比较弱小

  • 刘表是诸葛亮姨夫为什么不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都流传,被人们看作是明君与人才之间非常经典的一段故事。诸葛亮有才,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后世虚构出来的,虽然说诸葛亮没有小说里面写的那么厉害,但是其实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军师了。不过,诸葛亮既然很有才,为什么身为他姨夫的刘表却没有用他,反而是

  • 马佳云惠和雍正什么关系?马佳云惠身世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帝的后妃中并没有记载马佳云惠这个人,不过马佳云惠和雍正帝之间的故事却是广为流传。《步步惊心》中的女主若曦,其原型就被认为是马佳云惠。马佳云惠只是一位普通宫女,为什么她会和雍正帝有交集呢?这是不少人好奇的一点,马佳云惠到底是谁?虽然马佳云惠身份不高,但爱情本来就不分什么高低贵贱,或许这份感情对于雍

  •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什么杀李善长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七旬,并且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朱元璋还是不肯

  • 李世民为何敢在宫门口杀兄弟?他不怕李渊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呢都觉得,在古代,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不是大权旁落的情况,那么皇帝讲话做事都是“万人之上”的,而面对皇帝的时候,即便是他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但有时候历史上的情况,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李建成进宫的路上将他截杀,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宫门口,可

  • 乐毅功成名就后为什么要出逃赵国?他真是被燕惠王逼走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乐毅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他曾以统帅身份带领五国联军,达成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壮举,还是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将。不过乐毅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出逃赵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不少小伙伴都会觉得乐毅是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才逃走,不过当时乐毅的处境其实更加复杂一些。燕国的贵族势力也对乐毅意见很大,反而是

  • 徐继畬一生有哪些成就?徐继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徐继畬是清朝晚年名臣,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纽约时报》更是把徐继畬称为“东方伽利略”。可以说徐继畬当时的个人细想,更具有远见,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身,以商制夷的想法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进程。徐继畬的著作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可能很多朋友对徐继畬还不太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