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密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为何李渊却能成功?

李密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为何李渊却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0 更新时间:2024/2/14 17:07:59

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也可以说是一个各地群雄纷争的时代,这一时期里,出现了很多历史上很强大的人物,比如李密。李密出身很高,是瓦岗军的首领之一,自称为魏公,他带领的瓦岗军屡次击败隋军,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一场争霸当中最终的胜利者是李渊,但当时的李渊其实并不是特别厉害,甚至可以说比较弱小,但是为什么李密最终会不敌李渊呢?他们二人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1.二人格局上的差距。

李密上瓦岗后,一连立下三件大功。并发布讨伐杨广檄文,明确了推翻隋朝目的。李密还建议翟让,开洛口仓吸引周围流民前来就食,以扩大自身的实力。翟让心悦诚服,将老大的位置让给他。这是李密胸中格局大于翟让的地方。

但是,李密还曾向翟让建议:“洛口仓的粮食多的吃不完,我们以此来吸引天下英雄,共聚洛阳这一中原之地,众英雄必定响应,到时我们尊您为帝,可成大业!”这就证明李密最初的想法并非西取关中,而是攻克洛阳,然后成其帝业。

这个决策是李密最大的失误,因为一旦洛阳久攻不下,隋军一波接一波的支援,瓦岗军就会非常被动,而西入关中,或者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域,然后机动作战,将东都的敌人调出来再打,就掌握了主动。而李密舍不得放弃三大粮仓,想把敌人饿死在东都,这种战略过于被动。从本质上讲这是由于李密格局不足,对时局的洞察力有限,对洛阳守军实力估计不足造成的。

反观李渊,起兵之初就志在天下,他对手下说:“李密骄狂,我们要入关中,不能与他翻脸,不如拍他的马屁,让他在东都拖住隋军,为我们入关赢得时间,带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则可东出函谷关,与他们争夺天下。”

然后,李渊用了一封言辞谦恭的信就哄住了李密。随后事情的发展果如李渊所预计,李密与宇文化及打了个两败俱伤,然后被王世充打败。李渊抓住机会西出函谷,一举包围洛阳。

2.二人用人上的差距。

李密并非看不到关中的优势,早在他给杨玄感当军师时就提出西入关中,利用四塞之地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当他对洛阳久攻不下时他的心腹柴孝和也向他提出西入关中,但李密有难言之隐。

他缺乏对瓦岗众将的统帅能力,担心瓦岗旧部不跟他西进。杀死翟让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李密不会笼络人心,为我所用。瓦岗有实力的将领不少,像单雄信、徐世绩、罗士信、程知节、秦叔宝、裴仁基等,但甘心为李密卖命的没有几个。

反观李渊父子,军队成分也很复杂,起兵时的心腹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隋朝投降将领屈突通、李靖,农民起义军孙华、敌军降将尉迟敬德、包括李密的堂叔李仲文都归顺了李渊。这些人才是李渊夺取天下的重要保障。所以,不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会收拢人心归为己用对李密来说是一个硬伤。

3.二人心胸上的差距。

二人有着同样的贵族背景,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密的曾祖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但李渊在隋朝的官场打拼了几十年,养成了隐忍不发,藏韬略与胸中的品格,直到起兵之前都不愿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亲儿子。

李密只当了几天隋炀帝的亲兵侍卫就被赶回了家,所以李密远没有李渊那么老练,而是自持才高,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手下都劝他去徐世绩所驻守的黎阳,那里还有粮仓与部队,但李密因徐世绩是翟让旧部,信不过他,所以放弃。而是选择了投奔李渊这一步臭棋。

其实,投奔李渊就代表放弃争夺天下的野心。如果李密只求平安度过下半生,不问世事的话,李渊还有可能不杀他。但李密受不了李渊给他安排的负责宫廷膳食这一带有侮辱性质的工作,决定回到关东,重新依靠徐世绩争夺天下。

李密如此心胸狭窄而又反复无常,如何斗得过老谋深算的李渊呢!最后惨死,首级被送到徐世绩处。徐世绩是个忠义之人,请求李渊将尸身运来,并以君臣之礼安葬了李密。

从这三点来看,在那个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的时代,李密的失败没有偶尔,李渊的成功则是必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表是诸葛亮姨夫为什么不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都流传,被人们看作是明君与人才之间非常经典的一段故事。诸葛亮有才,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后世虚构出来的,虽然说诸葛亮没有小说里面写的那么厉害,但是其实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军师了。不过,诸葛亮既然很有才,为什么身为他姨夫的刘表却没有用他,反而是

  • 马佳云惠和雍正什么关系?马佳云惠身世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帝的后妃中并没有记载马佳云惠这个人,不过马佳云惠和雍正帝之间的故事却是广为流传。《步步惊心》中的女主若曦,其原型就被认为是马佳云惠。马佳云惠只是一位普通宫女,为什么她会和雍正帝有交集呢?这是不少人好奇的一点,马佳云惠到底是谁?虽然马佳云惠身份不高,但爱情本来就不分什么高低贵贱,或许这份感情对于雍

  •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什么杀李善长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七旬,并且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朱元璋还是不肯

  • 李世民为何敢在宫门口杀兄弟?他不怕李渊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呢都觉得,在古代,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不是大权旁落的情况,那么皇帝讲话做事都是“万人之上”的,而面对皇帝的时候,即便是他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但有时候历史上的情况,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李建成进宫的路上将他截杀,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宫门口,可

  • 乐毅功成名就后为什么要出逃赵国?他真是被燕惠王逼走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乐毅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他曾以统帅身份带领五国联军,达成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壮举,还是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将。不过乐毅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出逃赵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不少小伙伴都会觉得乐毅是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才逃走,不过当时乐毅的处境其实更加复杂一些。燕国的贵族势力也对乐毅意见很大,反而是

  • 徐继畬一生有哪些成就?徐继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徐继畬是清朝晚年名臣,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纽约时报》更是把徐继畬称为“东方伽利略”。可以说徐继畬当时的个人细想,更具有远见,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身,以商制夷的想法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进程。徐继畬的著作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可能很多朋友对徐继畬还不太了解,这

  •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为什么放过了朱高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大明风华》的热播,很多人也对明朝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剧中朱瞻基最后登基称帝,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两人总是站在一伙,想要对皇位图谋不轨,当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嚣张了。然而很多人知道,朱高煦最后是被朱瞻基处死的,可是跟他一起的朱高燧为什么朱瞻基没有追究他,他最后还善

  • 司马直死谏汉灵帝,他究竟是被谁给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灵帝时期,皇宫南宫云台意外发生火灾,后来宦官张让劝汉灵帝收“修宫钱”,但这个数字却是个天文数字。钜鹿郡太守司马直不愿刮搜民脂民膏给朝廷凑钱,于是称病不就。但上面三番四次催促司马直交钱,最后司马直无奈,决定死谏汉灵帝。最后汉灵帝看着司马直的遗书才发现自己做错了,感到无比的自责

  • 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算是比肩萧何的人物。等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堪称位极人臣。但谁也没想到,李善长最后竟然被朱元璋连同妻女弟侄一并处死,当时李善长已经76岁,晚年遭此不幸实在令人唏嘘。要说李善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当中被瓦剌俘虏,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俘虏生涯,不过当初瓦剌俘虏他是为了想要以此来威胁明朝,没想到新君朱祁钰登基,朱祁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后来朱祁镇回宫,却被朱祁钰囚禁起来,这时候,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为什么没有强制要求朱祁钰还政呢?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回来了,为何连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