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25 更新时间:2024/2/14 21:45:24

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什么杀李善长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七旬,并且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朱元璋还是不肯放过他呢?

1.李善长怎么死的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汤和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供词上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惊叱道‘:你这么说到底为了什么?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九族都要被灭。’不久,又派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去劝他说:‘事成之后,当以淮西之地封你为王。’李善长惊骇不已,仍不同意,却又颇为心动。胡惟庸于是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仍然不同意。过了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叹道:‘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有人又告发李善长说:“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于是,御史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都同时受胡惟庸牵连而死。不久,被牵连的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若干人。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加在狱辞里面,纂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李善长之子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部郎中王国用上奏:“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人们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胜于兄弟之子,已经安享万全之富贵的人,一定不会去想侥幸获得万一之富贵,这是人之常情。李善长与胡惟庸,仍然只是儿女亲戚,而对于陛下则像对子女一样的亲近。假使李善长帮助胡惟庸谋反成功,也不过是位列勋臣第一而已,太师、国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纳王妃而已,难道还会胜于今日吗?而且李善长难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侥幸取得的吗?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无限,却都莫不为此粉身碎骨,覆宗绝祀,能保全自己脑袋的有几个人呢?李善长自己也亲眼所见,为什么还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辙呢?凡是去这么做的必然有深仇大恨促使着他,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父子之间可能会相互扶持以求逃脱灾祸。而现在李善长之子李祺与陛下有骨肉之亲,没有丝毫芥蒂,他何苦突然这么去做呢?如果说天象告变,大臣受灾,杀了他以应天象,则陛下更加不能这样做。臣惟恐天下百姓听说之后,会说像李善长这样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场,国家也会因此而分崩瓦解啊。现在李善长已死,再说无益,但愿陛下将此作为将来的教训。”太祖收到上奏,竟然没有加罪王国用。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李善长获追谥“襄愍”。

2.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

说朱元璋蓄意置李善卡于死地,这话一点也没有冤枉朱元璋。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究竟有多么的蓄意。

其一、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完全没有掌握权力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因为这些功臣们或者掌控着朝廷的话语权,或者掌控着兵权。这些人的权力太大,朱元璋害怕他们会对他构成威胁。尤其是害怕他去世后,这些功臣们对他的孙子朱允炆产生威胁。

所以朱元璋才会防患于未然,提早杀掉他们。

但是李善长不同啊,当时他已经退休好多年了,根本就没有掌握什么权力,朱元璋干嘛还要杀他呢?

其二、李善长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人了,没几天好活的了。

李善长当时已经是一个古稀老人了,就算朱元璋不杀他,老天也会很快就把李善长的命收回去的。且不说李善长没掌握权力,不会对朱元璋构成威胁。就算李善长有威胁,如果他很快就死掉了,而且肯定还会死在朱元璋的前面,朱元璋用得着多此一举杀他吗?

其三,李善长并没有任何造反的举动。

李善长与胡惟庸、蓝玉等人是不同的。胡惟庸、蓝玉等人,事实上也没有造反的举动。但是他们是发过一些牢骚的,而且他们还喜欢自己做主,树立个人威信。总之,他们的存在,对朱元璋确实是一个威胁。朱元璋防患于未然的做法,就像美国用无人机轰炸伊朗将军一样。美国人称这是“主动防御”。大约朱元璋也是一种主动防御的目的吧。

但是李善长是不一样的。李善长不可能造反,他既没有发过什么牢骚,也没有掌控着权力,对朱元璋及朱允炆都不可能构成威胁。

其四,朱元璋是采用追加处罚的方式,杀死李善长的。

本来胡惟庸事件早就过去了。胡惟庸已经被朱元璋处死了,他的那些党羽,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这个案子已经结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朱元璋偏偏旧事重提,把下了结论的事情再提起来说,让相关部门还要再核查。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处死李善长。既然李善长其实是人畜无害的,为什么朱元璋还一定杀他呢?

3.朱元璋用什么理由杀了李善长

要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杀李善长用的是什么理由?

理由有两点:一是当年蓝玉在北伐的时候,抓到了一个奸细。这个奸细是胡惟庸派去和北元联络的。胡惟庸是想和北元联合起来,等他造反的时候,北元能够在外面配合一下。蓝玉抓到这个奸细后,交给了李善长。可是李善长并没有向朱元璋报告,就把这个奸细处死了。

二是当年胡惟庸曾经撺掇李善长和他一起造反。李善长虽然并没有答应,但是拒绝的理由,并不是造反不对,而是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且,和上次一样,他并没有报告朱元璋。

实际上,就算是这样,朱元璋也没有必要杀李善长的。因为李善长毕竟是宰相,他其实是有权处理这件事的。

在李善长看来,所谓“奸细”,其实是不靠谱的。因为胡惟庸就算要造反,也没有必要去和北元联合。他又不是地方诸侯。如果是地方诸侯,想发动战争,让北元配合一下,也是说得过去的。但他作为朝廷的宰相,如果想造反,只可能发动宫廷政变。而发动宫廷政变,是不需要与北元联合的。因此,这件事显然不靠谱。不靠谱的事情,就去向朱元璋汇报,肯定是不对的。

至于胡惟庸撺掇李善长造反的事,不管怎样,李善长没有答应。没有答应,还治他的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要说没向朱元璋报告,也确实是李善长左右为难。他只能劝胡惟庸别干,他要是去向朱元璋报告,不就是出卖朋友吗?李善长不愿意做那样的小人啊。

但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千方百计杀掉李善长,为什么呢?

显然,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的目的,就是想向天下人表明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人,都必须对皇帝绝对忠诚,不能有半点二心。什么叫绝对忠诚呢?就是有任何关于皇帝的事情,都必须及时无保留地向皇帝汇报。如果不向皇帝汇报,就是对皇帝不忠诚,也都是要被杀掉的。

这就是朱元璋想要的绝对权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敢在宫门口杀兄弟?他不怕李渊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呢都觉得,在古代,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不是大权旁落的情况,那么皇帝讲话做事都是“万人之上”的,而面对皇帝的时候,即便是他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但有时候历史上的情况,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李建成进宫的路上将他截杀,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宫门口,可

  • 乐毅功成名就后为什么要出逃赵国?他真是被燕惠王逼走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乐毅虽然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他曾以统帅身份带领五国联军,达成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的壮举,还是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将。不过乐毅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出逃赵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能不少小伙伴都会觉得乐毅是受到燕惠王的猜忌,所以才逃走,不过当时乐毅的处境其实更加复杂一些。燕国的贵族势力也对乐毅意见很大,反而是

  • 徐继畬一生有哪些成就?徐继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徐继畬是清朝晚年名臣,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纽约时报》更是把徐继畬称为“东方伽利略”。可以说徐继畬当时的个人细想,更具有远见,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身,以商制夷的想法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进程。徐继畬的著作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可能很多朋友对徐继畬还不太了解,这

  • 朱瞻基杀了朱高煦,为什么放过了朱高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大明风华》的热播,很多人也对明朝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剧中朱瞻基最后登基称帝,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两人总是站在一伙,想要对皇位图谋不轨,当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嚣张了。然而很多人知道,朱高煦最后是被朱瞻基处死的,可是跟他一起的朱高燧为什么朱瞻基没有追究他,他最后还善

  • 司马直死谏汉灵帝,他究竟是被谁给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汉灵帝时期,皇宫南宫云台意外发生火灾,后来宦官张让劝汉灵帝收“修宫钱”,但这个数字却是个天文数字。钜鹿郡太守司马直不愿刮搜民脂民膏给朝廷凑钱,于是称病不就。但上面三番四次催促司马直交钱,最后司马直无奈,决定死谏汉灵帝。最后汉灵帝看着司马直的遗书才发现自己做错了,感到无比的自责

  • 李善长可谓位极人臣,为何最后被朱元璋连同妻女一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善长早年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算是比肩萧何的人物。等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堪称位极人臣。但谁也没想到,李善长最后竟然被朱元璋连同妻女弟侄一并处死,当时李善长已经76岁,晚年遭此不幸实在令人唏嘘。要说李善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当中被瓦剌俘虏,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俘虏生涯,不过当初瓦剌俘虏他是为了想要以此来威胁明朝,没想到新君朱祁钰登基,朱祁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后来朱祁镇回宫,却被朱祁钰囚禁起来,这时候,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为什么没有强制要求朱祁钰还政呢?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可是朱祁镇都已经回来了,为何连孙

  • 朱见深的儿子都谁生的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朱见深也是不一般的人物,话说朱见深好像一没有孩子,但是其实也并非如此了,朱见深有孩子话说在后宫里面隐藏了不知道多少年,所以这个故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朱见深到底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吧,感兴趣的别错过哈!朱见深其实前前后后有好多儿子,准确的来

  •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