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秉正为什么被朱元璋罢免?卖女儿筹路费最后被处以宫刑

曾秉正为什么被朱元璋罢免?卖女儿筹路费最后被处以宫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16 9:46:13

曾秉正是明朝初期官员,据说曾秉正为人正直,替百姓请命,是一位颇受尊敬的清官。正常来讲,这样的官员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曾秉正工作上得罪了不少同事,导致他在朱元璋眼里形象极差,于是下令将他罢免。曾秉正得知后愤愤不平,自己也没多少家当,为了回乡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这件事让朱元璋知道后,又惹到他了,最后曾秉正被处以宫刑,一位好端端的清官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朱元璋发展言官机构,曾秉正巧抓时机

古代皇帝为了统治自己的天下,通常会设立各种官职来负责各种工作,言官就是用来防腐败的一种官职。历史上的明君通常都很注重言官的设置,因为言官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国家的建设。而且这种官权利都特别的大,上能怼皇帝,下能抓奸臣。

朱元璋可以说是从草根直接逆袭成皇帝的,他经历过苦日子,所以十分心疼百姓的贫苦。要知道大部分的贫穷都来自官僚的贪污,所以朱元璋十分的讨厌贪污腐败。于是朱元璋做皇帝后便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言官制度,专门来抓各种贪官。言官等级不大但是权利十分的大,反正啥事也不用干就瞎转,看到啥贪污的事皇帝讲就行了。

卖女儿换路费的这位清官就是一位言官,他叫曾秉正。曾秉正原本是江西南昌人,他原本只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因为战乱所以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广收人才,曾秉正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了,结果被面试官相中做了海州学正。海州就是现在的江苏连云港,学正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

朱元璋有一天突然发现天空出现异变,顿时心里就有点忐忑了。因为古人都很看重天象,在当时流传着这种说法:"如果有天灾发生,必有天变,如果天空发现异变,必然会有动乱。"朱元璋刚做皇帝不久天空就出现大凶之兆,所以朱元璋很慌,但是又搞不清楚这种天变算哪种情况。于是就安排了一个辩论赛,想听听天下人的说法。

曾秉正听到朱元璋要搞辩论赛,于是好奇的参加了。曾秉正在台上发挥的十分出色,口吐莲花,辩论的也是有依有据,朱元璋一看,这个曾秉正倒也是人才,身边正好缺这种敢说能说的人才,于是就安排曾秉正做了言官。

持法不惧勇斗权贵,正直不一身清廉

因为言官的特殊性,所以曾秉正也是很兴奋,觉得自己的才华可以用于造福百姓,但是只有官职没有权利也不行。于是朱元璋给曾秉正可以指责各级官员的权利,甚至朱元璋自己做错了都可以被曾秉正指责。

仔细一听这个权利的确很大,那么朱元璋不怕言官徇私枉法,自己也弄起贪污吗?其实朱元璋自己也打着小算盘,乍一看他用曾秉正是看重才华,其实朱元璋一看到曾秉正就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这种人一来没有太多花花肠子容易掌控,二来一根筋也容易得罪别人。比如你把别人得罪了,断了别人贪污的路子,其他官员肯定也不会让你好过,你要是一贪污肯定就举报,所以言官和朝廷官员就成了互相牵制的关系。

曾秉正一穿上官服来到岗位,那精气神就上来了,他因为工作原因就四处跑,遍历全国查询各种不对不好的事情,然后整理好就报告给朱元璋。曾秉正也是苦出生,所以也总是愿意听百姓们的呼声,时常把百姓的苦难和冤屈上报,所以曾秉正备受百姓的爱,人送外号曾青天。

其他官员一看,这曾秉正没事就来瞎逛,自己想贪污也不好弄,于是就想拉拢曾秉正一起下水,有钱一起赚,你也别来举报我。但是无论贪官给多少钱,曾秉正非但不同意还把这些企图贿赂自己的官员都给举报了。

这一手彻底得罪了很多官员,他们心里暗生愤恨,这是存心要断财路啊。于是就老是和曾秉正过不去,曾秉正也不在意,该说就说,甚至还当庭揭露其他大官的错误,指责身在其位不谋其事,这让很多人对曾秉正气的牙根痒痒。

不懂圆滑惨遭罢官,官途贫穷卖女回家

朱元璋用曾秉正做言官是很正确的选择,曾秉正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曾秉正太正直了,人如其名般正直,有时候朱元璋做错了事曾秉正也会直言不讳的指出来。虽然一开始朱元璋还听听,但是被人骂多了心里也不痛快。

因为曾秉正得罪了很多官员,所以他们老是在皇帝身边说曾秉正的坏话,皇帝听多了也烦,于是朱元璋就罢去了曾秉正的职位,让他回家自己玩去。

其实曾秉正做法很对,但是太不懂的变通和圆滑了。就算朱元璋给他再大权利,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应该也要明白,皇帝做错了事也不能说骂就骂。再加上官场都是官官勾结,把所有人都得罪死了朝廷哪里能容得下曾秉正,朱元璋身边几百个言官,又不缺曾秉正这一个人,所以曾秉正被罢官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曾秉正得知朱元璋罢了他的官,心里自然也有点愤愤不平,但是也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曾秉正准备回老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连回老家的路费竟然都没有。曾秉正因为太清廉了,一点点多财产都没有,都拿去救济百姓。没路费也没关系,至少还可以借,但是曾秉正才发现别人都不愿意借给他,谁让他把所有人都给得罪死了。

走投无路的他竟然做了一个十分奇葩的选择,他竟然把自己四岁的女儿给卖了,用来换路费。

惹君震怒处以宫刑,一代清官沦落至此

一个堂堂明朝官员竟然连回家路费都拿不出来,回个家都要卖女儿,这种事谁会信?朱元璋更不相信,他身为皇帝自然知道曾秉正一年俸禄是白银200两,这个工资放现在是一年近二十万的收入。

所以朱元璋觉得曾秉正可能是想在自己面前卖惨,或者是用这种方式自己示威。当然也有人觉得曾秉正可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不想带着女儿这个累赘回家。

朱元璋不管啥原因都觉得曾秉正此人不可用,太丢朝廷脸面了。于是他派人把曾秉正给抓了起来。他对曾秉正说:"你既然不能善待自己的孩子,那就以后别有孩子了吧。"于是下令把曾秉正处以宫刑。

曾秉正虽然清贫一生,为百姓谋实事,却沦落到如此下场,结局也是令人唏嘘。虎毒不食子,曾秉正卖女儿这种做法也的确很难让人接受,希望他来生不再如此死脑筋,更加有人情一点。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高煦起兵造反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高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个人小编赶紧他心思很大,但是能力又不够,所以显得很尴尬,其实朱高煦是有造反的,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是失败了,那么有的人会问了,为什么会失败,这个朱高煦起兵造反的经过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对明成祖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十

  • 朱祁镇夺位之后,朱祁钰为什么还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之间,最出名的莫过于他们对于皇位的争夺了,原本朱祁镇是皇帝,但是被瓦剌俘虏之后,朱祁钰继位,后来朱祁镇回归,朱祁钰却不肯交出皇位,朱祁镇被软禁。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朱祁钰却在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连说了三声“好”,看上去就是对朱祁镇重新成为皇帝的

  • 扶苏成功继位秦国还会快速衰亡吗?扶苏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秦始皇知道,自己死后秦朝会衰败的如此之快,想必他肯定会早早把扶苏喊回来立为太子。其实让赵高和李斯能有机可乘,秦始皇是要附上一定责任的。可能有人认为,如果扶苏能够成功继位,秦就不会那么快的衰亡,那扶苏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皇帝?首先就要从扶苏的为人开始了解了。历史记载扶苏性格刚毅勇武,为人宽厚,经常

  • 朱标为何是太子中的另类?为什么朱元璋从不怀疑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太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太子最后都能够当上皇帝的,有太多的太子死于非命,古代皇宫之中的皇位争夺实在是太激烈了。然而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却可以说是所有的太子当中最为另类的一个了,他可以说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稳固到他死后,朱元璋根本不想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是直接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元璋

  • 姚广孝是如何帮助朱棣夺取了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在民间是留下了很大的名声,其阴阳之术是非常出名的,那本《烧饼歌》可谓是闻名天下。不过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其结局并不好,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令人叹息。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则比刘伯温好多了,在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后,朱棣对他依然高看,最后得以善终。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家族世

  • 李密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为何李渊却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也可以说是一个各地群雄纷争的时代,这一时期里,出现了很多历史上很强大的人物,比如李密。李密出身很高,是瓦岗军的首领之一,自称为魏公,他带领的瓦岗军屡次击败隋军,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一场争霸当中最终的胜利者是李渊,但当时的李渊其实并不是特别厉害,甚至可以说比较弱小

  • 刘表是诸葛亮姨夫为什么不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都流传,被人们看作是明君与人才之间非常经典的一段故事。诸葛亮有才,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后世虚构出来的,虽然说诸葛亮没有小说里面写的那么厉害,但是其实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军师了。不过,诸葛亮既然很有才,为什么身为他姨夫的刘表却没有用他,反而是

  • 马佳云惠和雍正什么关系?马佳云惠身世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帝的后妃中并没有记载马佳云惠这个人,不过马佳云惠和雍正帝之间的故事却是广为流传。《步步惊心》中的女主若曦,其原型就被认为是马佳云惠。马佳云惠只是一位普通宫女,为什么她会和雍正帝有交集呢?这是不少人好奇的一点,马佳云惠到底是谁?虽然马佳云惠身份不高,但爱情本来就不分什么高低贵贱,或许这份感情对于雍

  •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什么杀李善长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七旬,并且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朱元璋还是不肯

  • 李世民为何敢在宫门口杀兄弟?他不怕李渊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呢都觉得,在古代,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不是大权旁落的情况,那么皇帝讲话做事都是“万人之上”的,而面对皇帝的时候,即便是他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但有时候历史上的情况,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李建成进宫的路上将他截杀,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宫门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