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人心所向还是无奈之举?假如法正在世会有变数吗?

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人心所向还是无奈之举?假如法正在世会有变数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3/7 3:27:26

刘备率军伐吴,结果却是惨败吴军之手,几乎是被全军覆没。此后刘备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托孤一事。实际上,当时蜀汉内部能担当此任的人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还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严,并且还把兵权交到了李严手上。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刘备对诸葛亮还不够放心么,刘备究竟有何用意?如果庞统法正还在世的话,托孤有没有可能发生另外的变化?

背景:从公元180年前后到公元208年前后,刘备一直是没有固定底盘的流浪军阀。但是刘备的事业,却从公元211年到公元214年,算算数年,迅速崛起,继而又从曹操嘴里夺走肥肉汉中,大业基本成型,公元221年,直接称帝。

刘备称帝后做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发兵东吴,出兵的原因是复仇。因公元219年,关羽丢失荆州,被东吴俘虏后处死。刘备复仇这个理由到底充分不充分,一直是争论不休没有定论的话题。

但是说刘备出兵没有复仇因素是不合情理的,根据《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刘备和关羽的感情“恩同父子”,这深厚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作为一个历经风雨成熟的枭雄,刘备单纯为兄弟情义而出倾国之兵也是不可能的。故此,刘备出兵,有兄弟情义,但更多考量应是政治因素,即荆州丢失后,对于蜀汉造成的不利局势。

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荆州和益州全部到手,才是成就大业的资本。得益州后,益州为大本营,荆州为争霸天下的门户。但如今荆州丢失,蜀汉等于失去了一个关键门户。那么刘备为何不出兵荆州,去把荆州夺回来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诸多读者的疑问。

此问题,作为第一当事人的刘备岂能不考虑?不仅他考虑,东吴方面岂能不考虑?说起来,总的原因不过是东吴方面对刚到手的荆州严加防护,守备森严,岂可轻易夺得?故此,刘备明知东吴已经做足准备,发兵荆州,成效自然不大。所以,刘备选择了另一条进攻路线。具体另文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刘备虽筹划很仔细,但怎奈东吴英杰辈出,前有赤壁之战时的周瑜,后又出了一个陆逊。刘备前期进军很顺利,到后面因东吴方面死守不战,对蜀汉大军进行消耗,这一招历来很可怕。部队都是越战越勇,越耗越疲。蜀汉大军也难逃此厄运,加上季节的帮忙,酷暑是使用火攻的好季节。结果一把火,就把刘备已经疲惫的军队烧得惨败。

公元222年,刘备兵败之后,并未退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有关此一节,争议也颇多,比如刘备为何不退回成都呢?此问题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刘备兴师动众出师,却惨败而归,颜面不存,故不回成都;

另一种认为刘备驻守白帝城,是为了防备和威慑东吴。

第三种是刘备年迈,加上兵败,身心受损,一病倒下,身体不能承受艰难的蜀道之苦。

实则,笔者认为三种观点都对,但对于刘备而言,应是三种因素都存在。首先刘备其人,比较好面子;其次是东吴追兵压境,若一味撤退,恐怕蜀汉损失更严重,而白帝城是一个战略要地,适合防守;第三是刘备兵败而回的时候,战马丢失,徒步而行,想刘备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哪里经得住如此身心折磨?

刘备在白帝城养病,从公元222年的秋天,挨过一个冬天,到公元223年初夏去世。在去世之前,刘备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而儿子刘禅年少,难以独撑蜀汉当时的残破局面,所以他要托孤。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若庞统、法正不死,刘备白帝城托孤,还会托给诸葛亮吗?当然会,但是托孤的方式却大为不同。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原因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蜀汉人才凋零,能够独当一面的也仅诸葛亮一人,故此诸葛亮成为两位托孤重臣之首,另一位是李严。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刘备对待诸葛亮、法正、庞统的态度得知,若庞统法正存活,他的托孤选择是要有所变化的。

一般而言,我们可能会认为此三人中,刘备最看重之人,乃是法正。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刘备得益州后,法正因大权在握,有不守法度的行为,有人跑到诸葛亮那里打小报告,但诸葛亮却摇摇头,不敢对法正的行为提出指责,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点是刘备夷陵兵败的消息传到成都的时候,诸葛亮也叹息说,如果法正在的话,一定能劝阻主公征伐东吴,就算劝不了,也不会让主公惨败至此。

第三点是在得汉中后,法正病逝,刘备的两个表现:首先是连哭数日,万分伤心;其次是刘备给法正的谥号,关羽情同手足,刘备尚没给他谥号,但法正却是例外,也是刘备时期唯一给过谥号的臣子,为翼侯。

在刘备这里,诸葛亮和庞统,是没有得到法正这么高的殊荣的。再者,刘备对于法正,也算是有知遇之恩,忠诚度也是不用怀疑的。故,刘备会把法正作为第一托孤重臣。

再看看庞统和诸葛亮的情况。诸葛亮是三大谋臣,最先到刘备身边的,并且献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但是诸葛亮在刘备生前的具体表现,却并不突出。刘备前往益州的时候,带的军师是庞统,而把诸葛亮留在了荆州,但却并不是荆州的一把手,而是作为辅佐关羽的副手。到了益州之后,诸葛亮在文官中的官职也不是最高,还不及法正。

再说庞统,庞统对于刘备而言,其重要程度其实是仅次于法正的,或者是并驾驭法正的。主要原因是,庞统的才干和政治主张,他是倾向于不择手段建立霸王之业的,这一点跟看重清名的诸葛亮是不同的。真正让刘备的事业开始主动转折的是庞统的献策入益州,赤壁之战后分享荆州对于刘备而言并非主动,乃是被动,意外所得。故此,庞统对于刘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也可看出,在某种程度上,庞统和诸葛亮,对于刘备而言,前者更重要一点。

所以,在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前,若此三人都存在的话,刘备的安排应该是这样的:托孤重臣为三人,法正、庞统、诸葛亮、李严。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刘备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而其子刘禅才十七八岁,能力有限,所以他要安排有能力的重臣辅佐,却又担心出现权臣,(比如诸葛亮辅政时期的一家独大),就算权臣忠诚度很高,比如诸葛亮,但在皇帝那里,这都不是他想看到的情况。因此,作为老皇帝的刘备,其次考虑的就是辅臣之间的制衡。

刘备建立的蜀汉,由三部分人才组成,一部分是刘备的旧部,即荆州集团,另一部分是益州集团(刘璋旧臣),第三部分是益州的本土集团。法正和李严,属于益州旧臣,诸葛亮和庞统,属于荆州集团。如此以来,蜀汉两大政治集团就能处于均势的局面,非常利于刘禅的掌控。

倘若此局能够实现,那么蜀汉的基业,将会出现大反转,三国历史走向该往何方,或最终三国归谁,则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孝宗朱佑樘是个怎样的皇帝?明孝宗一生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在明朝各个皇帝中的知名度不如朱元璋、朱棣等,但明孝宗的历史评价却非常高,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实际上被很多人小看了。明孝宗在位18年,期间勤于政事,不近声色,为人宽厚,处理朝内贪腐十分积极。朱国桢就曾说,称贤主者只有宋仁宗和明孝宗。更令人好奇的是,明孝宗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妃,这对于古代帝王

  • 盘点三国时期最神秘的四大神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武将没,我们都知道有什么赵云关羽张飞类的,但是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有一些非常神秘的其实神将领呢?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感兴趣的网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青州无双将-潘凤潘凤是冀州(现在河北南部)牧韩馥部下将领,使用80斤大斧作为兵器。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上将潘凤于汜水关与董卓军

  • 张作霖的死是怎么瞒天过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作霖的死其实大家也知道是真的很可惜的,而且对于战略意义来说十分的不利,所以张作霖的死就需要隐藏,而且当时这边也做得非常好,等于说是瞒天过海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张作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吧!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

  • 为什么说潘凤是三国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要问谁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恐怕会有很多个不同的答案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是第一,也都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基本上也逃不过对于赵云、吕布、关羽等这些人的关注,可是,在这中间却有一个知名度没有那么高的潘凤,这个人到底能有多厉害?为什么说潘凤其实才是三国第一猛将?我有上将潘凤,可斩

  • 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皇位的继承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或者培养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如果皇帝的儿子很多的话,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遵从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司马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他却偏偏选中了其中最傻的那个司马衷来当皇帝呢?首先、大臣

  • 李隆基晚年有多昏庸?李隆基的一生值得同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一直都是出于极盛时期。当然能将唐朝发展至强盛李治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功劳,只是在李隆基晚年他突然变的昏庸起来,开始懈怠朝政,还重用佞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走衰的转折点。其实李隆基晚年的确像是变了一个人,看到自己已经无法掌控全局依然不愿放权禅位。李隆基晚年究竟有多昏庸,他的一

  • 阴姬是什么人?赵武灵王和阴姬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在这首诗中不言而喻,都说唐玄宗贪图美色,就为了给爱妃送来新鲜的荔枝结果跑死了马,跑死了人,但还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女,实行胡服骑射,攻灭了一个国,这位主人公就是赵武灵王,而这位美女却是别人的宠妃。战国时期

  • 潘凤是否有名无实?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潘凤在演义中并不算什么厉害人物,他出场对阵华雄,仅仅一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后来潘凤在网上突然被赋予了“无双上将”的身份,当然这也只是网友对他的一种调侃。很多人都说潘凤有名无实,其实在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甚至多数武将的经历可能都和潘凤差不多,毕竟能从沙场中活到最后的人

  • 北魏河阴之变是怎样爆发的?河阴之变的受害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河阴之变是发生在北魏时期的一场军事政变。由当时朝中权臣尔朱荣策划实施,最后胡太后、幼主元钊被杀,北魏政权临近崩溃。尔朱荣杀害了两千多名王公官吏,鲜卑贵族以及当时的大家族几乎都被消灭殆尽。尔朱荣虽然掌控了北魏政权,但经此一役,北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安定,也就此改变了北朝的历史走向。河阴之变究竟是如

  • 邬思道为什么要先后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邬思道早已看透雍正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辅佐胤禛登基,也算是雍正身边的一位能人。等雍正称帝后,邬思道又想着法子躲避雍正,他的每一步其实都很危险,但好在算是保全了自己。其实邬思道会选择投奔李卫和田文镜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总有人说邬思道早已看透了雍正,其实雍正也明白邬思道的心思,只是两人都不说破而已。还有一点,邬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