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亡国实亡于张居正?究竟做了什么?

大明亡国实亡于张居正?究竟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1/21 10:23:44

一直以来,对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从表面上看,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作为亡国之君,他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但是仔细一想,在崇祯还没有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所以这个责任,崇祯要承担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有又一种说法认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也就是将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归结到张居正的身上,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从时间上来说,明亡于崇祯,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崇祯本人也为此上吊自杀殉国。如果要明亡的原因,崇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自己肯定是有重大责任的,因为从我们事后来看,他还是有机会可以挽回明朝的颓势的。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也没有必要苛求古人,再说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至于说到张居正导致明朝灭亡,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张居正在历史上评价很高,主流史学界一致认为,他凭一己之力,延续了明朝几十年的国祚,算得上明朝的中兴之臣。我们可以看看崇祯是怎么评价他的:

崇祯帝朱由检: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所以这里的思江陵就是想起了张居正。从句话可以看出崇祯显然认为张居正是能力挽狂澜的“救时之相”,而且比那些庸相好一百倍不止。在明亡的原因上,崇祯本人都不会想到甩锅给张居正,因为这太不靠谱了,没人信。

那我们看张居正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首先是丈量全国土地,将那些瞒报,漏报的土地都请查出来,扩大国家赋税的税基。

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税的田产,到万历八年(1580年),统计全国查实征粮土地达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比弘治时期增加了近三百万顷。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

其次是实行“一条鞭法”。

就是将所有的赋税,徭役,摊派,临时的捐,贡,都并入一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给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加税增加了障碍。同时也使税收能直接入国库,防止在地方上的跑冒滴漏,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在吏治上,推行 “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

以“课吏职”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另外在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优秀将领,巩固边防,震慑边疆;同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使北方的蒙古人能通过马匹和畜牧产品换到中原生产的粮食,茶叶丝绸等日用品。这些东西能通过边贸获得,就没必要通过战争去掠夺,毕竟战争对谁来说都是最后的选项。

另外张居正也采取了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同时也是开放海禁的倡议人之一,主要目的当然是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当政期间的推行的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都伤害到了那些官僚和大地主阶层的利益。比如考成法就让官员日子难过了不少,一条鞭法也让地方官吏少了不少捞钱的由头,再加上丈量田地,也让那些大地主很多隐瞒的土地暴露了,并且要交税。所以他一死,这些人就立马组织了反扑。

其中,反对他最积极的反倒是万历皇帝本人。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明朝没有宰相,所以就没有相权,所有的权利都归皇帝。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当政,就相当秘书替领导行权,名不正言不顺,行的权也是领导的,这相当于篡权;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没有办法,但是张居正一死,他就立马跳起来拿回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利。

如果一定要说张居正对明亡有责任的话,可能就是他给万历留下的阴影太大,从此以后明朝皇帝都极度不信任文官,宁愿相信自己身边的太监。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不信任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又得从皇帝那里争夺权力,皇帝就让太监去弄那些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就结党来对付太监。这样就把明朝后期的朝政弄得一团糟,最终不可收拾。

到了崇祯时期,杀了魏宗贤,又没能找到得力的太监给皇帝办事,而文官集团又不停的给皇帝打马虎眼,出工不出力。所以崇祯皇帝,只能不停杀文官,然后又不得不自己亲自上阵干活,但是自己又不是专业官僚,怎么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事务处理得了?最终活活被耗崩溃,也许自杀对他来说,还真的是个解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人心所向还是无奈之举?假如法正在世会有变数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率军伐吴,结果却是惨败吴军之手,几乎是被全军覆没。此后刘备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托孤一事。实际上,当时蜀汉内部能担当此任的人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还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严,并且还把兵权交到了李严手上。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刘备对诸葛亮还不够放心么,刘备究竟有何用意?如果庞统、法

  • 明孝宗朱佑樘是个怎样的皇帝?明孝宗一生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在明朝各个皇帝中的知名度不如朱元璋、朱棣等,但明孝宗的历史评价却非常高,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实际上被很多人小看了。明孝宗在位18年,期间勤于政事,不近声色,为人宽厚,处理朝内贪腐十分积极。朱国桢就曾说,称贤主者只有宋仁宗和明孝宗。更令人好奇的是,明孝宗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妃,这对于古代帝王

  • 盘点三国时期最神秘的四大神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武将没,我们都知道有什么赵云关羽张飞类的,但是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有一些非常神秘的其实神将领呢?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感兴趣的网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青州无双将-潘凤潘凤是冀州(现在河北南部)牧韩馥部下将领,使用80斤大斧作为兵器。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上将潘凤于汜水关与董卓军

  • 张作霖的死是怎么瞒天过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作霖的死其实大家也知道是真的很可惜的,而且对于战略意义来说十分的不利,所以张作霖的死就需要隐藏,而且当时这边也做得非常好,等于说是瞒天过海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张作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吧!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

  • 为什么说潘凤是三国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要问谁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恐怕会有很多个不同的答案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是第一,也都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基本上也逃不过对于赵云、吕布、关羽等这些人的关注,可是,在这中间却有一个知名度没有那么高的潘凤,这个人到底能有多厉害?为什么说潘凤其实才是三国第一猛将?我有上将潘凤,可斩

  • 司马炎有26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皇位的继承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继承人,或者培养出一个最好的继承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如果皇帝的儿子很多的话,选择的余地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遵从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司马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他却偏偏选中了其中最傻的那个司马衷来当皇帝呢?首先、大臣

  • 李隆基晚年有多昏庸?李隆基的一生值得同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一直都是出于极盛时期。当然能将唐朝发展至强盛李治和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功劳,只是在李隆基晚年他突然变的昏庸起来,开始懈怠朝政,还重用佞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走衰的转折点。其实李隆基晚年的确像是变了一个人,看到自己已经无法掌控全局依然不愿放权禅位。李隆基晚年究竟有多昏庸,他的一

  • 阴姬是什么人?赵武灵王和阴姬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在这首诗中不言而喻,都说唐玄宗贪图美色,就为了给爱妃送来新鲜的荔枝结果跑死了马,跑死了人,但还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女,实行胡服骑射,攻灭了一个国,这位主人公就是赵武灵王,而这位美女却是别人的宠妃。战国时期

  • 潘凤是否有名无实?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潘凤在演义中并不算什么厉害人物,他出场对阵华雄,仅仅一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后来潘凤在网上突然被赋予了“无双上将”的身份,当然这也只是网友对他的一种调侃。很多人都说潘凤有名无实,其实在三国中像潘凤这样的人并不少,甚至多数武将的经历可能都和潘凤差不多,毕竟能从沙场中活到最后的人

  • 北魏河阴之变是怎样爆发的?河阴之变的受害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河阴之变是发生在北魏时期的一场军事政变。由当时朝中权臣尔朱荣策划实施,最后胡太后、幼主元钊被杀,北魏政权临近崩溃。尔朱荣杀害了两千多名王公官吏,鲜卑贵族以及当时的大家族几乎都被消灭殆尽。尔朱荣虽然掌控了北魏政权,但经此一役,北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安定,也就此改变了北朝的历史走向。河阴之变究竟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