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棺椁什么样?是什么材质的?

秦始皇的棺椁什么样?是什么材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8 8:53:54

秦始皇陵有着太多的秘密,但是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是没有办法打开的,很多人推测,在秦始皇陵里面,很有可能会有很多现如今已经失传的古籍,秦始皇将它们作为陪葬品,与自己一起长眠地下。也有很多人对秦始皇的棺材很感兴趣,不知道他的棺椁到底是什么材质的?过了两千多年,还是否能保存完整呢?

从政治角度讲,用什么样的材质作葬具,是墓主人为显示其地位和豪富。秦始皇自喻功过三皇五帝,生前大修宫殿,死后盛葬空前,他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追求高大的功利主义思想价值观,在修建其陵园工程中也得到了真实体现,如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号称“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坑、大型石质恺甲坑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它独具一格的气势。那么,这位极其贪恋的皇帝陵寝地宫中所用的棺撑葬具,高人一等,那么秦始皇的棺材是用什么样的呢?

最早死人葬具是无棺无撑,继而发展为有棺无撑,再发展为一棺一撑,最后按等级身份又出现单棺重撑。葬具的质地,以木为主,但也有石、陶、铜等质地。曾侯乙棺中的目形铜构架棺撑,则揭示了古代葬具质地不拘一格,也有出现金属棺撑葬具的可能,这些对我们研究秦始皇棺撑葬具的形制、质地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于秦始皇陵地宫内的设置和棺撑葬具情况,有这样一段详尽的描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撑,.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北魏学者哪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始皇陵遭盗扰的情况,“关东盗贼销撑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金撑葬寒灰”的诗句,文献记载说明了秦始皇陵墓中的棺撑葬具质地极大可能为金属质的铜棺掉。然而,张占民先生在他的《秦始皇陵地宫探秘》一文中引用马振智先生的下面一段论述:“(秦始皇本纪》`下铜而致停’一句,由此推侧,始皇陵所谓`下铜而致撑’,可能与这种作法类似,所以秦始皇使用铜撑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们对“下铜而致撑”的“下铜”释解为用铜液浇铸挖空的木节处是否成立?显然铜和锡这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用于浇铸挖空木节防腐的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说,相对较低湿的锡液可用于防止木节处过早腐朽的处理,而强高温的铜液则根本不能用于这种“铸塞”处理。若将1083℃左右的铜液浇铸人已挖空的木节中,加之柏松木质本身所含有的易燃油质,不但不能防腐,而且当时就会引起失火而引燃撑木。

若此,《秦始皇本纪》中的“下铜而致撑”还需进一步的合理论证,浇铸木节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从棺撑葬具的发展角度讲,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现铜骨架的撑,而云南战国早期的墓中发现了铜棺。那么,铜棺撑葬具若在秦代出现,特别是秦始皇陵墓中出现,也在情理之中。据有关资料,古代历史上不但出现有木棺、铜棺,而且还发现有玉棺、金棺、革棺、水银实棺等葬具习俗。

以秦代当时的物质文化,以秦始皇的性格,标新立异,贪图豪华,制作规格较高,质地优良的棺撑葬具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以上,我们从政治、技术、葬具发展三个方面论证了秦始皇帝葬具有可能是铜棺撑。当初修建秦陵时,秦始皇帝只是一个诸侯国君,按棺撑制度规定,他应享用天子四棺的外三棺,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中应有三重棺停葬具,三重棺撑质地也不必全用铜料。

具体情况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首先研究一下(秦会要订补)卷八中关于营造秦陵地宫的一段记载:“使垂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极不可人。奏之日:`承相臣斯昧死言,臣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哪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人,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日:`凿之不人,烧之不嫩,其旁行三百丈。乃止’。对于文中的“旁行三百丈”,有人提出是地宫再向四周扩大三百丈,也有人认为是按陵园南外城垣伸三百丈。按李斯是在向秦始皇汇报秦陵地宫工程完成情况,旁行三百丈,应与地面城垣无关。但若理解为地宫向周围延伸扩大三百丈,则地宫面积之大使人难以想象。窃以为这里的旁行三百丈,应看作是地宫范围外围周边的周长。如此面积也是相当惊人的人了。秦陵工作站的考古工作者,经对秦陵地宫的考古钻探,发现地宫宫墙的范围是:东西380米,南北430米,我们所推算的秦陵地宫面积,恰好在宫墙的范围之内。话说回来,没有较大范围的面积,地宫内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宫观”、“百官”也难以设置。据研究,文献中的“天文”就是绘画或线刻在墓室顶部的代表天体的日月星象图,“地理”就是在墓室底部的象征山川河流的地貌模拟,“宫观”似指宫殿观阁等豪华建筑设置。

《汉书·楚元列传》中就有“宫馆之盛”“不可胜厚”的描述。“百官”是指秦始皇生前上朝时在殿下的大批文武官员的位次在墓室内的排列,如此之多的设置,说明秦始皇陵地宫是一个具有上下左右巨大立体空间的墓室,而这一空间的构造,应该是用巨石和杭木构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发北山石撑,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说明所用石料、木材并非本地料材。如此,这一巨大的石墓室,实际上就构成了秦始皇地宫的外撑室,石撑之中,按照棺撑制度的发展,木撑之中就应该是秦始皇帝的主棺铜棺材了,这具铜棺就是秦始皇帝的最后归宿之所。当然棺外的彩绘图案,也应是秦代较流行的云纹、菱花纹、变形迪纹、几何形纹等纹饰范围之内。

总之,秦陵地宫,施工量之大,修建时间之长,动用人力之多,在当时可以说是空前的,它的深度已“穿三泉”,它的范围“穿行三百丈”,是历代帝王陵所罕见。秦陵地宫的修凿在当时也应是使用了最优秀的工匠,发挥了最高的技术水平,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地宫内富丽堂皇的景观远非为其陪葬的铜车马、兵马俑所能相比,我们期待着秦陵地宫的早日面世,期待着秦始皇棺撑葬具给人们带来的更大惊喜!究竟秦始皇主棺是铜是木还是水晶,只有待发掘秦陵后,真相才会大白于天下。

不过我也期待秦陵地宫不要轻易面世,除非在有绝对的把握能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秋审什么意思?清朝为什么会有秋审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秋审是一种代复审死刑案件的制度,从明朝沿袭而来,因为是在每年的秋天进行复审,因为被称为秋审。明朝采用的是朝审制度,到了清朝以后,除了朝审又发展出了一条秋审,其目的是把各省上报的囚犯和刑部复审的囚犯以作区别。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我们看古装剧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秋后问斩&rdqu

  • 董卓挟持汉少帝和汉献帝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定要废除少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汉少帝刘辩是东汉唯一一位被废黜的皇帝。东汉末年,因为朝中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对抗激烈,汉少帝只能被迫出宫,等他回宫后朝中早已被董卓控制。董卓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董卓挟持汉少帝和汉献帝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定要废除汉少帝,重立刘协为新任皇帝呢?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有着他的目的和原因,

  • 秦穆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也被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那秦穆公一生到底有哪些成就呢?当时秦国还不是一个强国,等秦穆公继位后他重用百里奚、由余等谋臣,成功灭梁、芮等国,还击败过晋国,为秦国扩大了不少疆域。秦穆公还曾帮助晋文公重回晋国,并且成为国君,使得秦晋两国交好。可以说秦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穆公功不

  • 为什么明英宗夺门之变能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朱祁钰取代朱祁镇登基,可后来朱祁钰被放回来之后,却被自己的弟弟软禁起来。朱祁镇为了夺回皇位,发动了夺门之变。可是在这一场宫变中,为什么当时竟然没有人反抗?夺门之变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朱祁镇为何能重新成为皇帝?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

  • 大明亡国实亡于张居正?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对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从表面上看,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作为亡国之君,他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但是仔细一想,在崇祯还没有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所以这个责任,崇祯要承担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有又一种说法认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也就是将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归

  • 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人心所向还是无奈之举?假如法正在世会有变数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率军伐吴,结果却是惨败吴军之手,几乎是被全军覆没。此后刘备元气大伤,不得不在白帝城交代托孤一事。实际上,当时蜀汉内部能担当此任的人诸葛亮肯定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还任命了另一人,他就是李严,并且还把兵权交到了李严手上。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刘备对诸葛亮还不够放心么,刘备究竟有何用意?如果庞统、法

  • 明孝宗朱佑樘是个怎样的皇帝?明孝宗一生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在明朝各个皇帝中的知名度不如朱元璋、朱棣等,但明孝宗的历史评价却非常高,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实际上被很多人小看了。明孝宗在位18年,期间勤于政事,不近声色,为人宽厚,处理朝内贪腐十分积极。朱国桢就曾说,称贤主者只有宋仁宗和明孝宗。更令人好奇的是,明孝宗一生只娶了一位皇妃,这对于古代帝王

  • 盘点三国时期最神秘的四大神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武将没,我们都知道有什么赵云关羽张飞类的,但是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还有一些非常神秘的其实神将领呢?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感兴趣的网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青州无双将-潘凤潘凤是冀州(现在河北南部)牧韩馥部下将领,使用80斤大斧作为兵器。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上将潘凤于汜水关与董卓军

  • 张作霖的死是怎么瞒天过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作霖的死其实大家也知道是真的很可惜的,而且对于战略意义来说十分的不利,所以张作霖的死就需要隐藏,而且当时这边也做得非常好,等于说是瞒天过海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张作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如何做到瞒天过海的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吧!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

  • 为什么说潘凤是三国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要问谁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恐怕会有很多个不同的答案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是第一,也都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基本上也逃不过对于赵云、吕布、关羽等这些人的关注,可是,在这中间却有一个知名度没有那么高的潘凤,这个人到底能有多厉害?为什么说潘凤其实才是三国第一猛将?我有上将潘凤,可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