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娥皇女英为何都嫁给了舜?

娥皇女英为何都嫁给了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3/12/18 6:45:43

我们都知道,娥皇女英都是舜的妻子,而娥皇女英是被他们的父亲嫁给舜的,那在当时为什么他要把自己两个女儿都嫁给同一个人?据说舜其实不止有娥皇女英两个妻子,他还有一个妻子,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上古时期的婚姻制度与现在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上古时期的嫁娶到底是怎样的呢?舜真的是有三个妻子吗?

娥皇和女英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女儿,这两个也被称为“皇英”。在尧晚年的时候,想要找一个出色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一个有德又有才的大贤人,于是就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他,想通过两个女儿来考验舜。舜也没有辜负尧,成功的通过了所以的考验,顺利的继承尧的帝位。

娥皇和女英两人是十分的美丽动人,历来成为吸引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所以她们两人的美貌是出了名的。娥皇和女英,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尧见舜才华横溢,为人也很正直,刻苦耐劳,深的大家的人心,于是就想将帝皇的位子让给了舜,并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

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关于究竟谁为正宫,谁为妃子,尧和他的夫人争论不休,于是就做了一个决定,据说当时舜要迁往浦坂,尧就让两个女儿同时出发,哪个先到,那个就为正宫,后到的就是偏妃,娥皇和女英听从父的话,两人同时出发。

娥皇是一个朴实的姑娘,她选了一匹大马前往,而女英讲究排场,选择了由骡子驾车的马车。但当时正是夏天的时候,牲口都需要解渴,在行进中,女英驾车的母骡因为生驹而耽误了行程,最后娥皇先到了,正宫娘娘的位置就是娥皇的。女英十分气愤,于是下令今后不准骡子生驹。因此传说中螺子不受孕,就是女英封下的。

娥皇女英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中,上古时部落酋长尧帝有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女为娥皇,次女为女英。那么关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哪些呢?

尧帝晚年时,想要一个能胜大任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帝位。底下的大臣们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在舜的教导之下,二女“甚有妇道”。舜的父亲,继母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多次想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的聪明智慧而脱险。经过三年的考察,尧觉得舜是个德才超群的大贤人。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并将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

舜不负尧的信任,让禹治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好事。到了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后来,她俩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之后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最终娥皇、女英,成为了中国爱情史开端的两个女人。

舜的第三个妻子

说到舜,大家首先想到的故事可能就是娥皇女英的故事,所谓娥皇女英就是指尧帝同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娥皇女英也知书达理,一直和平的相处,最后得知舜帝死讯,往寻帝舜,挥泪斑竹,现“湘妃竹”便是来源于此。

但舜帝一生就真的只有娥皇女英这两个女人吗?其实不然,中间还有一个名叫“渐离”的女子,且舜帝并不是渐离的原配丈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着往下看吧!

渐离本是三苗族中一个普通的女子,后嫁给尧的儿子丹朱为妻,在尧将帝位传给舜时,丹朱非常不满,认为他才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并发动第一次站乱,可惜实力不佳,并尧帝平反,并将丹朱逐出族群。

同时还将丹朱的妻子渐离重新许给了舜,这时候肯定会有小伙伴说,那这不是犯了重婚罪吗?

看似是这个道理,不过远古时期的事情都是不能用现在的法律去衡量的,我们还是接着来说故事。

渐离与舜这桩看似荒唐的婚姻,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鸡飞狗跳,渐离与舜虽少了相知相爱的甜甜蜜蜜,但婚后生活也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且娥皇女英也都是知书达理的人,生活中并没有为难过渐离。

其实只要渐离想得开,她的日子也是比较好过的,可大多数女人遇上这事基本上都是想不开的,渐离也不例外,丈夫儿子被驱逐出境,还要再转嫁给引起事故的当事人,这份屈辱与分离她又怎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她对舜帝始终是心存恨意的,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已是很不容易了。

时间飞逝,在时间的转轴中,故事的另一个男炮灰丹朱也并没有自动堕落,不堪往事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也想终究有一天要拿回这个部落首领。

所以等机会到的时候,他几乎都没有犹豫的就杀了回去,而这次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打败舜,拿回部落首领,可以说是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是将自己的两个亲妹妹给关了起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舜帝已经没有返还余地了,但舜还是成功逃走了,而救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丹朱的原配妻子渐离。

所以说渐离还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虽然她对舜有恨意,虽然丹朱是她的原配丈夫,但是她更清楚舜比丹朱更适合做部落首领,也因此在关键时刻,她选择救出舜帝,并与他逃往南方,也就是今天的舜王庙一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纪晓岚为什么会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只因一封信让乾隆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纪晓岚是乾隆时期著名官员,他30岁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此后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还有太子少保。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并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纪晓岚虽然博览群书,但如何在官场处事并非他的长处。这点乾隆皇帝也很清楚,所以才会把他留在身边,认为他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而在纪晓岚44岁的时候,因为一

  • 朱元璋朱棣为何都没杀徐辉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杀功臣已经成了人们认识朱元璋的一个标志事件了,他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这些大臣们,最后可以说是一点活路都没给。不过,在众多功臣中,却还是会有一些最后并没有落到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比如徐辉祖。徐辉祖不仅朱元璋没有杀他,朱棣后来也没有杀他,而且他在靖难之役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为什么两任皇帝都没有动他呢

  • 魏国衰落因不懂珍惜人才?魏武侯和魏惠王错失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魏国异军突起,称霸中原一家独大。但魏国的强盛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其实当时魏国人才辈出,例如吴起、商鞅、张仪等人,但他们都是在别国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巅峰。特别是秦国能够崛起,魏国算是输送了不少人才,难道魏武侯和魏惠王就不识精英吗?从几个例子来看,他们在对待人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宰相候选人?只有刘伯温洞察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称帝后,对各个部门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朱元璋废除宰相和行中书省,然后设置三司,这样等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实际上朱元璋此前还找过刘伯温商量宰相的候选人,结果这些人都被杀了。可能在旁人眼里还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是想干嘛,但刘伯温不是一般人,他知道朱元璋此举的真正目的。从朱元璋身边能活下来的人,当然都是能

  • 隋文帝为什么要关闭学校?此举并非反对教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先是恢复了汉臣的汉姓,还决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杨坚为人节俭,因此削减了国库部分开支,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杂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可以说杨坚称帝后在很多方面都推行了颇为有效的改制,不过杨坚有一件事却做的颇有争议,就是关闭了学生可以读书的地方,这对于开创科举制的杨坚来说

  • 弘昼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竟靠装疯卖傻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子,乾隆的弟弟。弘昼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性格上有些狂妄。其实弘昼的一生也挺悲哀,为了躲过储子之争他只能选择靠装疯卖傻自保,可能有人会觉得弘昼是大智若愚,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毕竟大家肯定都听过他们的父亲雍正即位时的凶险,兄弟相残也不是不可能。这位王爷的荒唐一生被后人

  • 兰芳共和国建国后,回清朝请求称藩,乾隆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兰芳共和国其实知道的人不多,这个国家有这个叫法其实是指的在清朝乾隆时期的,话说当时一位叫罗芳伯的人在加里曼丹岛建立了一个叫兰芳共和国的国家,当然了罗芳伯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建国成功后他找了个机会派人回到清朝乾隆皇帝那,想让乾隆把兰芳共和国做为一个新的藩地,但是最后乾隆却拒绝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

  • 埋根首进什么意思?朱轼破解乾隆此话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在传达旨意时,有时候不会直接说明意图,而是让下面的人去猜。例如乾隆有一次批阅一封紧急奏折,他只对前方战线回了四个字“埋根首进”,这让大家都一头雾水,埋根首进到底是为什么意思呢?赵翼带着这四个字跑去问纪晓岚,但纪晓岚无法解读。后来他又去请教乾隆的老师朱轼,这才明白皇帝究

  • 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昭宣中兴可能更多人会把功劳记在汉宣帝身上,而忽略了汉昭帝。毕竟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本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所以是由托孤大臣霍光代为辅政。汉昭帝十分信任霍光,霍光也没让昭帝失望,曾在关键时刻平定政变,保住了刘弗陵的皇位。可惜汉昭帝英年早逝,不然此后定能做出一番成就。在霍光的帮助下,西汉逐渐恢复国力

  • 韩哀侯怎么死的?为韩国开疆扩土晚年却遭到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韩哀侯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也是带领韩国崛起的关键人物。韩哀侯是晋国韩武子后人,虽然在位只有6年时间,但他带领韩国灭郑,开疆扩土,使得韩国就此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不过韩哀侯最后结局却不得善终,而且死因成谜,看似背后还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两位大臣在朝堂之上产生冲突,最后却是把韩哀侯刺死,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