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晓岚为什么会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只因一封信让乾隆大怒

纪晓岚为什么会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只因一封信让乾隆大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32 更新时间:2024/2/20 9:18:37

纪晓岚乾隆时期著名官员,他30岁中进士,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此后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还有太子少保。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并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纪晓岚虽然博览群书,但如何在官场处事并非他的长处。这点乾隆皇帝也很清楚,所以才会把他留在身边,认为他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而在纪晓岚44岁的时候,因为一件事让康熙勃然大怒,把纪晓岚派到乌鲁木齐赎罪,纪晓岚到底犯了什么事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给亲家卢见曾写了一封信,信中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点盐与茶。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纪晓岚的这一封信,却带来了严重后果,让乾隆勃然大怒,导致刚刚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纪晓岚,迅速被贬到新疆乌鲁木齐戍边。

明清之际,两淮盐税数量巨大,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但到了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税却出现严重亏空,两淮盐务发生了重大危机。

由于盐税数额巨大,一直都是腐败高发区,造成税银巨大亏空,肯定不是短期行为,所以乾隆将前一任两准盐运使卢见曾也列为重大嫌疑,秘密下令对其抄家,以弥补亏空!1762,两准盐运使卢见曾73岁,于是就告老还乡,过起了隐退生活。

清朝查案,不会像现在这么温柔,只要列为重大嫌疑,那么就先抄家再说。一旦发现解释不清的金银,那么必然是贪污无疑;如果没有发现,那么皇帝下旨勉励一番,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1768年,纪晓岚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在南书房行走,自然知道乾隆的这一秘密决定。然而,卢见曾却是他的亲家,纪晓岚女儿就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所以纪晓岚就要想一个办法通知卢见曾,让他赶快转移资产。

最终,纪晓岚让人快马给卢见曾送去一封信,信里不著一字,只有一点盐与茶。卢见曾见到之后瞬间领悟,纪晓岚说的是“盐案事发,即要查(茶)封”,所以连夜转移资产。

于是,钦差突然上门抄家时,才找到“仅有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乾隆小脸被打的啪啪响,但乾隆坚信卢见曾是大贪污,所以认为“其中情节,甚为可恶,岂有圣旨未到,而外人已知之理?.......如卢见曾坚持不吐,即应加以刑讯。”

一个快80岁的老头,如何能扛得住严刑拷打,很快就把纪晓岚的书信给说了出来。当年,张廷玉谢恩案,就是因为身边人泄露消息,这一次又是身边人泄露消息,所以乾隆勃然大怒,就将纪晓岚贬到乌鲁木齐,史书记载纪晓岚是“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赎罪”。

纪晓岚给亲家通风报信,这事情有可原,但在这件事的背后,却反映出清朝的“隐性腐败”或“信息腐败”现象。这里也不免让人恶意猜测,卢见曾或许也孝敬过纪晓岚。

如果卢见曾与纪晓岚无关,那么纪晓岚“漏言”,卢见曾是不是要给予报酬?其实,信息就是价值,清朝文人笔记中,就有这一类信息腐败的记载,内容触目惊心!

清朝欧阳兆熊和金安清的《水窗春呓》:京官以枢直为最华要,两书房特清华而已。嘉、道两朝领袖者至丰腴,每年得馈遗有至巨万者,不过通消息,示向背,未有公然雌黄人才于其长之前者。

可见,仅仅给点隐性消息,就能“每年得馈遗有至巨万者”,足见清朝信息腐败之严重。当然,这不是清朝现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比如明朝袁崇焕案,崇祯下旨抄家时,仅查抄了百余两银子,显然早就有人给袁崇焕弟弟通风报信了。

信息腐败极为隐蔽,非常难以发现,以纪晓岚为例,“信里不着一字,只有一点盐与茶”,如果不是乾隆对这一次的两淮盐税之案非常重视,不是卢见曾抗不过挨打,那么根本就发现不了,纪晓岚的这一次腐败案就不会被发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朱棣为何都没杀徐辉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杀功臣已经成了人们认识朱元璋的一个标志事件了,他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这些大臣们,最后可以说是一点活路都没给。不过,在众多功臣中,却还是会有一些最后并没有落到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比如徐辉祖。徐辉祖不仅朱元璋没有杀他,朱棣后来也没有杀他,而且他在靖难之役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为什么两任皇帝都没有动他呢

  • 魏国衰落因不懂珍惜人才?魏武侯和魏惠王错失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魏国异军突起,称霸中原一家独大。但魏国的强盛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其实当时魏国人才辈出,例如吴起、商鞅、张仪等人,但他们都是在别国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巅峰。特别是秦国能够崛起,魏国算是输送了不少人才,难道魏武侯和魏惠王就不识精英吗?从几个例子来看,他们在对待人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宰相候选人?只有刘伯温洞察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称帝后,对各个部门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朱元璋废除宰相和行中书省,然后设置三司,这样等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实际上朱元璋此前还找过刘伯温商量宰相的候选人,结果这些人都被杀了。可能在旁人眼里还不明白朱元璋到底是想干嘛,但刘伯温不是一般人,他知道朱元璋此举的真正目的。从朱元璋身边能活下来的人,当然都是能

  • 隋文帝为什么要关闭学校?此举并非反对教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先是恢复了汉臣的汉姓,还决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部制。杨坚为人节俭,因此削减了国库部分开支,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杂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可以说杨坚称帝后在很多方面都推行了颇为有效的改制,不过杨坚有一件事却做的颇有争议,就是关闭了学生可以读书的地方,这对于开创科举制的杨坚来说

  • 弘昼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竟靠装疯卖傻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子,乾隆的弟弟。弘昼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性格上有些狂妄。其实弘昼的一生也挺悲哀,为了躲过储子之争他只能选择靠装疯卖傻自保,可能有人会觉得弘昼是大智若愚,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毕竟大家肯定都听过他们的父亲雍正即位时的凶险,兄弟相残也不是不可能。这位王爷的荒唐一生被后人

  • 兰芳共和国建国后,回清朝请求称藩,乾隆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兰芳共和国其实知道的人不多,这个国家有这个叫法其实是指的在清朝乾隆时期的,话说当时一位叫罗芳伯的人在加里曼丹岛建立了一个叫兰芳共和国的国家,当然了罗芳伯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建国成功后他找了个机会派人回到清朝乾隆皇帝那,想让乾隆把兰芳共和国做为一个新的藩地,但是最后乾隆却拒绝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

  • 埋根首进什么意思?朱轼破解乾隆此话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在传达旨意时,有时候不会直接说明意图,而是让下面的人去猜。例如乾隆有一次批阅一封紧急奏折,他只对前方战线回了四个字“埋根首进”,这让大家都一头雾水,埋根首进到底是为什么意思呢?赵翼带着这四个字跑去问纪晓岚,但纪晓岚无法解读。后来他又去请教乾隆的老师朱轼,这才明白皇帝究

  • 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昭宣中兴可能更多人会把功劳记在汉宣帝身上,而忽略了汉昭帝。毕竟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本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所以是由托孤大臣霍光代为辅政。汉昭帝十分信任霍光,霍光也没让昭帝失望,曾在关键时刻平定政变,保住了刘弗陵的皇位。可惜汉昭帝英年早逝,不然此后定能做出一番成就。在霍光的帮助下,西汉逐渐恢复国力

  • 韩哀侯怎么死的?为韩国开疆扩土晚年却遭到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韩哀侯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也是带领韩国崛起的关键人物。韩哀侯是晋国韩武子后人,虽然在位只有6年时间,但他带领韩国灭郑,开疆扩土,使得韩国就此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不过韩哀侯最后结局却不得善终,而且死因成谜,看似背后还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两位大臣在朝堂之上产生冲突,最后却是把韩哀侯刺死,这件事

  • 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什么追封自己的爷爷为太子而不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古代的皇帝继位之后,都会为自己曾经的长辈追封,比如曹操生前没有当皇帝,而死后曹丕就追封他为皇帝,孙权也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皇帝了。然而,西汉时期刘病已当皇帝之后,对于自己的爷爷,也就是当年因为巫蛊之祸被汉武帝杀掉的儿子刘琚,只是追封为戾太子,而不是皇帝,而且这个戾字也是一个不好的字,这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