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和陈叔宝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李煜受到同情?

李煜和陈叔宝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李煜受到同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54 更新时间:2024/1/9 0:30:52

亡国之君的命运一般来说都不太好,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灭亡了,任谁心里恐怕都不会好受吧。而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就有很多位亡国之君,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两位,一个是李煜,一个是陈叔宝。李煜的遭遇总是有更多的人同情他,然而陈叔宝同样也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大家却更同情李煜,而不同情陈叔宝呢?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接触到南唐后主和陈后主,不是在历史书籍里,而是在语文课本上。李煜所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都入选了语文课本。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也因为杜牧在《夜泊秦淮》里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被人熟知。

那么,该如何来看待这两位既是有所成就的文人,又是亡国君主的古人呢?笔者想,我们得回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去评论。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即人们熟知的陈后主。他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整个南朝的最后一位帝王。

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母亲是皇后柳敬言。陈叔宝幼年时和母亲、弟弟一起在穰城(今河南省邓县)做西魏的人质。直到天嘉三年(562),十岁的陈叔宝才被陈文帝接回南朝,成为了一位世子。

幼年他作为人质,终日生活在深宫,无法接触到外界,对民情可谓是一无所知。而在回到南朝以后,他又一跃成为身份尊贵的世子。很快,随着其父陈顼逐渐掌握国家实权,陈叔宝又成为皇族重要成员,更加远离平常人家。这个在宫闱中长大的帝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了解也不在意民间实情。加之他幼年作为人质,由母亲一手带大,缺少父爱,逐渐形成了偏执的性格。

太建元年(569),陈叔宝成为皇太子。此后,他师从周弘正,沉醉于儒学经典和文学艺术。由于血缘,他成为了陈国的君主。而由于自己的个性和喜好,他在文艺和享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陈国亡国,隋的强大是一方面。而陈叔宝为政的不作为,甚至反其道而为之,则是另一重要原因。陈叔宝终日沉醉于酒色,不理朝政,用人不淑,铺张浪费,自大狂妄,毫无明君作风。

有这样一个君主,从上到下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国不亡,又能何去何从?就算陈叔宝写出了“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可陈国就是因他的昏庸而亡的,他又凭什么不接受后人的唾弃呢?

而李煜,和他相比,则要好的多。南唐和陈国一样,都有强大的外敌。而面对北方强大的宋国,李煜很早就采取了措施。在即位之初,李煜就呈《即位上宋太祖表》,以此来拉拢关系,缓和后周攻南唐之战后双方紧张的气氛。

三个月后,李煜又派韩熙载、田霖至宋朝贡。但又过了三个月,他却在暗地里筹建新的水军龙翔军,为南唐某天和宋撕破脸做准备。

在位的十五年间,李煜改革朝政,改进科举,大纳天下贤士,力图改变南唐积重难返的宿命。当后来宋对南唐步步紧逼的时候,李煜多次自降身段,向宋俯首称臣,以求延续南唐国祚。

从政绩来说,李煜其实是中国古代帝王中为数不多的在在位期间始终坚持施行儒家仁政的皇帝。但我们记住的那个李煜,除了亡国后的落魄模样,更多的倒是他早年花天酒地的情状。

然而真要去计较,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李煜的艳词多作于他为诸侯王的时期。李煜不是李璟的长子,其兄长李弘冀才是原本的太子。年轻的李煜为了打消兄长对自己的提防,避免自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主动远离政治中心,不问政事,终日沉醉于佛法、文艺和酒色。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依依”确实是女子之名,可也是年纪轻轻就迫不得已放弃追求政治作为的李煜的建功立业的梦。虽然这梦最终还是被北宋毁灭,但为之辛苦十五年,李煜晚年的悲切,才是真正的至深至彻。

爱都没爱过,又怎么会痛彻心扉?这话放在陈后主和南唐后主身上依旧合适。陈叔宝为自己而创作,毫不在意自己不爱的国家。而李煜,则是为国鞠躬尽瘁十五载,将自己的终生心血都献给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对南唐的依恋,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经验,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失街亭,虽然只是没有守住一个街亭,但其实给蜀汉带来的却是北伐失败的后果,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守,到底是想让他守住,还是不想让他守住?其实马谡有几斤几两,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可以说,他明明知道马谡能力不强,却还是要派他前往,究竟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不派有能力的姜维去守呢?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战

  • 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揭秘编撰四库全书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共长达63年。因为康乾盛世的存在,所以历史上对于乾隆皇帝也有评价很高的一面,也正是在乾隆和雍正期间,才进一步完成了对民族的统一,还有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乾隆在位期间,他所采用的方式对古代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例如《四库全书》的修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一个怎样的人?慧贤皇贵妃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乾隆皇帝的后妃之一,也是乾隆时期的首位贵妃、皇贵妃。可能大家对慧贤皇贵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而在影视剧中,高佳氏往往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就是经常欺负主角的人,所以观众们都不太喜欢慧贤皇贵妃,认为她既刻薄、嫉妒心也很强。那历史上真正的慧贤皇贵妃究竟是怎样的呢?可能并没有

  • 刘备临终为什么要任命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个不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刘备死后他就是绝对的第一人,不过刘备临终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还达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严牵制诸葛亮,并且还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实际上刘备真实的想法应该并不是这样,他也绝非是小肚鸡肠的君主,蜀国的未

  •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浅谈北伐中的宿命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从结果来看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事先又有多少人相信诸葛亮能在北伐战役中占据优势呢?当时魏国国力要强于蜀国,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便吃了败战,此后毕竟更加谨慎。所以魏国只要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诸葛亮,诸葛亮便会无计可施。北伐或许一早便注定不会有结果,这点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为了先帝的理想,还有蜀

  • 扶苏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秦始皇一步错造成秦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他本来应该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但中途却遭到奸臣赵高和李斯的陷害,最后被逼自杀。扶苏为人正直宽仁,而且十分具有政治远见,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秦始皇在位期间,扶苏曾多次直言劝谏,因此惹怒秦始皇,因此被派去修建长城,所以造成扶苏最后的悲剧,秦始皇也要担负一定责任。如果秦始皇能好好培养扶苏

  • 罗成为什么不让燕云十八骑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隋唐英雄传》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了,在里面罗艺带领着燕云十八骑给观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十八个人可以说个个都伸手不凡,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这燕云十八骑基本上都是在沙漠中行动的,很少会来到中原,但是只要有他们的出现,那就必定是一张腥风血雨。那么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着燕云十八骑吗?其实这只是《隋唐英雄传

  • 曹操早年起家兵力匮乏,为何还能击败百万黄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早年起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不过曹操一生的确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事,其中和袁绍争夺北方的官渡之战最为出名。当时曹操只有2万兵力,而袁绍坐拥10万大军,足足比曹操多出五倍,但最后依然是由曹操胜出。早年对抗黄巾军时,双方的兵力更加悬殊,那曹操究竟是靠什么击败百万黄巾军的呢?下面

  •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每次一提起王莽,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话题,穿越,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王莽其实也是死的挺悲惨的。我们知道古人毕竟信奉逝者为大,而且讲究全尸下葬,但是王莽的头却一直被后世君主收藏,竟然长达两百多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王莽的头会有这样的待遇,难道他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有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适合刘备?司马徽为何只推荐卧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各种兵法、道学,而且人脉颇广,是当时天下文人最尊重的人士之一。诸葛亮和庞统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刘备在得到他们二人后的确是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最后成为三国强者之一。不过当时还有一位没出仕的人,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其实也是一位大才,为什么水镜先生就没有推荐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