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几岁?两年后却被子所弑

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几岁?两年后却被子所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4/1/10 9:07:23

安禄山是唐朝著名人物,也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从小在突厥部落生活,后来建立起了以安氏为首的藩镇割据势力。唐玄宗十分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想以此稳定唐朝边疆疆域,但他却小看了安禄山的野心,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让唐朝就此步入衰落。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已经52岁,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他便被自己的儿子所弑杀。而且当时安禄山的身体也很不好,他为何一定要发动这场叛变呢?

《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

这段话说的是,安禄山造反不久,不只是身上长满疮,而且很快就失明了。既然他造反不久就失明了。既然他身上长满了疮。说明他身体很差的情况,在造反之前就显露了出来。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造反能不能成功,都还不一定。何况就算成功了,眼睛又看不见,也当不了皇帝,至少不能上朝。那样一来,就算是当了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既然没有意思,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我认为,安禄山明知自己的身体很差,却依然要造反,有以下考虑。

一、只争朝夕。

安禄山虽然在造反之前,身体已经很差。但是,对于安禄山来说,他绝不会错过大好的机会。因为安禄山为了造反,已经做了太久的准备工作,他已经通过巴结唐玄宗,屈辱地当杨贵妃的儿子,同时极力讨好李林甫等朝中大臣,打消了唐玄宗对他的顾虑,放松了唐玄宗的警惕,让唐玄宗把三镇节度使的职位给他,让他拥有了不小的权力。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安禄山是靠极力讨好唐玄宗,向唐玄宗表忠心获得这个权力的。事实上,当时有很多大臣,包括张九龄王忠嗣等人,都在反复不断地提醒唐玄宗,让他小心安禄山。同时李林甫又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人,说不定就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更重要的是,杨国忠也反对他。要知道,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娘家人,他对唐玄宗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唐玄宗随时都有可能反悔,剥夺他三镇节度使的权力,把他调开。那样一来,他就不可能再拥有兵权了。一旦不再拥有兵权,也就不可能再起兵造反了。所以对于安禄山来说,机会是稍纵即逝的。他虽然身体很差,但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绝对不能轻易失去。

二、过把瘾就死。

安禄山虽然在起兵之前,就知道他身体很差,有可能扛不下来。但是,想当一次皇帝,“过把瘾就死”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安禄山。

一般来说,古人的人生梦想,也就是“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一般人都不敢往当皇帝的路上靠。而且,想当皇帝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成功了,自然是皇帝,如果失败了,那就是“谋大逆”之罪。而“谋大逆”之罪,则是皇权社会最严重的罪行,这对于本人以及亲朋都将是万劫不复。

不过,虽然“冲击皇位”的风险很大,但是,皇位对于古代的那些诸侯们来说,那是一个不得不追求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诸侯们来说,他们上升的空间已经变得极为有限。而且,他们的功劳越大,上升的空间越有限。原因就在于,皇帝会猜忌他们,甚至会打击他们。会因为他们功劳越大,打击的力度越大。这对诸侯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吊诡的事情。但是,如果诸侯们能够迈过那道坎,当了皇帝,情况将完全不同。那时候,自己的命运将不会由别人来主宰,而是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所以,无论如何,诸侯们都会铤而走险。

也因此,安禄山虽然身体已经很差,但抱着“过把瘾就死”的思想,怎么着他的人生都要努力搏一把。

三、一条道走到黑。

安禄山在起兵之前,其实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他已经为起兵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是安禄山的那种状态。

可以说,就算安禄山不起兵,他的部下也会推动着他起兵,或者反叛他起兵,那样一来,他对他的军队会完全失去控制。从后来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的表现来看,可见这些人全都是野心家。安禄山在起兵后都会被他的儿子杀掉,他不起兵的话,杀掉他的人可能会更多。

同时,安禄山反叛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虽然唐玄宗暂时相信他,但是从唐玄宗多疑的性格来看,说不定很快就会怀疑他。那时候,他同样将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安禄山不得不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托孤为什么不回成都,而是要在白帝城过完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后,刘备惨败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此后刘备退守白帝城,并且在白帝城走完了自己最后一段路。很多小伙伴不理解,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他身为蜀国皇帝托孤一事最好是回到都城说明,但刘备却执意留在白帝城。难道是因为刘备当时没听劝阻,还一意孤行伐吴,所以没有脸面回到成都吗?实际上刘备有不回成都的理由,

  • 李煜和陈叔宝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李煜受到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亡国之君的命运一般来说都不太好,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灭亡了,任谁心里恐怕都不会好受吧。而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就有很多位亡国之君,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两位,一个是李煜,一个是陈叔宝。李煜的遭遇总是有更多的人同情他,然而陈叔宝同样也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大家却更同情李煜,而不同情陈叔宝呢?可能很多朋

  • 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经验,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失街亭,虽然只是没有守住一个街亭,但其实给蜀汉带来的却是北伐失败的后果,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守,到底是想让他守住,还是不想让他守住?其实马谡有几斤几两,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可以说,他明明知道马谡能力不强,却还是要派他前往,究竟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不派有能力的姜维去守呢?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战

  • 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揭秘编撰四库全书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共长达63年。因为康乾盛世的存在,所以历史上对于乾隆皇帝也有评价很高的一面,也正是在乾隆和雍正期间,才进一步完成了对民族的统一,还有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乾隆在位期间,他所采用的方式对古代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例如《四库全书》的修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一个怎样的人?慧贤皇贵妃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乾隆皇帝的后妃之一,也是乾隆时期的首位贵妃、皇贵妃。可能大家对慧贤皇贵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而在影视剧中,高佳氏往往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就是经常欺负主角的人,所以观众们都不太喜欢慧贤皇贵妃,认为她既刻薄、嫉妒心也很强。那历史上真正的慧贤皇贵妃究竟是怎样的呢?可能并没有

  • 刘备临终为什么要任命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个不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刘备死后他就是绝对的第一人,不过刘备临终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还达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严牵制诸葛亮,并且还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实际上刘备真实的想法应该并不是这样,他也绝非是小肚鸡肠的君主,蜀国的未

  •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浅谈北伐中的宿命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从结果来看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事先又有多少人相信诸葛亮能在北伐战役中占据优势呢?当时魏国国力要强于蜀国,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便吃了败战,此后毕竟更加谨慎。所以魏国只要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诸葛亮,诸葛亮便会无计可施。北伐或许一早便注定不会有结果,这点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为了先帝的理想,还有蜀

  • 扶苏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秦始皇一步错造成秦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他本来应该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但中途却遭到奸臣赵高和李斯的陷害,最后被逼自杀。扶苏为人正直宽仁,而且十分具有政治远见,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秦始皇在位期间,扶苏曾多次直言劝谏,因此惹怒秦始皇,因此被派去修建长城,所以造成扶苏最后的悲剧,秦始皇也要担负一定责任。如果秦始皇能好好培养扶苏

  • 罗成为什么不让燕云十八骑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隋唐英雄传》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了,在里面罗艺带领着燕云十八骑给观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十八个人可以说个个都伸手不凡,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这燕云十八骑基本上都是在沙漠中行动的,很少会来到中原,但是只要有他们的出现,那就必定是一张腥风血雨。那么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着燕云十八骑吗?其实这只是《隋唐英雄传

  • 曹操早年起家兵力匮乏,为何还能击败百万黄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早年起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不过曹操一生的确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事,其中和袁绍争夺北方的官渡之战最为出名。当时曹操只有2万兵力,而袁绍坐拥10万大军,足足比曹操多出五倍,但最后依然是由曹操胜出。早年对抗黄巾军时,双方的兵力更加悬殊,那曹操究竟是靠什么击败百万黄巾军的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