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经验,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

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经验,为什么不派姜维守街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24 更新时间:2024/1/19 4:01:45

马谡失街亭,虽然只是没有守住一个街亭,但其实给蜀汉带来的却是北伐失败的后果,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守,到底是想让他守住,还是不想让他守住?其实马谡有几斤几两,诸葛亮是很清楚的,可以说,他明明知道马谡能力不强,却还是要派他前往,究竟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不派有能力的姜维去守呢?

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来说,街亭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先来分析一下街亭的地理位置,其位于节制陇右的重要节点上,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其地势险峻,进可攻打关中,退可节制陇右而成为了诸葛亮北伐战争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为什么不派遣已经成名的姜维赵云去驻守保证安全,而是选择让马谡去守卫。最后落得一个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结局呢?

其原因有三:其一,马谡苦苦哀求,诸葛亮最后应允。其二,姜维赵云另有安排,没法去守卫街亭。其三,街亭之战司马懿计谋过人,非马谡能够抵挡的。

首先来分析第一点:马谡苦苦哀求,诸葛亮应允守城。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描述: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当时诸葛亮原意不希望派马谡去守街亭,但是马谡苦苦哀求,改变了诸葛亮的想法。但是当时守街亭要面对的可是曹魏大将张郃,以及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诸葛亮实在是太宠信马谡了!本来不应该让马谡去街亭的。以他的名气和实际能力,怎么能比得上姜维,赵云等成名老将呢?这正体现了诸葛亮对他的宠信,让其初出茅庐就承担了如此重要的任务。

这体现了其对马谡的期望,而正是这种揠苗助长使得马谡在街亭失败。与此同时,马谡自身过于自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目中无人把司马懿张郃看作平常之辈,痛失街亭。诸葛亮最后只能挥泪斩杀了爱将马谡,让人唏嘘不已。

其次,赵云姜维另有任务,只能派遣马谡前往。当时赵云领军兵出箕谷,率领一军作为疑军使用。以此应对司马懿的部署,意图牵制魏军兵马。同时自己率领一军兵出斜谷,以姜维作为先锋,作为主力军。

由此来看,赵云率领一军作为疑军使用,如果派遣马谡前往其能力不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而姜维作为先锋,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假如以马谡的能力,虽然足矣应对艰险的自然环境,但是面对未知的敌军其应变能力还是略差于姜维。从此来看,诸葛亮派马谡守卫街亭也并无错误。

就古代战争来说守城是要比攻城简单的多的。一般情况下需要三倍以上的部队才能对城池发动攻击。在街亭之战当中,蜀军属于以逸待劳,大可以建造坚固的营寨以应对曹魏势力的进攻。如果没有两倍以上的军队,相信曹魏大军也是不敢去轻举妄动的。

但是马谡死读兵书,不知道变通。把军队驻扎在山上,被魏军截断了水源,被困死了在了山上。而且其为人刚愎自用,不听老将的建议。这可是统帅的大忌,也最终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导致了蜀汉北伐的全局糜烂,可以说棋差一招满盘皆输了。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马谡的对手司马懿的能力,其实他败得不冤枉。司马懿街亭大破马谡之前,数次与诸葛亮交手而不落下风。从当时来看,司马懿构筑的关中防线,成功的阻止了诸葛亮北伐的势头,可以说是诸葛亮真正的一生之敌。由此也能看出他自己的本身能力的强大。

接下来再来分析一下他在街亭之战当中的表现,面对据山而守的马谡。司马懿先率领一军阻断了山下王平进军增援的道路,其后率领魏军包围山谷,占据水源。据《三国演义》描述:蜀军看到司马懿率领的大军治军严谨,不敢进攻。最后马谡强令进军,才敢于冲击,最后失败退回山上。由此也看出来司马懿和马谡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司马懿可以说碾压马谡毫无压力。

而且当时来看街亭乌险阻可以守卫,马谡只知道死读兵书,面对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当时司马懿能力强于马谡,军力强于马谡,将领强于马谡,我实在是看不出马谡怎么能有胜算。更何况马谡本身能力就是一般,就相当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其最后的失败的结局可以说已经是命中注定了。

那么关于诸葛亮选择让马谡守街亭而不用赵云姜维等人,你又怎么看呢?如果换一个将领能否抵挡司马懿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揭秘编撰四库全书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共长达63年。因为康乾盛世的存在,所以历史上对于乾隆皇帝也有评价很高的一面,也正是在乾隆和雍正期间,才进一步完成了对民族的统一,还有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乾隆在位期间,他所采用的方式对古代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例如《四库全书》的修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一个怎样的人?慧贤皇贵妃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乾隆皇帝的后妃之一,也是乾隆时期的首位贵妃、皇贵妃。可能大家对慧贤皇贵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而在影视剧中,高佳氏往往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就是经常欺负主角的人,所以观众们都不太喜欢慧贤皇贵妃,认为她既刻薄、嫉妒心也很强。那历史上真正的慧贤皇贵妃究竟是怎样的呢?可能并没有

  • 刘备临终为什么要任命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个不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刘备死后他就是绝对的第一人,不过刘备临终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还达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严牵制诸葛亮,并且还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实际上刘备真实的想法应该并不是这样,他也绝非是小肚鸡肠的君主,蜀国的未

  •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浅谈北伐中的宿命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从结果来看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事先又有多少人相信诸葛亮能在北伐战役中占据优势呢?当时魏国国力要强于蜀国,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便吃了败战,此后毕竟更加谨慎。所以魏国只要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诸葛亮,诸葛亮便会无计可施。北伐或许一早便注定不会有结果,这点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为了先帝的理想,还有蜀

  • 扶苏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秦始皇一步错造成秦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他本来应该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但中途却遭到奸臣赵高和李斯的陷害,最后被逼自杀。扶苏为人正直宽仁,而且十分具有政治远见,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秦始皇在位期间,扶苏曾多次直言劝谏,因此惹怒秦始皇,因此被派去修建长城,所以造成扶苏最后的悲剧,秦始皇也要担负一定责任。如果秦始皇能好好培养扶苏

  • 罗成为什么不让燕云十八骑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隋唐英雄传》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了,在里面罗艺带领着燕云十八骑给观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十八个人可以说个个都伸手不凡,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这燕云十八骑基本上都是在沙漠中行动的,很少会来到中原,但是只要有他们的出现,那就必定是一张腥风血雨。那么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着燕云十八骑吗?其实这只是《隋唐英雄传

  • 曹操早年起家兵力匮乏,为何还能击败百万黄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早年起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不过曹操一生的确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事,其中和袁绍争夺北方的官渡之战最为出名。当时曹操只有2万兵力,而袁绍坐拥10万大军,足足比曹操多出五倍,但最后依然是由曹操胜出。早年对抗黄巾军时,双方的兵力更加悬殊,那曹操究竟是靠什么击败百万黄巾军的呢?下面

  •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每次一提起王莽,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话题,穿越,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王莽其实也是死的挺悲惨的。我们知道古人毕竟信奉逝者为大,而且讲究全尸下葬,但是王莽的头却一直被后世君主收藏,竟然长达两百多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王莽的头会有这样的待遇,难道他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有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适合刘备?司马徽为何只推荐卧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各种兵法、道学,而且人脉颇广,是当时天下文人最尊重的人士之一。诸葛亮和庞统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刘备在得到他们二人后的确是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最后成为三国强者之一。不过当时还有一位没出仕的人,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其实也是一位大才,为什么水镜先生就没有推荐他呢

  • 完璧归赵有哪些历史误解?赵国并非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背后典故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蔺相如认为秦国强大,就算失去城池他日也能轻易夺回,所以赵国不能答应。但如果赵国不应便会理亏,最后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试探秦王的目的。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智慧,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