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揭秘编撰四库全书的真相

乾隆皇帝对古代文化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揭秘编撰四库全书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56 更新时间:2023/12/14 12:00:28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共长达63年。因为康乾盛世的存在,所以历史上对于乾隆皇帝也有评价很高的一面,也正是在乾隆和雍正期间,才进一步完成了对民族的统一,还有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乾隆在位期间,他所采用的方式对古代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例如《四库全书》的修订背后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利害关系,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是一个极度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家,最典型的是《尚书》,就是上古之书,讲述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的事迹,在全世界对自己祖先只能靠考古了解的时候,中国人却可以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先民的事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却又有多次文化浩劫,比如秦孝公焚书(韩非子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当然实际没有认真执行,且局限于秦国,影响不大)、秦始皇焚书坑儒、梁元帝焚书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那么,中国最大的文化损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来源于一个独霸文坛的皇帝之手,这就是清朝的乾隆!

众所周知,乾隆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乾隆一人就差不多灭了整个唐朝诗人,单就诗作数量而言,可谓独霸文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也可能是“毒霸文坛”,原因很简单,除了乾隆这些“注水”、甚至“捉刀”的诗作之外,乾隆还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震动,以至流毒至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之相比,简直是萤虫之比皓月。

乾隆最严重的莫过于《四库全书》。如今,很多学者赞扬四库全书,但却不提《四库全书》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四库全书》只是一本整理古书的书籍,相当于把之前的古书,重新整理录入。

要说《四库全书》一点功劳没有,肯定是胡说八道,因为整理收录书籍的办法,整理古书的“苦劳”,以及的确保存了一些孤本。然而,没有四库全书,或许有些孤本会遗失,但绝大多数还会流传下来,不会因为没有四库全书就没了,所以此书功劳没学者渲染的那么大。

更为严重的是,相比四库全书的整理之功,对中国文化的毁灭影响却更大,比如篡改、删除各种古书内容等。至于四库全书究竟如何毁灭文化,只要看一个数据即可:四库全书一共收录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但禁毁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录数字,还不包括民间害怕“文字违禁”而主动毁掉的书籍。

禁毁的书籍,不是一两部书,而是“禁毁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录的书籍,简直骇人听闻。因此,说乾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毁灭者,相信一点都没有错。

鲁迅评价一针见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有趣的是,鲁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有过评价,关键词句是“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显然,在鲁迅看来,乾隆的《四库全书》影响更甚!

乾隆制造的第二个文化浩劫,影响力相对较小,却让中国最顶尖艺术作品浑身沾满了“牛皮癣”!

众所周知,名人字画是一个民族的艺术精髓,先人留下的珍贵珍宝。尽管可能属于某人,但却也属于整个民族。尤其是一些超级珍贵的艺术品,更是不容随便破坏。而且,乾隆得到的众多名人字画,大家总不会以为是“公平买卖”吧?手段很多,即便不是“巧取豪夺”,但乾隆也肯定有“以权谋私”,所以才获得了大量古董字画。

不管乾隆如何得到这些字画,关键是乾隆在这些字画上到处涂鸦,严重影响了字画的艺术价值:一者乾隆在字画上盖章、题字之类,对字画本身艺术性造成了破坏,二者乾隆的书法、诗作等只能算一般,却公然在各种名人字画上题字、题诗。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见上图),可谓超级珍宝,王献之只写了28个字,字字神韵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但如今这本字画上面,却有73处的乾隆遗迹,比如乾隆在上面题字赋诗和写小议论文,还有密密麻麻像牛皮癣一样的印章,严重影响《快雪时晴帖》的艺术性。

不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还有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远帖》,以及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图》。在《富春山居图》上面,乾隆留下的遗迹可谓密密麻麻,还不是在犄角旮旯,而是专门找显眼的地方。

乾隆开心了,中国瑰宝却遭殃了,留下了一地牛皮癣。

关于乾隆对文化的毁灭,可谓数之不清,余毒至今还在。只是令人奇怪的是,乾隆形象却极为正面,民间亲切的称他“风流皇帝”,很多学者提起他的时候,都会肃然起敬的称之为“乾隆爷”。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一个怎样的人?慧贤皇贵妃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是乾隆皇帝的后妃之一,也是乾隆时期的首位贵妃、皇贵妃。可能大家对慧贤皇贵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而在影视剧中,高佳氏往往都是扮演反派角色,也就是经常欺负主角的人,所以观众们都不太喜欢慧贤皇贵妃,认为她既刻薄、嫉妒心也很强。那历史上真正的慧贤皇贵妃究竟是怎样的呢?可能并没有

  • 刘备临终为什么要任命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一个不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刘备死后他就是绝对的第一人,不过刘备临终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还达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严牵制诸葛亮,并且还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实际上刘备真实的想法应该并不是这样,他也绝非是小肚鸡肠的君主,蜀国的未

  •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浅谈北伐中的宿命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从结果来看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事先又有多少人相信诸葛亮能在北伐战役中占据优势呢?当时魏国国力要强于蜀国,而且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便吃了败战,此后毕竟更加谨慎。所以魏国只要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诸葛亮,诸葛亮便会无计可施。北伐或许一早便注定不会有结果,这点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为了先帝的理想,还有蜀

  • 扶苏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秦始皇一步错造成秦朝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他本来应该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但中途却遭到奸臣赵高和李斯的陷害,最后被逼自杀。扶苏为人正直宽仁,而且十分具有政治远见,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秦始皇在位期间,扶苏曾多次直言劝谏,因此惹怒秦始皇,因此被派去修建长城,所以造成扶苏最后的悲剧,秦始皇也要担负一定责任。如果秦始皇能好好培养扶苏

  • 罗成为什么不让燕云十八骑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隋唐英雄传》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了,在里面罗艺带领着燕云十八骑给观众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十八个人可以说个个都伸手不凡,就像是现在的特种兵一样。这燕云十八骑基本上都是在沙漠中行动的,很少会来到中原,但是只要有他们的出现,那就必定是一张腥风血雨。那么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着燕云十八骑吗?其实这只是《隋唐英雄传

  • 曹操早年起家兵力匮乏,为何还能击败百万黄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早年起家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不过曹操一生的确打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事,其中和袁绍争夺北方的官渡之战最为出名。当时曹操只有2万兵力,而袁绍坐拥10万大军,足足比曹操多出五倍,但最后依然是由曹操胜出。早年对抗黄巾军时,双方的兵力更加悬殊,那曹操究竟是靠什么击败百万黄巾军的呢?下面

  •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每次一提起王莽,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话题,穿越,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王莽其实也是死的挺悲惨的。我们知道古人毕竟信奉逝者为大,而且讲究全尸下葬,但是王莽的头却一直被后世君主收藏,竟然长达两百多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王莽的头会有这样的待遇,难道他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有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适合刘备?司马徽为何只推荐卧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各种兵法、道学,而且人脉颇广,是当时天下文人最尊重的人士之一。诸葛亮和庞统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刘备在得到他们二人后的确是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最后成为三国强者之一。不过当时还有一位没出仕的人,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其实也是一位大才,为什么水镜先生就没有推荐他呢

  • 完璧归赵有哪些历史误解?赵国并非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背后典故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蔺相如认为秦国强大,就算失去城池他日也能轻易夺回,所以赵国不能答应。但如果赵国不应便会理亏,最后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试探秦王的目的。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智慧,既没有

  • 真实的吕布不是三姓家奴,也不是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就会给吕布打上两个标签,一个是三姓家奴,另一个是三国第一猛将。这两个标签虽然让吕布的形象变得明显,但是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三姓家奴说明他不忠诚,第一猛将说明他武艺超强。但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和这两个词都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在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