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齐本有机会一统,却仅存27年便被灭亡

北齐本有机会一统,却仅存27年便被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4/2/5 6:09:54

北齐一度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可能完成一统的国家,但最后却仅仅存活了27年便被北周拿下。当时北齐拥有六镇流民还有关东世族,其军力十分强大,而且农业、盐业以及瓷器都发展旺盛,是当时最富裕的国家。不过北齐主要还是提倡鲜卑文化,并没有选择汉化,武成帝上位后更是一位昏庸好色之君,好不容易达到鼎盛的北齐就此走向衰落。那导致北齐最后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东魏权臣高洋刚刚建立北齐政权的时候,北齐是当时南北朝最强大的国家。

说北齐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并不夸张。

一是北齐拥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这使得北齐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是当时北齐和西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使得北齐可以一心一意地南征北战。在北方,北齐打败契丹、库莫奚、柔然,山胡,占领了他们的大片土地、人口及牲畜。而且还修筑了从幽州到恒州的900里长城。在南边,北齐多次打败陈朝,两次兵锋打到陈朝的都城建康,占领了陈朝的大片土地。最后以长江为界限,与陈朝重新划定地盘。

三是高洋建立北齐之初,政治上比较清明。由于从高欢到长子高澄、次子高洋三代的经营,最终高家才取代东魏。因此,高家所建立的北齐,还是比较受国内拥戴的,大臣们都还比较听高洋的话。同时,由于高洋执法严格,对皇亲贵族有很好的约束,因此,北齐建国初年,一度政治清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奇怪的是,本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甚至预示着北齐可以结束南北朝纷乱的局面,统一中国。可是为什么,这个朝代最终只存活了二十八年,就匆匆结束了呢?这个欣欣向荣的政权,究竟做了哪些荒唐的事情呢?

一、高洋有善始没善终。

高洋本来是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包括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国内和平,都是他的作为。

但是,这个高洋有善始没善终。刚刚有了一点好的局面,他就开始享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大兴土木修建了三台宫殿,动用了十万民工。同时,在国内大肆收税,搞得民怨沸腾。虽然有杨愔这样的大臣帮助他,让整个国家“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但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依然是很大的。

作为开国皇帝的高洋荒淫乱政,所造成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是他自己掏空了身子,以至于31岁就去世了。而他过早的去世,也造成了他的儿子高殷不得不很早就继承皇位。因为他年少,因此政权落入高洋弟弟高演手里,从而为北齐皇位倾轧,开了个坏头。二是他荒淫乱政,给后世树立了坏榜样,让后世的皇帝,比如高湛、高纬等人,都不思积极进取,而专事享乐。

二、皇位倾轧太过频繁。

高洋因为31岁就去世,他不放心年少的儿子,特别交代自己的六弟高演要好好地辅佐自己的儿子高殷。哪知道这个高演不但不辅佐高殷,还很快就夺了侄儿的皇位。可以说,这为北齐的皇位更替,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不过,高演虽然夺了侄儿的皇位,可惜他命不长,很快就去世了。在去世前,他害怕如果传位给幼年儿子的话,会出现他曾经制造过的那种悲剧。于是,干脆传位给自己的九弟高湛,希望由此保住自己儿子高百年的命。

高演儿子的命倒是保住了,但是,这个高湛却继承了高洋后期的荒淫。更夸张的是,他为了专心致志地荒淫,竟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高纬。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其父必有其子。前有高洋荒淫,后有高湛荒淫,高纬能好到哪儿去呢。他的荒淫,比他的二伯高洋以及父亲高湛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最后国破家亡。而在国破家亡之际,他还不忘让自己的儿子当背锅侠,匆匆忙忙就把皇位传给才8岁的高恒

三、任用奸邪乱政误国。

北齐的奸臣是南北朝期间最多的。最严重的就是在高纬当皇帝的时候。他任用弄权乱政的和士开、他的保姆陆令萱,以及保姆之子穆提婆。而和士开又和高纬的母亲胡太后私通。他们在朝中结成朋党,打压大臣,排斥异己,杀害了不少大臣,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四、擅杀能臣自毁长城。

高纬时代的北齐,已经走进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因为有大将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的支撑,因此,梦想一统天下的北周,还不敢直接攻打北齐。

但是,本身不愿意亲政的高纬,却担心斛律光和兰陵王权力太大,会夺取他的皇位。因此,他找了个借口,把这两个人都杀了。显然,这是一种自毁长城的表现。

当北周武帝宇文邕听说斛律光和高长恭被杀后,高兴坏了,赶紧领兵往北齐打过来。当周武帝攻入北齐都城邺城,灭掉北齐以后,他立刻把斛律光追封为上柱国,崇国公,并且还说,如果这个人还活着,我怎么能打到这里呢?

五、北齐倒退搞鲜卑化。

北魏因为去鲜卑化,实施汉化,使得北魏极快地发展起来。但是北齐竟然搞倒退,去汉化,实施鲜卑化。

如果北齐实施汉化那一套,从上到下就会学习汉人的礼仪,进入汉人那样的礼制社会,就会用汉人的纲常来约束自己。这样一来,整个朝廷就进入礼仪的框架之中,就不会做出那么多荒唐的事情来了。

可以他们没有这样做,因此国家从上到下,都缺乏道德的约束,最后荒唐得太厉害,走上了灭国的悲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不愿带诸葛亮?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决定蜀汉国运的关键一战,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刘备惨败,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刘备此番伐吴过于激进,一早便踏入陆逊设下的陷阱,诸葛亮又不在刘备身边,所以刘备并没能及时撤出。不过刘备此次出征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呢?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像演义中说的那样。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

  •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为什么努尔哈赤一直打不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如题目所说,很多人在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的时候,把崇祯杀掉了魏忠贤也算在内,认为只有魏忠贤活着,明朝的朝廷才能够相对正常的运转,有人去做事,而且当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一直都没能打进来,他死后明朝也没有存活太。那为什么当时努尔哈赤打不进来?这足以说明魏忠贤对于明朝来说很重要吗?当真是不是不报,而

  • 司马懿篡位后,三千死士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私底下养了三千死士,所谓死士,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安排自己做事的人,不管他让自己做什么,都会跟随他一起,而且他们的武功一般都还不弱。这三千死士之后就跟随司马懿一起参与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政权。不过,司马懿没多久也死了,而在他死后,这三千个死士又到了什么地方去呢?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

  • 长安城的西市东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的繁华的都市,总是人流不息,高楼大厦林立,经常有国际进行的业务,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一座古代的城市,又会给大都市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或许是因为见惯了影视城,所以很多人以为古代的都城其实并不大,里面也没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长安城,算是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古代大城市

  • 三国辽东军阀公孙渊是如何陨落的?他本有机会建立第四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辽东军阀,他曾自立燕王而且还有机会建立第四国,但最后却惨败在了司马懿的手上。公孙渊是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死后因公孙渊年纪尚小,所以由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此后公孙渊逼迫公孙恭传位,成为了新一任的辽东太守。魏明帝派毌丘俭讨伐公孙渊但不敌,此后公孙渊自称燕王割据一方。公孙渊的才能实际上被很

  • 清朝皇帝用膳有多奢华?平日一餐有几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的生活多数时期都是极其奢侈的,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有些耳闻。今天就以清朝皇帝用膳为例,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规矩是怎样的。其实皇帝用膳最重要的不是口味,而是安全,所以每次用膳前一定要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而这也是最费钱一道程序。当然也有皇帝每日吃的比较清淡,不在乎有没有山珍海味,但御膳房基本每天都是要

  • 木匠皇帝叫什么名字?其实历史上有两位木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木匠皇帝,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时间,但这段时期明朝却是冤案不断,而且官民矛盾日益严重。因为朱由校整天痴迷木匠手艺,根本不在乎朝政大事,所以一直被后人所诟病。其实历史上除了朱由校,还有一位著名的木匠皇帝,这个人操弄手工活也是一把好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谁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重耳,可以说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般的人物,原本晋国国君的位置和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奈何宫中遭遇了一些变故,他不得不出逃,辗转走过了很多国家,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国君竟然都很愿意跟重耳结亲,把自己的女儿、妃子等嫁给他,重耳也收获了不少夫人。那么,在这些夫人当中,谁又是那个最能够帮助重耳的人呢

  •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三国时期著名军师,有着“凤雏”之称,也是早年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其实庞统还有一个弟弟叫庞林,原本他也会蜀汉官员,但最后却选择投靠魏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据史书记载,庞林在夷陵之战后就和黄权一起投降曹魏,此后成为魏国官员,难道是因为兵败被擒所以才顺势归降么?史书

  •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马陵之战战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弱小,顶不住魏国的进攻,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国在权衡利弊后,派田忌和孙膑领兵救韩。庞涓得到齐国救援的消息后,迅速从韩国退兵,回援到魏国东侧,以阻击从东面而来的齐军。庞涓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