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刘备不愿带诸葛亮?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不愿带诸葛亮?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1/15 12:24:57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决定蜀汉国运的关键一战,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刘备惨败,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刘备此番伐吴过于激进,一早便踏入陆逊设下的陷阱,诸葛亮又不在刘备身边,所以刘备并没能及时撤出。不过刘备此次出征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呢?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像演义中说的那样。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到底是怎么样的,赶快来一起看看吧。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代三大战役之一,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不仅战役规模庞大,而且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役的结局相当惨烈,不仅蜀军东征部队大部被歼、业已称帝的刘备也因战败含恨而死,军事物资损失殆尽,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为刘备勾勒的匡扶汉室的蓝图也化为泡影。

面对如此惨烈的失败,许多人都对刘备的这次东征人事安排发出了质疑——刘备常说,得到诸葛亮辅佐是“如鱼得水”,为何这次“鱼”东征、水却不同行?这种意见更进一步,有人认为如果这次作战带上诸葛亮,说不定东征就能成功。

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至于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通俗的观点是认为诸葛亮对刘备伐吴之谋并不赞同甚至反对,因此刘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没有召诸葛亮同行。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基本观点,但在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刘备伐吴未必招致全国上下一片反对,更不一定存在诸葛亮竭力劝阻的可能。

此时孙权刚刚吞并荆州、斩杀蜀汉名将关羽,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如果刘备对此毫不回应,不仅无法给部下一个交代、也会留天下人一个笑柄。另一方面,荆州不仅是刘备的起家之地、谋臣将领的来源之处,更是隆中对中的战略基地,这样一个肘腋心腹之地被孙权夺取,蜀汉集团怎么可能不想方设法拿回?从关羽被杀到刘备出兵,前后历时三年,期间还经历了刘备称帝,长时间的战争准备,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不可能朝夕劝阻、也不可能消极怠工、而更可能是与刘备一起准备战争事宜。

其次,便是诸葛亮在蜀汉阵营中的定位。

受到演义以及后来长期领军经历的影响,诸葛亮给人一种“能打仗、打胜仗”的杰出军事统帅的形象,但我们仔细浏览一下诸葛亮追随刘备时期的简历,会有一些不同的发现。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与人马,开了扩张征伐之路,直到夷陵之战战败,他一共有三次大规模亲自率军作战的经历。

一是夺取西川。这场战争从建安十六年一直持续到十九年,在战争期间,刘备的随军谋士一开始是庞统,后来是法正,诸葛亮是在何时加入战争的呢?是李严率军投降刘备、西川最后的堡垒都被攻破的时候,这时战争早已进入尾声。而诸葛亮、张飞受命溯流而上的任务,是刘备要“分遣诸将平下属县”——换而言之,收拾地盘转移主要根据地到四川了。所以对蜀汉集团而言规模不小、影响颇大的进兵西川之战、诸葛亮并没有像水追随鱼一样跟在刘备身边。

二是孙权派遣吕蒙突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其起因是刘备夺取西川以后孙权想收回荆州,而刘备不允。在吕蒙突袭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刘备迅速出动,率领五万人马并会同关羽一起南下讨伐吕蒙。在此期间曹操夺取了汉中,对刘备北面构成直接威胁,刘备不得不与孙权讲和回到成都,很可惜一场吴蜀大战的好戏没能上演。不过这一次,诸葛亮也没来。

三是夺取汉中之战。一开始,刘备派遣张飞等人在宕渠击败张郃进而收取南郑,后来又调遣吴兰雷铜进攻武都(被击败)。最后刘备亲自出马,在阳平关坐镇一年后,于建安二十四年主动出击,在定军山指挥黄忠击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及赵颙等人。尔后曹操亲自率军自长安来,刘备镇定自若地说道:“曹公自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凭借险要硬是把对着鸡肋感叹的曹操熬了回去。整场战役诸葛亮也并未作为军事谋臣在身边出谋划策。

那么诸葛亮在哪?

在大本营。

进攻西川、诸葛亮在荆州镇守;进攻汉中和抵御吕蒙、诸葛亮则坐镇成都。可这是否说明,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并无太大作用?

恰恰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建国期间居功最著。就如同刘邦在平定项羽之后,论功行赏时定萧何为功臣第一,原因是“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起到的就是萧何这样的作用。

在刘备率军平定荆州时,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在刘备攻克蜀川之后,“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一直是坐镇后方,调度后勤。

在秩序混乱生产荒废的三国时代,后勤力量往往成为两军决胜的主要因素。如果后方不稳、后勤不继,前线军心根本无法维持,曹操正是采用军屯制、使得后方军资充沛,部队家室安稳,形成稳固的作战集团,才能成功逐鹿中原。所以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确实是功臣第一、并无争议。

所以这个第一功臣的作用,是坐镇后方调度粮饷、补充军力,而非追随主上左右出谋划策,这就是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真正定位。所以,刘备这次东出伐吴,没有召诸葛亮同行,是其基本操作——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并非心生嫌隙、故意排斥的结果。

至于有人假设诸葛亮随同刘备一起东征伐吴,是否有取胜的可能?

首先,这个假设本身就很难实现。在丞相还存在的时代,丞相是政府首脑、皇帝是国家元首,两者相互依存运行国家机器,自古以来、皇帝亲征,丞相的作用便是镇守后方保持稳定,极少有陪同出征的例子。一旦前线发生不测,如果没有丞相及时镇压,政权会旦夕瓦解——事实也确实如此发展。

其次,假设诸葛亮真的随同出征,以其才略是否能够击败吴军?那我们要梳理一下吴军的战法和诸葛亮的手段。

吴军战法很简单,熬。从史书反馈来看,蜀军并没有缺粮少饷的记载,那么吴军在熬什么?熬蜀军的士气,等士气疲惫、找出破绽发起突然袭击并不难。

而诸葛亮在,会有什么方法破局?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军严明,很少走险棋,如果诸葛亮置身于夷陵之战的刘备军中,军队大概会更严整、防务会更牢固,让陆逊找不出破绽。但吴军本土作战、人数上与蜀军不相上下,旷日持久的消耗,最先撑不住的一定是国力更弱的蜀军。

况且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两次都是粮尽而退,可见打极限战争不是他所乐见的。如果孔明在刘备身边,一定会在粮草耗尽的前一个夜晚,劝刘备设下伏兵后全军退还,当然这样,刘备的损失会小得多。

文:左光斗

参考文献:《裴松之注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为什么努尔哈赤一直打不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如题目所说,很多人在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的时候,把崇祯杀掉了魏忠贤也算在内,认为只有魏忠贤活着,明朝的朝廷才能够相对正常的运转,有人去做事,而且当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一直都没能打进来,他死后明朝也没有存活太。那为什么当时努尔哈赤打不进来?这足以说明魏忠贤对于明朝来说很重要吗?当真是不是不报,而

  • 司马懿篡位后,三千死士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私底下养了三千死士,所谓死士,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安排自己做事的人,不管他让自己做什么,都会跟随他一起,而且他们的武功一般都还不弱。这三千死士之后就跟随司马懿一起参与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政权。不过,司马懿没多久也死了,而在他死后,这三千个死士又到了什么地方去呢?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

  • 长安城的西市东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的繁华的都市,总是人流不息,高楼大厦林立,经常有国际进行的业务,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一座古代的城市,又会给大都市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或许是因为见惯了影视城,所以很多人以为古代的都城其实并不大,里面也没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长安城,算是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古代大城市

  • 三国辽东军阀公孙渊是如何陨落的?他本有机会建立第四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辽东军阀,他曾自立燕王而且还有机会建立第四国,但最后却惨败在了司马懿的手上。公孙渊是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死后因公孙渊年纪尚小,所以由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此后公孙渊逼迫公孙恭传位,成为了新一任的辽东太守。魏明帝派毌丘俭讨伐公孙渊但不敌,此后公孙渊自称燕王割据一方。公孙渊的才能实际上被很

  • 清朝皇帝用膳有多奢华?平日一餐有几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的生活多数时期都是极其奢侈的,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有些耳闻。今天就以清朝皇帝用膳为例,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规矩是怎样的。其实皇帝用膳最重要的不是口味,而是安全,所以每次用膳前一定要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而这也是最费钱一道程序。当然也有皇帝每日吃的比较清淡,不在乎有没有山珍海味,但御膳房基本每天都是要

  • 木匠皇帝叫什么名字?其实历史上有两位木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木匠皇帝,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时间,但这段时期明朝却是冤案不断,而且官民矛盾日益严重。因为朱由校整天痴迷木匠手艺,根本不在乎朝政大事,所以一直被后人所诟病。其实历史上除了朱由校,还有一位著名的木匠皇帝,这个人操弄手工活也是一把好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谁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重耳,可以说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般的人物,原本晋国国君的位置和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奈何宫中遭遇了一些变故,他不得不出逃,辗转走过了很多国家,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国君竟然都很愿意跟重耳结亲,把自己的女儿、妃子等嫁给他,重耳也收获了不少夫人。那么,在这些夫人当中,谁又是那个最能够帮助重耳的人呢

  •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三国时期著名军师,有着“凤雏”之称,也是早年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其实庞统还有一个弟弟叫庞林,原本他也会蜀汉官员,但最后却选择投靠魏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据史书记载,庞林在夷陵之战后就和黄权一起投降曹魏,此后成为魏国官员,难道是因为兵败被擒所以才顺势归降么?史书

  •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马陵之战战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弱小,顶不住魏国的进攻,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国在权衡利弊后,派田忌和孙膑领兵救韩。庞涓得到齐国救援的消息后,迅速从韩国退兵,回援到魏国东侧,以阻击从东面而来的齐军。庞涓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

  • 一生都在为大清禁毒的张之洞为何到了晚年才知道自己已经有十几年的吸毒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军队没过多久就在洋人的船坚利炮面前败北了,至此中国就进入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之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中英两国的巨大贸易差。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日常所需都是自给自足的,英国人的洋枪清朝人看不上,认为是奇淫巧术。而中国所生产的瓷器和茶叶反而是在英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