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死后,为什么被朱允炆火速下葬?

朱元璋死后,为什么被朱允炆火速下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09 更新时间:2024/2/3 22:06:10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都要先停几天,不会立刻下葬,称之为停灵,家属亲戚好友都回来祭拜,向死者做一个告别仪式,之后才会安排下葬。普通人是如此,那些皇宫里的人就更不例外了,比如皇帝,死后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但是当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却并没有下令要停灵,而是马上就把朱元璋下葬了,这是为何?天气原因是其中之一,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故宫,并留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驾崩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朱棣会在其死后篡夺朝政呢?洪武帝究竟被葬在哪里,为何时至今日史学界仍没有答案呢?

朱元璋的身后事,成为了朱棣靖难的理由。

朱棣在北方蠢蠢欲动,暗中蓄力,终于发动“靖难”,将朱元璋亲自选定的继承人朱允炆赶出了南京,被群臣拥立上位。“清君侧”是诸侯造反的惯用说辞,但是,朱棣谋反的理由却不完全是“清君侧”,在朱棣靖难的檄文中,第一条就是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未等皇子奔丧,自作主张将朱元璋埋葬,有违孝道。

史料中,关于朱元璋死亡日期的记载均比较模糊,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说法:一说是明太祖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九殡天;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莫衷一是。当然,我们不能将原因全部归结于史书记载模糊,帝王驾崩江山易主,对于国家来说是头等大事,帝王的死亡日期一定会记录在册,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篡改甚至被掩盖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是谁隐瞒了朱元璋的死亡日期?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各类史料中,对于朱元璋驾崩的记载:

《明史》中是这样说的:“恭闽惠皇帝讳允蚊,大祖孙,懿文太子第;子也。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只提到了朱元璋驾崩的月份,并没有留下具体日期,不过,《明史》对洪武皇帝下葬的时间说的比较具体:“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从“辛卯”二字可知,朱元璋被葬于孝陵的时间是五月十六日。

按照明朝皇室的丧葬制度推算,大部分明朝皇帝都会在死后第七天下葬,所以,朱元璋的死亡日期应该在五月初九。

就算史书中不留下明确的记载,后人也能根据皇帝的下葬日期推算出死亡日期,那么,史官们何必要遮掩呢?从朱棣靖难檄文中“嫌其太速,事理有不尽然者”这句话来看,朱允炆显然违背了祖制,还未等祖父的遗体停灵七天,便将朱元璋火速下葬。由此看来,史官们是出于某种目的掩人耳目,所以,才对朱元璋驾崩的具体日子避而不谈。

的确,从《明皇大政记》等史料的记载以及朱元璋死亡日期及下葬日期来看,这位大明江山的奠基人,在死后未满七天的情况下就被朱允炆速葬,那些被朱元璋分封到各地的皇子们都来不及回京城守丧,显然不正常。也难怪朱棣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火冒三丈,“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皇奔丧为由,前往南京责问朱允炆,也为今后的靖难大业找到了借口。

那么,朱允炆速葬朱元璋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明史》之外,其他正史对于朱元璋下葬日期的记载也非常模糊,对此《明书》是这样解释的:“他书多不敢及,疑之也。于是有六月初一之说。夫即位,必先告几筵,以明授受继体之正。建文即位,实在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辛卯日,去高皇崩仅七日,即于是日完葬事。”

虽然,正史中的记载含糊不清,但是,杂史却说得很明白。

在《龙飞纪略》中则称:朱元璋死后停灵七个月,随后,才被朱允炆下葬。《龙飞纪略》对这种说法给出的理由是朱允炆是一个孝顺守礼的皇帝,所以,他不可能做出速葬朱元璋这种有违礼制的事。然而,这种理由太过牵强,所以,参考的价值很低。

现在的史学界普遍认为,朱允炆的确没有遵照祖制停灵,朱元璋死后没过几天,朱允炆匆匆忙忙地发丧,在其他皇子赶回京城之前将朱元璋下葬。

那么,为什么朱允炆敢公然对抗礼法,做这种挑起众怒的事呢?

有些史书给出了答案,称这是朱元璋临终前自己做的决定,“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有些野史则称,朱允炆在登基的前一天,就将祖父下葬了。古人死后,停灵供亲友哀悼几日,这是无可厚非的。为什么朱元璋不想停灵呢?

笔者认为: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那几个野心勃勃的儿子会借机篡权,这才让皇孙朱允炆负责自己的丧事,且嘱咐朱允炆越快越好,迟则生变。而朱允炆既是朱元璋的孙子,又是将来的一国之君,他不论出于孝心还是急于上位,这么做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朱允炆在安葬了朱元璋后,立即登基的原因应该也是遵从了祖父的遗愿。

正如《明皇大政记》中的解释:“并初致祭,不啻数坛,尚称皇太孙。宁有大葬无嗣皇帝主祭之理?”这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主持国丧的朱允炆还是个黄太孙,若在安葬了祖父后仍不即位,明显不符礼制。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允炆上位迫在眉睫。

除了这些原因外,朱允炆还有可能是考虑到了南京的特殊气候,才将祖父速葬。众所周知,南京素有“火炉”之称,闰五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将朱元璋的遗体停在宫中,恐怕用不了几天便会腐败发臭。

话说,在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的时候,朱元璋便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就在此年的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并由朱元璋亲自将其定名为“孝陵”。朱元璋去世后就埋在这里,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之后,为什么韩国是最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被看做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经历了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不过,三家分晋既然是分,最终为何会分出一个最弱小的韩国?难道是实力不均造成的吗,而且韩国还是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可见韩国的确是太弱了,究竟为何韩国会那么弱,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晋、楚两国是春

  • 魏忠贤是奸臣吗?为什么魏忠贤一死明朝也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魏忠贤,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杀掉他就好了,明朝将会起死回生,会有一个新的生机,就有机会重新回到往日的风采,但是实际上,魏忠贤的死,甚至还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如果魏忠贤能够撑明朝十年,那么没有了魏忠贤的命呢,其实只是会对明朝的灭亡有更加速的影响而已。但是魏忠贤不是奸臣吗,为什么他死了

  • 甄宓曾经很受宠,为什么后来争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甄宓,或者说甄夫人的传说,一直都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她与曹植的故事了,但是尽管这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但是却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大概只是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心中“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吧。不过,甄夫人一开始受曹丕的宠爱也是真的,可是后来却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呢?郭女王明明

  • 唐朝和胡人是什么关系?胡人对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把唐朝的衰败,归结于重用胡人,导致爆发安史之乱,如果唐朝没有将胡人内迁是否就能避免走向衰落呢?实际上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起点,而安禄山是胡人又是安史之乱的发起者之一,所以才会把这个锅推给胡人。假如安禄山是汉人可能他也会发动叛变,但胡人内迁的确也带来了一些危害

  • 荀彧为什么不帮汉室拿回政权,而是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荀彧帮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变相将汉室政权交给了曹操。不过荀彧此后又跟曹操摊牌,表明自己汉室忠臣的身份,那他早年为什么还要为曹操做事呢?或许荀彧在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汉室地位每况愈下,天下诸侯都想趁势分一杯羹,所以只能扶持曹操抢先入住朝廷。荀彧舍弃袁绍,转投曹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只是没想到曹操

  • 司马懿篡位和曹操有什么区别?为何两者评价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夺了汉室,而曹氏又被司马懿所灭。虽然曹操和司马懿都没有称帝,但他们却为自己的后代铺好了上位之路,所以篡位的罪名才会扣到他们头上。但曹操和司马懿两人的评价却是天差地别,司马懿的名声远逊于曹操,甚至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为主。而曹操则为乱世枭雄,文才武略都是顶尖的水平,为何他们做了差不多的事

  • 老子西出函谷关写下道德经就不见了,老子究竟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道德经,作为老子的代表作,但是它的内容却并不是“道德”,而是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一本书的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才称为道德经,与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完全是两回事。《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作品,所以读不

  • 唐朝状元为何得不到重视?唐宋状元的待遇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高考各省的第一名,会被称为省状元,而状元也是古代科举最高的荣誉和头衔。不过古人要是考取了状元,今后的各种待遇可是高考状元不能相比的。状元等于是由皇帝亲自选取的人才,一夜之间便能从普通百姓变成达官显贵。不过唐朝的状元好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唐朝一共出过144位状元,其中有11位还当上了宰相,但没

  • 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是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宋襄公是宋国第二十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在位期间,他想带领宋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和楚国对立,但最后却惨败于楚国。既然宋襄公并没有带领宋国称霸,为何他还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呢?实际上宋襄公有两个优势,一是宋国爵位高贵,有公爵爵位,齐国都只是侯爵要次于宋国,所以占了个便宜;二是宋襄公德高望重

  • 王莽为什么把朝代改叫新朝?王莽真的是穿越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真的是一个穿越者,毕竟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社会才有的制度,还有很多现代才有的工具,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只不过因为“穿越”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关羽王莽的争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