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为什么认为自己不如高洋,北齐皇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世民为什么认为自己不如高洋,北齐皇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69 更新时间:2024/2/6 5:07:11

北齐高洋,唐朝李世民,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皇帝,一个是残忍的暴君,另一个是光辉的明君。的确,从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来看,李世民的历史评价的确远远高于高洋,但是李世民却曾经认为自己竟然还比不上高洋,这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为何会认为自己没有高洋厉害,又是哪方面比不过他呢?

1.一直以来,中国皇帝群体的优秀代表、光荣楷模,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都认为自己是个很能忍的皇帝。

无论大臣批评自己的话多难听,做出的事再不符合自己意愿,只要是出于公心,他都会即使装也要装出和颜悦色的表情,认真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会像纣之类的暴君那样,一言不合就要人家脑袋。

尤其是对魏徵这老小子,更是百般容忍。想去终南山游玩,行装都收拾好了,怕魏徵批评,愣是没有成行。正玩着鸟,见魏徵来了,赶忙藏进怀里。魏徵也着实够阴,明明知道皇帝怀里藏着一只鸟,就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硬生生把可怜的鸟儿给活活闷死。

魏徵虐我千百遍,我待魏徵如初恋。可这次,是万万不能忍了。

2.让唐太宗李世民不能忍的这次事件,主角不是魏徵,而是另一个人:卢祖尚。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十月,交州(今天越南河内一带)都督腐败掉了,“以贪得罪”,李世民准备派瀛洲(今天河北河间县附近)刺史卢祖尚前去接任。

任前谈话中,李世民对卢祖尚说,交州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好地方,但一直以来没有合适的人去镇抚。朕看你是个可造之材,去那吧,给朕把交州的局面尽快打开,抓紧时间改变交州贫穷落后的面貌。

卢祖尚前脚领旨谢恩,后脚回到家里就后悔了。交州那乌烟瘴气之地,我这老身板可受不了,这锅不能背,交州不能去。遂“辞以旧疾”,老臣我旧病复发,上不了路,皇帝您还是另找他人吧。

李世民派“房谋杜断”的杜如晦去做工作,“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老百姓都知道一个唾沫一个坑,你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怎能如此出尔反尔。

卢祖尚的头摇德像拨浪鼓似的,不去,不去!十月十五,李世民又亲自做思想工作,“上复引见,谕之”。卢祖尚还是不买账,就是不去。

3.卢祖尚觉得李世民应该很好说话,所以有这个我的命运我做主的底气。

殊不知,悄然之间,他已经触碰了皇帝核心的逆鳞。李世民杀心已起。你一个卢祖尚朕都指挥不动,还怎么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盛怒之下,李世民“命斩于朝堂”,喝令左右在朝堂当场斩杀卢祖尚。

唐太宗毕竟是唐太宗,英明就英明在“寻悔之”,不一会就后悔了,毕竟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过两天,李世民和宰相们开务虚会,突然抛出个问题,“齐文宣帝何如人”,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前期是“英雄天子”,后期自我放纵,动不动就以杀人为乐,成为南北朝有名的暴君。李世民这问话,明显是因为前几天当朝斩杀卢祖尚的事心虚,想试探一下宰相们如何评价。

4.魏徵发话了,高洋是残暴滥杀,但人家还是讲理的。来来来,陛下,臣给你讲个故事。

北齐青州长史魏恺出使南朝梁国回来,高洋让他去当光州长史。魏恺不去,高洋大怒,和你一样,准备当场就要人家性命。魏恺分辩道,臣本来在大州青州当长史,出使梁国回来有功无过,却让我去小州莱州当长史,这不是欺负人嘛,我为毛要去。

听完魏恺的一番剖白,人家高洋立马不予追究,尊重魏恺的选择。有高洋在前面做榜样,皇帝您还是做个自我批评吧。

李世民当即知错就改,“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卢祖尚固然有错,朕也太过残暴。在这点上,朕连高洋这个暴君都不如,惭愧啊!

自我批评完,李世民立马整改,“命复其官荫”,为卢祖尚恢复名誉,予以平反,并保留其儿子入仕当官的特权。大唐和中国古代政治,承认皇帝作为领导核心的领袖地位和天子权威,但又对这种绝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皇帝犯错也必须自我批评,立行立改。

皇帝核心犯错很正常,关键是知错就改,而不是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派魏延而不是张飞镇守汉中,一向高傲的关羽为什么没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关羽一直都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就连孙权来提亲都不给人家一点面子,虽然这件事情演义的成分比较高,未必是真实的,但是关羽的高傲却也不是瞎说的。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傲的人,在知道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汉中,而不是派张飞去的时候,竟然也没有出来阻止,这是为什么?魏延在当时难道已经得到了关羽的认可吗?刘备

  • 文鸯怎么死的?文鸯在三国时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文鸯出生于238年,是魏末晋初的著名将领。实际上,如果文鸯要是能早出生个四、五十年,一定可以跻身三国初期的一代名将之中。我们一般人喜欢的三国名将,基本上都是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展露头角的一些人,例如吕布、关羽、赵云、马超、张飞等,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三国历史的第一批见证者,所以影响力自然会更深刻一些。但是

  • 战国时期秦国偏僻,为什么商鞅要到秦国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重要的转折点,若是没有商鞅变法,秦国想要强大,还不知道要等到几时,更不要提统一天下了。商鞅变法的核心人物,当然就是商鞅,只是商鞅原名叫卫鞅,是卫国人,而当时的秦国条件并不好,很落后也很偏僻,但是为什么商鞅就愿意来到秦国进行变法?他的一身才学到哪个国家都好,为什么最终

  • 清朝龙袍只有皇帝能穿吗,其实这些人也可以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龙袍”,在我们的固定印象当中,那就是皇帝专属的服装,毕竟上面是有“龙”的,而皇帝又是“真龙天子”,所以龙袍那就是皇帝的象征,世间也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穿龙袍。的确,这种印象也已经算是根深蒂固了,然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朝时期的龙袍,

  • 厚养薄葬是谁提出来的?魏晋时期为什么盛行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厚养薄葬的说法其实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古代,特别是帝王之家,原先根本就不可能实行厚养薄葬,都是厚养厚葬,每位皇帝在死后也想风风光光的入土。但是在魏晋时期,薄葬的风气突然盛行,曹操就曾交代过自己死后葬礼一切从简,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曹操如此富有野心的人,竟然主动提出要薄葬。他的后代们也都遵循了这样一个

  • 秦武王举鼎而死,为什么是远在燕国的嬴稷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武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君了,没事就喜欢和人比试武力值,最后因为举起大鼎又一下子手滑脱落,被鼎砸中,当天就去世了。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却是当时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然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嬴稷回来继承王位?秦国当时内部还有别人吗,嬴稷与别人相比又强在哪里呢?公元前307年,

  • 汉景帝年少误杀刘濞太子是怎么回事?事发成为七国之乱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刘启上位以后,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平定了各方叛乱,汉景帝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权。但此次事件差点让全国再次陷入被分裂的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实际上七国之乱会爆发,和汉景帝从小发生的一起意外有关,汉景帝小时候因为下棋误杀刘濞的太子。此后汉文帝和刘濞产生矛盾,这让刘濞起了反叛之心,此后汉景帝又

  • 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上战场为什么还要佩戴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原名高孝瓘,字长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将领。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之前,都被佩戴一个面部狰狞的面具,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有如此颜值为何还要佩戴面具呢?可能兰陵王就是因为自己长相,觉得不适合在战场上给予敌方足够的威慑力,所以才选择佩戴面具。不过这个说法,应该也是来自

  • 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是如何对待李世民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与李世民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李渊还在位的时候,立下的太子原本是长子李建成,也是轮不到李世民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就发动兵变夺取了太子之位,李建成也被杀掉了。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对待李世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难道是李渊的态度激起了李世民的不满吗?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公元626年

  • 易牙烹子,为什么还被称为厨师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而不是只看他的外表,就好比评选四大美女,也许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比其他美人更美呢?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祸乱后宫,所以后来就把她从中除名。而历史上被厨师界封为祖师爷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做易牙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易牙曾经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烹饪,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