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被俘之后,于谦为什么不拥立太子朱见深,却拥立朱祁钰?

朱祁镇被俘之后,于谦为什么不拥立太子朱见深,却拥立朱祁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2/5 13:41:18

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

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

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了。

朱祁镇是君,到底救不救呢?如果想要救朱祁镇的话,不仅会损失一大笔钱财,还可能会让他们也陷入危险。

于是,很大一部分士大夫就选择了不救,或者说是在救朱祁镇之前,也想办法保护好自家的权力和财富。

这样一来,南迁的声音就出现了。

只要明朝中枢迁到了南京,这帮士大夫就能够安枕无忧地讨论到底救不救,或者怎么救朱祁镇的事。

至于在此期间朱祁镇会不会有危险?士大夫其实并没有太大担心,哪怕死了一个朱祁镇,老朱家也不缺人。

还好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看着这帮士大夫说了一句,“谁再敢说南迁的事,那你的脑袋就捐出来吧。”

这句话一出,顿时就把南迁的声音给压下去了。

既然此时明朝已经群龙无首,那么于谦为什么不拥立太子朱见深,反而拥立时为郕王的朱祁钰为帝?

实际上,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又是太子,其实让他即位当皇帝是顺理成章并且名正言顺的事。

几百年前赵佶和赵桓父子俩被俘北上之后,也是由赵佶之子赵构即位为帝,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先例。

可是,朱见深相比于赵构又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弱点。

赵佶和赵桓被俘之时,赵构已经20岁了,他已经拥有了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然而朱祁镇被俘之时,朱见深却只有2岁,这也是他在朱祁镇被俘之后没有当上皇帝的根本原因。

抛开朱见深会不会突然夭折这个不确定因素不说,只说2岁的朱见深登基了之后,朝政应该怎么处理。

一个2岁的孩子当皇帝,那就是典型的主少国疑了。

这时候的朱见深肯定掌不了明朝这艘大船的舵,那是让于谦这个大臣来掌,还是让朱祁钰来掌?

又或者是久居深宫的孙太后临朝称制?

让于谦掌舵的话,他的行事作风会让他得罪一大票士大夫,而且得罪了之后,他还得不到皇帝的支持。

这时候的朱见深可能还没断奶,让他支持于谦?这根本就不可能,他可能连话都还说不清楚呢。

而且让于谦掌舵的话,还可能和另一个重量级人物闹别扭,那就是当时被孙太后任命为监国的朱祁钰。

朱祁钰堂堂一个监国,他不掌舵,却让一个于谦掌舵,这像话吗?当然不像话。

可是,倘若让监国朱祁钰掌舵的话,那就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不可控的后果。

朱祁钰柄权日久,将来再让他归政于朱见深,他会不会愿意?

又或者他在长达十几年的监国过程中,会不会直接一脚踹走侄儿,自己一屁股坐上去?

毕竟十几年的时间,他可以有无数种办法给朱见深制造一个意外身亡的事故。

当然,从朱祁钰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不是那种狠心的人,但是这在当时必然也会在于谦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让朱见深即位,让朱祁钰掌舵的办法也不太可靠。

那么,难道要让后宫的孙太后出来掌舵?

孙太后当时在朝廷上其实的确拥有一定的威慑力,她若真有临朝称制之心,于谦还真拦不住她。

若由她掌舵的话,那就可能会出现汉之吕后、唐之武后那样的事了,于谦可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好在孙太后也没有这样的心思。

既然孙太后没有这样的心思,那么于谦的选择就是在太子朱见深和郕王朱祁钰之间了。

而朱见深即位所可能导致的后果,要么是出现一个宰执天下之权臣,要么是出现一个随时取而代之之监国。

这样一来,对于此时正在陷入困境的明朝而言显然大为不利,反倒不如直接选择已经成年了的朱祁钰。

此时的朱祁钰已经21岁了,他已经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即位可免主少国疑之忧。

朱祁钰也恰好支持于谦反对南迁,让他即位的话,也让明朝少了因为南迁之事而陷入争吵不休的问题。

少了南迁之事的困扰,明朝也就不用徒增内耗,于谦也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付也先这件事。

让朱祁钰即位的好处显然远远大于当时的明朝,这也是孙太后同意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的原因。

倘若没有孙太后的支持,其实于谦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所以,说到于谦在1449年这一年力挽狂澜之事的时候,也应该给孙太后添上一笔。

更多文章

  • 明朝最后的抗清复国机会,竟断送在这位民族英雄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抗清名将排名,明朝抗清民族英雄,明朝最后一位抗清将军

    北伐南京夺取天下,这是上天留给郑成功最好的一次机遇,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抓住机遇。梦想,只差一步1644年,大明王朝在农民军的冲击下崩溃。紧接着,清军趁机入关,迅速占领北方,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统一天下之路。崇祯自缢后,远在南方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南明政权。但是此时的清朝已经绞杀了农民军,势头正猛

  • 万历为灭掉后金,在房山上修座神秘“皋塔”,最后因这原因毁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历援朝战导致后金崛起,万历皇帝尸骨研究,万历马逢皋

    我们都知道,牛皋是岳飞岳元帅手下的大将,秦桧害死岳飞后,害怕牛皋报复,就命都统制田师中,用毒酒害死了牛皋。牛皋去世,尸骨埋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可是万历皇帝为何命人,在房山上修了一座神秘的(牛)皋塔?他修建这座皋塔的目的是什么?您想知道事情的经过,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

  • 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为何江南大批士族并不服从,还认为他是逆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杀尽江南百万兵全诗读音,朱元璋下江南,朱元璋杀江南才女苏坦妹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帮江南士族不支持“驱逐鞑虏”的朱元璋,反而支持“蛮夷鞑子”元朝呢?这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上图_元朝版图利益至上的世界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宣告了明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当时的江南士族却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一类就是支持新朝,这类人数其实较少。另一类则是支持前朝,也就是

  • 叔叔将侄子赶下龙椅,靖难之役给明朝政局带来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奉天靖难全过程,明朝龙椅,明靖难功臣一览表

    那么,在靖难之役过去600年后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这场内战给明朝政局带来的影响呢?要想提到靖难之役,我们就得提到两个关键人物——朱允炆和朱棣。上图_靖难之役政治手腕幼稚的朱允炆朱元璋原有的皇位继承人是太子朱标,但朱标在3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

  • 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建文,朱棣靖难谁的功劳最大,朱棣为何夺取建文江山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并非常擅长厚黑学和操控人心,这才能让士兵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可见领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么恐怖。图1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那么为什么朱棣有这么强的领导和号召力?1、朱棣出生于战火,带兵多年,有良好的军民基础1360年,朱棣生于战火之中,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打得正

  • 明朝末年“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两个省粮食都不够给宗室俸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从天下养朱到天下杀朱吗,明朝宗室俸禄表,明朝灭亡后朱氏皇族死了多少人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在天下大乱的时期没有宗室保护故而灭亡,于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

  • 明朝的时候,郭守敬制造了最早“自鸣”钟,外国专家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文学家郭守敬,郭守敬个人资料,郭守敬名言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用“时光流逝”来形容时间过得快,但如果追根溯源,这个词的来历却不简单。“流逝”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可偏偏古人却用其描绘时间,这要从古人的一个发明“铜壶滴漏”说起

  • 揭秘水浒传:烈日炎炎似火烧,押解生辰纲的土兵为何还争着喝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当时杨志带着几十名军健挑着担子,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特别渴,也特别累,所以要喝酒。喝了也没事的因为酒的度数低,喝不醉人。但是蒙汗药可厉害,直接把些人全都麻烦了,于是乎晁盖带着刘唐等人劫了生辰纲。中国古代很早就学会酿酒了,考古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就有陶制的酿酒器具。周朝的时候酿酒业就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

  • 包拯是清官,军功章的一半应该归功于董夫人,董夫人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妻子董芸,包拯的十大事迹,包拯的人物简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的戏曲中,包大人的黑脸一直代表着“正直不阿”与“不徇私情”,包拯的传奇故事流传千年,甚至民间百姓还将其神化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对其大加崇拜与敬仰。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

  • 为什么盛唐无力灭吐蕃,“弱宋”却能吊打吐蕃?宋朝比唐朝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打吐蕃,唐朝前期吊打吐蕃,宋朝吐蕃分支哪个最强大

    在历史上,宋朝的确不算是强盛,甚至没有实现大一统,南宋更是类似于地方性政权。以至于在元朝编纂史书时,不得不把宋史和辽、金史书并列。而随着一些有心人阅读宋朝史料时,却发现宋朝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堪。在这样的“新大陆”式发现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谣言,甚至有了一些“铁血强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除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