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沙古井中发现吴国竹简,专家连夜赶来,揭开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

长沙古井中发现吴国竹简,专家连夜赶来,揭开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0 更新时间:2024/1/25 3:42:15

不过没等刘备高兴多久,东边的催命鬼孙权就派出使者诸葛瑾前来讨要荆州。虽然当年荆州在法理上和东吴毫无关系(刘表——刘琮——刘琦——刘备自表未被承认),但孙权仍然认为以自己为主力打赢了赤壁之战,那荆州就是我的!

诸葛瑾到达成都后便表达了自己的来意,刘备方面自然是不肯把战略要地荆州拱手相让的。于是刘备便表示,只要我北伐顺利拿下了凉州,荆州就还给你们。

[var1]

孙权听闻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即刻派出官吏接受荆州。在刘备的指示下,关羽将这些官吏悉数逐回,至此,双方火药味逐渐浓了起来,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开打的趋势。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曹老板顺利地降伏了汉中张鲁,曹魏大军屯于汉中意向不明。为了保证蜀中稳定,刘备急忙遣使于东吴,提出平分荆州。

于是在同一年,双方缔结湘水之盟,南郡划归刘备,长沙和桂阳交给孙权。

[var1]

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政权中立主“连刘抗曹”策略的鲁肃去世,孙权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拿下刘备军所“侵占”的荆州之土。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取汉中,进位汉中王。同年关羽水淹七军,在前线大败曹军,名震华夏。

在见到蜀汉方面接二连三取得的战略性胜利,孙权坐不住了。关羽水淹七军后,孙权立刻派吕蒙白衣渡江,一举攻占了荆州三郡,并擒杀关羽。

对于孙权擒杀关羽这件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不解。众所周知关羽不仅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更是他的结义兄弟。杀了关羽,蜀汉方面必定倾国而来,如此岂不是让北方的曹魏得利?

一直到湖南长沙的一批竹简面世,这才揭开了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

[var1]

1996年,湖南长沙一施工队在填埋古井时意外发现竟有几卷竹简隐约浮现。施工人员凑近一看,上头的字密密麻麻地完全看不懂,并且接触到空气后已经迅速氧化。

谨慎起见,这位施工队员立刻联系了当地的警察局。警察同志赶到后,认为这些竹简应该属于古物,可能是被连日暴雨冲刷出来的,于是便通知了文物部门。

半小时后,一队考古专家连夜来到了现场,并对这口古井展开了勘探。

经过了七天的艰苦奋斗,专家在古井底下发现了一个木板围成的方形木井圈,水下存在大量淤泥,淤泥底下则是密密麻麻的竹简。

考古专家花了几个月,采用高科技技术终于使得这些竹简得以重现天日。

[var1]

这些竹简大多都是三国时期吴国长沙郡的具体文书档案,其中包括各个县的赋税、官府审理案件、户籍情况、名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竹简中还记录下了当时的长沙太守与儿子的对话。当关羽被擒杀后,时任吴国长沙太守的儿子问他,大意为吴国为何不留着关羽的命,为什么要杀他。

长沙太后则是详细叙述了孙权之所以要杀关羽,以及背后的考量。

原来,当时的吴国相比较于其他两国,政治目标其实非常不明确。

曹魏:虎踞中原,挟天子而令诸侯

蜀汉:仁德待人,终生以反曹为己任

东吴:???

[var1]

所以相比较于其他两个国家的锐意进取,孙权想的不过是割据地方,尽量保持三国鼎立。所以,东吴最好也是最合适的政治策略就是谁弱就和谁连合。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袭取汉中,关羽水淹七军,北方的曹老板都想要迁都以避锋芒了。这时候孙权肯定不能让蜀汉继续打下去了,所以便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擒杀了关羽。

至于为何要杀关羽,长沙太守也给出了原因,关羽此人本就有威名,在荆州驻守多年更是深得人心,倘若放他回去,将来荆州必定不稳,所以在战前,孙权就下了命令,擒杀关羽。

另外,在拿下荆州后,孙权按照"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军事策略,对于益州也是十分动心的。

所以东吴方面经过全盘考虑,选择杀了关羽,以绝后患。

[var1]

孙权命吕蒙白衣渡江,收取荆州,擒杀关羽,此举是战术上的大成功,可却是战略上的大失败。

更多文章

  • 长平战败是纸上谈兵的错?其实不然,这口锅不应该赵括全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能打赢长平战役吗,长平赵括尽力了,长平不该让赵括背锅

    [var1] 一、被防守掏空,赵国急于结束战争 人们总是认为赵王更换将领是受了秦国留言的影响,在此之中,我们并不能说留言没有起到作用,但是赵国换将更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留言,而是因为赵国自身的发展实力因素。 我们都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变法,经历了这场变法的赵国在军事实力上有了长足的

  • 长平之战秦军围困赵军的重要武器,秦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平赵军,秦弩图片,白起围困四十万赵军

    [var1] 两千的秦骑兵跟现在骑兵不同,因为那时古人还没有发明马蹬,在没有马蹬的战马上,骑士无依无凭的身体很难保持平衡的。所以,当时长平战场上直冲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不是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枪冲向赵军的。也就是说,秦军骑兵部队在用秦弩在马背上作战。 [var1] 这是一支让人敌人胆战心惊的部队,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杀40万人?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白起真实杀了多少人,长平之战白起为何坑杀40万战俘,长平之战白起有多厉害

    [var1] 有文献说当时3000为万,坑杀40万实际12万。即便这样,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古代杀降的事情不是没有,但是像白起这样大规模杀降的事情,还真没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需要这样做呢?原因真的让人瞠目结舌。 [var1]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40万人,要么杀,要么放。收编肯定不可能,毕竟

  • 长平之战后,面对被打残的赵国,杀神白起为何宁死也不愿再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赴长平

    [var1] 既然长平之战的胜利彻底使得统一天下的天平倾斜向了秦国,那么为何武安君白起自长平之战之后并没有再大举进攻赵国呢?要知道长平一战,赵国的所有青壮年都被杀戮殆尽,秦军理应乘胜追击,灭掉赵国的,可是白起却在关键时刻反对了秦国对赵国都城邯郸的进攻,这是为何?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赵国举国之力抗

  • 长平之战后白起让胜利冲昏脑子执意灭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起长平战争演示资料,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赴长平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记载这事,以苏代贿赂范睢劝说灭赵后白起的功劳就大过自己,范睢劝说秦昭王只要求韩赵割地求和罢兵,白起知道范睢从中作梗阻止了他的灭赵计划后就结下了仇怨。从此事看来,白起灭赵果真可行吗?在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赵

  • 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有责任,胡服骑射模式也有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赵括兵败原因,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长平之战赵括与赵军

    [var1] 咱们先来看一下长平之战的前后始末。 赵国与秦国的纠葛由来已久,公元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赵奢击败。 阏与之战是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此之前,无论哪一国都没单挑打赢过秦国,秦军不得不正视“胡服骑射”战略武装起来的赵军强劲战力。赵奢本人,也因此战功跻身名将行列,

  • 儒家不甘为统治者工具的反抗:春秋学派的“存三统”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时期儒家的地位,春秋儒家和宋明儒家,春秋晚期儒家

    [var1]始终奉行仁德爱民之道的儒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苦苦思考,终于想出了一套解决之法——“存三统”,他们希望通过这套方法,实现朝代的和平过渡,而不再通过战争的方式。“存三统”思想诞生于西汉,由儒家春秋学派提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曾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它是因何应运而生的呢?[var1]一、推翻到被

  • 藩王制度的弊端朱元璋难道看不出来?范蠡一语道破野心家朱棣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晚年如何制约藩王,朱元璋封藩王的恶果,朱元璋为啥要大封藩王

    这位赤脚贱民出身的皇帝,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参加过红巾军的造反运动,其彪悍的人生成长轨迹宛如一部励志大片,冠绝于历代帝王的漫长称帝心路。而朱元璋尚未发迹前,在苛政猛如虎的元朝末年,其曾祖父至父辈作为破产的流民四处乞讨过活,朱元璋的童年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遭人白眼中艰难度日。比至1343年,濠州

  • 重耳:被亲爹追杀,逃亡19年,饿到讨饭,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重耳的逃亡过程,重耳逃亡的真实例子,重耳逃亡历史背景

    [var1]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后,大家都在热议“齐桓公”,与其并称“齐桓晋文”的是晋文公,晋文公重耳的道路与齐桓公小白的人生轨迹很相似,都是非嫡长子因内乱流亡国外后回国做上国君,并且任人唯贤、心胸豁达、重振朝纲、励精图治,当上了中原霸主。 而且,晋文公的流亡之路更加坎坷艰辛,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

  • 人们为何热衷与三国而非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与战国的区别,战国历史为什么没有三国出名,战国和三国谁厉害

    [var1]首先,在笔者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如果只依赖史官惜墨如金的记载,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度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配合上民间文学著作的宣传,其传播效果很可能达到妇孺皆知的效果。而对于描述三国时期的《三国演义》和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列国志》,不仅罗贯中名声要高过冯梦龙,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