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这次朝政变革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张居正的前后不一所导致的,因为张居正以一种最为严苛的态度去对待万历皇帝,而且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自己这场朝政变革的过程和目的。是他自己去享受这所有最好的待遇,甚至已经生活作风到了贪腐的状态。万历皇帝在这种极致的前后反差过程中无法理解他老师的朝政目的,最终废除的这张朝政改革的道路。这也使得有明王朝最后一次探索的机会就在此被终结,许多历史学家都难以理解,张居正为何要这么做?若是当初他能够前后一致,既不过分苛责,万历皇帝在生活作风上也不这么放纵,说不定未来还能确保君臣一心。那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这背后另有讲究。
张居正之所以对万历皇帝这么严苛是因为一件积压在他心中很多年的事情,我们从张居正的出生就可以看出他当年经历过嘉靖皇帝的那段日子,当年虽然在周边经历了无数的朝政斗争,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最为聪明的老官僚,但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周围残酷斗争的可怕性,而是当年嘉靖皇帝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朝政随意性。张居正发现无论自己做出什么样的朝政绩效,都抵不过皇帝的随意破坏,所有的改革成果都只能是一个空谈。因此他必须要培养一个极为合适的圣君,成为未来政策的一个绝对保驾护航的人。为此他对万历皇帝还叫极为严苛,是为了培养他成为一个未来的政策接班人。
反过来他对自己那么放纵,其实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自然是地方官员慑于他的权威,因为朝政整顿就必须要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权威就来源于官员平时对他的表现,因此他对官员的奉献从来都不介意随意的享受。另一方面,他其实也是想留给万历皇帝一个朝政上立威的机会,那就是自己表现的如此恶劣,肯定会让他在未来清算自己,以自己的无上威名来成就万历皇帝未来改革的一个牢不可动的地位,这或许也是张居正当年所确定的一个献身的计划。
可惜的是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两人都过错了环境形势,万历无法承受这种精神上的背叛和前后的朝政落差,最终抛弃的张居正所丢给他的那条金光大道,他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朝政希望都躲在了自己的小空间里面,就好像鸵鸟一般把头埋在沙子里,把自己遗忘在了历史过程中。
可怜的是,这两个人原本都是不错的一时之选,他们若是以一种正常的方式走向未来的历史发展,或许会有质更好的结果,但是两个聪明到极致的人想要一种绝对稳定的历史趋势,最终两人产生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最终也使得他们最后的目标偏离得老远,而张居正也成为了一个历史的罪人。万历皇帝到死之前都没有明白当年他老师留给他这条道路的意义,也没有理解他当年这么做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只知道一股脑的把火气撒在了整个束缚他的朝政体制之中,最终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