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如果没有这一秘密武器,早就被西夏灭了!可惜在明朝失传了!

宋朝如果没有这一秘密武器,早就被西夏灭了!可惜在明朝失传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4/2/12 13:29:52

山河震怒,血染长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凶悍的西夏人铁蹄缭乱,抱头鼠窜。宋军一改柔弱的书生意气,兵锋所至,所向披靡。此役,宋军大破西夏大军五十万余,一路高歌猛进,几欲活捉了西夏的太后,直吓得当时的西夏国主颤颤巍巍地爬上汴京的宫阶,连吸溜鼻涕带抹眼泪地向大宋皇帝表忠致歉。

什么?北宋史上还有此等豪迈的战绩?

其实,不仅平夏城之战,还有很多场对决,宋军皆在虎狼敌兵的压制下破茧而出,书写下一首首早已被今人淡忘的热血战歌。

那么,当年的北宋军队,是缘何兵力大增,打到敌国国主哭着跑来表忠的呢?因为宋军在战场上有它为伴——神臂弩。

“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大斧,外无所畏。”这是南宋时期金国的金兀术临终前所说的一句话,他于弥留之际尚还对神臂弩的威力深感惶恐,告诫旁人不要轻易征宋,以致金人多想方设法地图谋窃取这种弓弩的制造方法。所谓“防火防盗防仿造”,这种事怎么“防”得过来?金兵最终还是搞了大批山寨版出来。

“宋代有神臂弓,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这是纪晓岚在他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的,说的就是宋方兵士于战败时宁可毁掉此弩也不给敌军抱回去研究的机会。

话说,这个三尺二寸长的神臂弓,也就是神臂弩,还叫“霸王弓”(别想歪了),到底是何方神器,能让金兵那样心虚,想方设法地仿制呢?

关于它的威力,史载,“神臂弓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想象不出?平时咱们形容一个人脑残,常说他是“榆木脑袋”,而这弩离那么远的距离,还可射进榆木里一半,就是说在三四百米的射程上,此弩仍有着秒杀其他弓箭类武器的压倒性优势。本宫……本弓有三个同类兵器中“傲视群雄”的特点:射程远;命中率高;可同时发射几支到几十支箭。

等等,说了半天弩,弩的话,难道不是汉末诸葛亮那“诸葛连弩”发明后才开始人气飙升哒?

当然不是,弩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弩为黄帝所造,常设机括,最开始是猎人用来猎杀大型动物时的工具。嗯,非光头强吓唬狗熊岭动物们的那杆麻醉枪可比。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弩发展成了一种常见的兵器,装上弩机的弩可瞬间魔力大涨。《孙子兵法》中,便已将弩和甲盾等其他重型武器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了。等到了战国,弩更是广泛被运用于军事活动中。据载,战国时魏国选拔武卒,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力挽“十二石弩”(战国时一石约等于120斤),不是爱吃菠菜的大力水手,还真不敢随便应聘啊!

经过历代对弩的改造,后来的弩越来越完善,宋元之际臻于顶点后又在火器盛行的明代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航母鱼雷早已消匿了历史灰烟里弩的身影,而关于弩的传说却仍在“江湖”上被人述说。

春秋末,有一个擅长用弩的人叫陈音,他给卧薪尝胆的那位越王勾践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弩产生的感人故事。

他说,弩是由弓产生的,弓呢?是由弹弓发展来的。而弹弓,是远古时的一个孝子创造出来的。那时有一个人,因不忍看到死去父母的遗体被鸟兽残食,就做了一把弹弓,日夜守护着父母的遗体。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编成歌谣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后,神农黄帝把木棍弯曲制成弓,把树枝削尖作成箭,凭弓矢之利,威行天下。黄帝之后,楚国有个孤儿叫弧父,他每天只能用弓箭狩猎来填饱肚子,却慢慢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技。弧父生前把一身的射艺传给了羿,羿又传艺给了逢蒙,逢蒙则传给了楚国琴氏。琴氏后来改进了弓,在弓干上加了木臂,设了机枢,从而制成更加炫酷的远射武器——弩。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首《江城子》词正是创作于神宗熙宁八年,传言中神臂弩开始出现于北宋的年代。不知当时东坡所想,可是这四海八荒第一神器神臂弩?

可惜,由于元朝忌惮这个秘密武器的威力,就禁止它传播,到了明朝已然失传!否则还会发挥威力!

更多文章

  • 沐氏镇守云南280多年,这在专制皇权极盛的明朝何以成为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沐氏传了多少代,明朝对沐氏的评价,明朝沐氏研究

    沐府明朝,是我国专制皇权达到极盛的时期,君主的权力无限膨胀,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思想上的僭越,都是不允许的。但就在这样一个密不透风的权力网下,有一个家族政权牢牢把握了云南地区的政治,并且还能得到历代皇帝的承认。这个家族就是云南沐氏家族,沐英及其后辈极为罕见地守护了云南282年。这种情况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

  • 忽必烈:一个三观比五官还正的帝王,促成民族大融合,非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忽必烈历史评价,忽必烈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忽必烈是伟大的帝王吗

    忽必烈能借助外力为自己所用,做人不可陷于固执,例如以己为是,以人为非,否则,就容易失道寡助。他实行了与蒙古旧势力相反的政策,使得人民对他的支持大有提升,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夺取了汗位,这与他采取了"不以己为是,不以人为非"的做人之道密切相关。忽必烈做人能够主动听取人言,吸纳对自己有益的意见,所以让自己

  • 广东有一古村,暴雨后冲出李自成所铸银锭,专家推测或有巨额宝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银锭,甘肃李自成墓挖掘,广东深山发现一个大型宋代古墓

    各位朋友晚上好!在中国五千年你的漫长岁月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大多从一介布衣到拜相封侯甚至一统天下,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自成正是其中一员。先来说说闯王其人,他本出身农民家境本就困苦,更加上少时父母过世,后在驿站弄了个勉强糊口的差事。而崇祯元年,全国范围精简驿站时殃及李自成。没了收入的他很

  • 揭秘明朝最会作死王爷,父兄不忍杀他,最后因一事被侄子烤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各位朋友晚上好!上个月我们曾讲过明朝最倒霉的王爷,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个同样有趣的人,他就是明朝最会作死的亲王——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xù)。▲汉王朱高煦剧照故事要从靖难之时说起。当时的燕王朱棣宣布起兵时,大儿子朱高炽(即明仁宗)肥胖多病又瘸了一条腿,没法跟着老爹打仗,便负责镇守北京和一些后勤事务。二儿

  • 都说赵匡胤是历史罪人,可我不这么认为,为何后世对他的争议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匡胤真的是大罪人吗,后世对于赵匡胤的评价,赵匡胤演义92-100

    就说现在,往前可以推一些时间,但是把罪过放到一千年前的人身上,有些荒谬、可笑,也有些可耻!千秋功过,自有后世评说。赵匡胤算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君主,有褒有贬,不过总的来说赵匡胤堪称一代名君,要不又怎么能和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传承中华文明的帝王都是有功的,包括赵匡胤。宋朝武力弱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皇

  • 明朝最憋屈的奸臣,八十多岁还给皇帝试药,退休后靠供品果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196位奸臣名单,明朝史上著名奸臣,明朝历史上最大的奸臣

    严嵩1480年出生,25岁的时候开始做官。不过他虽然做官,但仕途并不顺利。一直到四十岁的时候都不受重视。按理说他会和其他官员一样退休,到退休的时候也只会是个不受重视的小官。不过在1521年的时候,严嵩41岁,这一年朱厚熜继位,年号嘉靖。嘉靖皇帝继位后,严嵩受到嘉靖的重视,可以说仕途平步青云。1532

  • 胡宗宪犯了死罪可因为他平时坚持做这件事嘉靖最终选择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和胡宗宪,胡宗宪和嘉靖谁年龄大,嘉靖为什么看重胡宗宪

    清人在编修《明史》时,曾经总结过明朝的灭亡的原因,认为明朝“名亡崇祯,实亡万历,初亡嘉靖”,意思是说明朝表面上亡于崇祯朝,实际上是亡于万历,而根源在于嘉靖。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因为明朝灭亡与党争有关,而党争正是始于嘉靖朝。为了争夺首辅之位,在嘉靖皇帝的默许之下,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到徐阶,权

  • 朱棣为何要隐瞒他的真实身份呢?对于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真实身份解决了吗,朱棣的七大未解之谜,朱棣戳破孙若微身份

    在永乐十年八月之时,朱棣正式下令重建南京城墙外被毁的天禧寺。他还赐给天禧寺一个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待遇,就是要按照仅次于皇宫的规格,来建造一家皇家寺院。根据《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到了永乐二十二年,因天禧寺的重建将要完工,朱棣正式将其赐名为“大报恩寺”,并亲自撰写了碑文。那么,他为什么对这座寺庙如此上

  • 万历皇帝棺椁被打开后,其古怪葬式前所未见,专家争议至今仍无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各位朋友中午好!子渊前不久曾为大家介绍了明代梁庄王墓的逸闻秘史,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就再给大家说说明十三陵中定陵的一桩古怪事。就修建时间而言,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在明十三陵中排名第十,但其规模很大,几乎与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相差无几,仅次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占地面积多达18万平方米。定陵之中葬有

  • 故宫地砖损坏,工人修复时发现600年前秘密,专家:朱棣好狠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故宫修缮地砖,故宫的砖修复视频,故宫博物院古砖修复

    据记载,朱棣派人前往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再将其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不少百姓为了寻找珍贵的楠木,多数都在山中丢了性命,因此后世一直留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另外,修建宫殿的石料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一块完整的丹陛石,当时的工人们将其从房山运送至宫里,足足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