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南宋的文人文天祥,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还有元朝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虽然出身于豪强之家,衣食无忧,他还是选择了保留自己心中的“正气”,做一个忠诚于国家民族的人,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世标榜爱国忠诚的榜样,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再如明朝的于谦,以一位文人出身的官员的身份,他却在皇帝被俘、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时站了出来,勇敢的承担起了保卫都城和领土的责任,最终成为明朝转危为安的关键人物,虽然之后受到陷害,但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优秀品质。
然而,有的读书人确实令人佩服,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读书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官职,得到一个很好的地位还有巨大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就成为了这些人做官的目的,他们往往成为国家的蠹虫,被人所鄙视。于是,考试做官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成为了很多人思考的问题,更是很多人难以认清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位读书人却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读书考试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就是张孝祥。
张孝祥是宋朝人,他出生在两宋之交,当时北宋被灭,靖康之耻发生,其父亲就逃到了南方。由于家庭没有田产,张孝祥的童年是在贫困之中度过的,这激发了他学习进步的决心。果不其然,他成绩很好,不久就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当时殿试的第一名。然而这却得罪了权臣秦桧,因为这个第一名是他留给自己孙子的,没想到张孝祥的才华太过出名,连皇帝都赞不绝口,亲自封为第一名,所以说他一开始就得罪了秦桧,然而不仅如此,他当上官员之后就立刻和秦桧干上了。
当时岳飞已经被诛杀很长时间,为他翻案甚至是讨论岳飞都成为了绝对的禁忌,一旦谈论岳飞会得罪秦桧,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张孝祥却不信邪,他根本不理睬这个潜规则,他刚刚当上官就立刻上书为岳飞辩护,不仅如此,他言辞激烈地抨击秦桧是在误国误民,更是批评宋高宗听信谗言杀死岳飞,他还坚决反对那些主和派的官员,得罪了秦桧一伙,于是不久他的父亲就被秦桧陷害入狱。
他的情况也是十分危急,得罪了权臣,自己自然处境艰难,于是就有朋友劝说他不要这样锋芒毕露,要随和一些,不要得罪秦桧一伙。没想到张孝祥十分不屑,他说道,他自己读书中进士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和权势,而是为了清除朝中像秦桧这样的奸臣,匡扶国家,洗刷耻辱,如果自己不反对秦桧难道就让他这样作威作福下去吗?
自己中进士就是为了对付秦桧这样的奸臣,像这样如此简单却又充满着现实理想的目标却比那些口中说为国为民,当官之后却一言不发卑躬屈膝的读书人不知道要好多少。
张孝祥还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不论如何他总是支持北伐收复失地,抨击那些安于现状的投降派官员,当他看到故国望断,朝廷之中毫无进取之心的时候他感叹金兵占据中原,遗老遗少都在盼望着大宋收复中原,然而现在的现实却是朝廷主和派占据优势,称臣于敌国,这样的耻辱他忍受不了。于是在孝宗时期,他在建康留守,看到南宋对金军取得大胜,他喜极而泣,见到主战派的将领他更是感叹无限,每每抒发自己的雄壮之心,这样收复故土中兴国家的心理他至死都如此。
小编认为,世人都知道南宋的文天祥,也应该了解张孝祥,他也是当时有豪情壮志如辛弃疾一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