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重臣李鸿章感动慈禧的一件事

晚清重臣李鸿章感动慈禧的一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2/9 14:26:56

晚清重臣李鸿章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李鸿章的内心世界里,有宏图大志、有精明狡猾,有委曲求全、也有铁腕毒辣

锲而不舍,力促铁路在中国修建

在晚清历史上,中国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煤、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纺织等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及信息企业,无一不与李鸿章的推动、支持有关。他所面临的,是资金的匮乏、人才的匮乏,在陌生事物面前的判断力,各种各样的阻碍以及整个知识体系所面临的软肋。

李鸿章修铁路的事情,可以说明洋务运动的艰难,也可以说明李鸿章的苦心孤诣以及坚忍不拔。

从某种程度上说,铁路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交通的范畴,它是人类改变生活观念的一个标志,是集人类想像力、创造力和挑战自然雄心为一体的里程碑。早在1863年,正和太平军打仗的李鸿章就收到上海27家英法洋行老板的联名信,第一次提出要在上海和苏州之间修建铁路,洋人们说,如果修成这段铁路,清军可以利用它攻打太平军。李鸿章把这个建议报告给了朝廷,朝廷根本就不予答复。但李鸿章一直锲而不舍,1874年清廷组织著名的海防大讨论时,李鸿章再次提出要修建铁路,那本著名的《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就曾阐述了应该修铁路的理由。见朝廷一直无声无息,只好阳奉阴违,准备在唐山的煤矿区修一条十来里长的铁路。就这条短短的铁路,也费了李鸿章九牛二虎之力。

1881年6月9日,这条十多里长的铁路终于完工了。这一天,也是英国火车发明人乔治·史蒂芬的百岁诞辰。李鸿章特地选定这一天来剪彩,真是用心良苦。很快,流言蜚语来了,说火车行驶震动东陵,而且喷出的黑烟有伤庄稼。结果朝廷下令,禁止使用火车头,运煤的车皮再次被驴马替代———中国第一条铁轨上出现了咄咄怪事,一大群驴拉着重重的车厢在铁轨上奔跑。

这一耽误,又是好几年过去了。1880年,李鸿章的老部下刘铭传就任台湾第一任巡抚。在任上,刘铭传上了一道《请筹造铁路折》,要求在台湾以及国内大兴铁路。刘铭传的奏折,是李鸿章的授意。这在清廷中重新激起轩然大波———赞成修铁路的主要是各地的封疆大臣,比如李鸿章、刘坤一左宗棠等;反对势力主要来自朝中官员,尤其是满族官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来到了京城,面见慈禧时,李鸿章送了慈禧一件“小玩意”———在慈禧所住的北、中、南海,建一条小小的铁路,由法国商人全额赞助。李鸿章真是用心良苦,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于朝廷决策者的一次铁路交通的蒙教育。不久,一条长1500米的微型铁路落成了,慈禧太后和大臣坐上了6节车厢的小火车,火车晃晃悠悠地在园内绕了一个大圈,比乘马车坐轿子更稳健快捷。经过这一次切身体验,慈禧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5个月之后,清廷终于发布第一个关于兴办铁路的正式文件。

原作者:文房掌柜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学者在线挑刺!《清平乐》引发宋史专家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以北宋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热播剧《清平乐》火了,同样带火的还有频上热搜的宋史图书话题。但这次不光是简单的“蹭热点”,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历史学者开启在线“科普”追剧模式,讲解剧集细节的同时,“挑刺”指出一些谬误,与网友实时互动。宋人用茶壶泡茶让人出戏?“打卡式”挑错模式吸睛吴钩从剧中官员头戴的长翅

  • 外族侵入,元、清朝不算中华正统?史学家给出专业定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吾为华夏之王,自宋允落幕。真正的天命之人,从大漠入华夏,为天下之主。传承百余年,传于子孙,运势已今天结束。” ——洪武帝登基诏书节选近年来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连中国都不是宋元明清与日本侵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外族入侵中原。对于中国来说,入侵

  •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有多耻辱,超乎常人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一来,金国占领了燕京,灭了辽国,金人表示燕京归金国所有了,经过宋、金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北宋一再退让后,最后金国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北宋除了把每年原给辽国的40万岁币转给金国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国,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国这

  • ​甲午战争,清军阵亡4万人,你们知道日军伤亡多少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9世纪末对于晚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整个19世纪后半期,战争伴随着变革,不断的在晚清展开。但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清是始终萎靡不振的。无论是与英国,法国还是日本,晚清总是在对战中落败。不平等的条约一个接一个的签订,晚清朝廷步步退让,是保存实力,还是强弩之末?答案似乎逐渐明确了起来。事实上在

  • 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擒、绝粒自尽而亡,朱元璋:他的妻子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367年10月,徐达攻破平江城,生擒张士诚。在押解回南京时,徐达特意派张士诚的亲信李博生陪同,以防不测。当李博生发现张士诚坐在囚车里时,他哭得说不出话来,叹道:当初,我们18个兄弟聚众起义,攻入高邮城。面对百万大军,我们也不怕。吴,拥有数十万大军之后,你贪图享乐,狂妄好色,完全忘记了高邮的危险。现

  • 清官回乡运十箱金子,乾隆得知后,再赏十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画像相传孙嘉淦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没有存下什么家产。他告老还乡时怕被乡亲们笑穷酸,载运十几箱砖头返乡充场面,这事被人举报传到乾隆皇耳里,乾隆反倒又赏了他十箱金子。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谥文定,祖籍山西。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除了清廉以外还以直言敢谏著名,在乾隆皇

  • 魏璎珞第一次服侍乾隆,为何要在阁楼上?这智商,很多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多长的时间中,多少的古代影视剧出现,而在这些影视剧中大多都是讲述的清朝事情,这便是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是距今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当人们去考证历史的时候也是最为接近,表现出来的时候也是比较容易的还原历史真相。然而就拿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延禧攻略》来说,其中的女主角魏璎珞第一次服侍乾隆,为何要在阁楼上?这智

  • 以贸易换和平——北宋用“货币战争”克制了强大的辽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宋辽金,北宋货币演变的原因及评价,南宋与金朝的贸易

    引言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峰的北宋王朝,虽然无力依靠军事手段有效压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却善于利用自身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对周边民族施加巨大的影响力,将文化经贸活动作为调节民族关系的重要工具和辅助 手段。从宋辽之间持续近百年的互市情况来看,与武力压制相比,经济力量的影响无疑程度更深,影响面更大,

  • 生前饱受慈禧虐待,死后惨遭盗墓开膛,孝哲皇后尸身百年不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傍晚,紫禁城内撕心裂肺的哭嚎声打破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内的宁静,哭声经由同治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内传出,此时的养心殿内,两位皇太后正襟危坐,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痛哭失声,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默默垂泪,而跪在地上哭泣的则是同治皇帝的后妃以及宫中服役的宫女和太监,能让这些人一起痛

  • 亦非阴鸷之谋、徒以恃宠溺爱—明宪宗万贵妃和纪淑妃的那段史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英宗在权宦王振的撺掇下,仓促出兵征讨入寇的瓦剌,临出征前,英宗册立只有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安定京师。当年八月,英宗在于土木堡之役中战败被俘,五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大明社稷危在旦夕。情势万分紧张之际,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群臣们奏请孙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