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这3位皇帝,只有他才担得起1个“仁”字

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这3位皇帝,只有他才担得起1个“仁”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37 更新时间:2024/1/17 3:03:41

这一次宰执大臣们直接被带进了皇帝的寝宫,大内福宁殿西阁。

韩琦等人被眼前所看到的景物惊呆了。这是天下共主的房间,可是幄帘之内,只铺着颜色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这时仁宗已经醒了过来,看他们不住地打量,很平淡地说。“朕居宫中,自奉止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

诸位相公,想想平日里豪奢度日,可有愧吗?

仁宗的病情稍有起色,到三月时,他可以临朝视事了,还主持了他在位期间的第13次科考。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他又熬过了一劫,直到三月二十九日的晚上。那一天仁宗很正常,白天里饮食起居和平时一样,直到睡下。半夜时他突然间坐了起来,内侍赶紧上前扶住,他已经说话不连贯。像是预感到了什么,他直接吩咐去请皇后来。皇后来时,医官已经抢救,仁宗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手指着心口,满脸的痛苦。

百般医治无效,快到凌晨时分,他终于在自己长年居住的福宁宫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死了,这时人们发现,那一天是晦日,整整一夜都看不到月亮……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18位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人,关于他的评价,我想应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关于“仁宗”的,因为他是一个皇帝。这部分在宋史的《仁宗本纪》里归纳得非常客观,不妨借用。

在位四十二年

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这是千真万确的评语,无论谁有什么独特的见解,都无法抹杀赵祯作为“仁”宗的唯一性

遍阅史书,历朝历代中还有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

元仁宗孛儿只斤,名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个人可以被忽略,不说蒙古人在统治制度上的各项缺陷,只说他本人,从哥哥的手里接过皇位,答应再传给侄子,可死后即位的还是他自己的儿子。言而无信,连做人都不够格,谈什么“仁”?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10个月,能为天下作出什么贡献?史书里说他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对不起,这真是搞笑,休息10个月能让民间喘上几口大气?

清仁宗顒琰,姓爱新觉罗,他在位期间,天理教、白莲教遍地烽火起义,更有一介平民在皇宫门口刺王杀驾,随从的100多个侍卫居然都没有反应,只有他的本族亲王出来救命。当皇上当到了这个份儿上,基本上可以遗笑千古。

唯有宋仁宗赵祯,死时开封城内军民百姓罢市同悲,数日不绝,连乞丐和小孩儿都买了纸钱,到皇宫门前焚烧痛哭,他们哭的不止是一个封建皇帝,更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父亲兄长。就连辽国皇帝都珍藏他的遗像,“奉其御容如祖宗。”

仁者未必无敌,但会一直留在人们心里

另一方面,赵祯让人怀念的是他作为人的那一面。记得在开篇时,我曾经将他的整个人生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句,他是个不知身在苦难中的孩子。

因为他在锦衣玉食的童年里,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连她死时都没能及身相见。成为了他一生中的至痛;

第二句,他不知道自己活在繁华幸福中。贵为有史以来最富足王朝里最繁华时期的帝王,他一生节俭,不仅卧室中那样朴素,就连饮食一直也很简单。史书记载,某次宫廷内宴,有一盘时鲜,乃是28只螃蟹。仁宗问,每只多少钱?

回答,每只一千钱。仁宗当时大怒,一直警告你们不要太奢侈,总是不听。一下注即是28千钱,让我怎能吃得下去?那顿饭,从始至终,仁宗没动过一只蟹。

他这一生,尽管手里的钱不计其数,可是里忧外患,没有安宁,他从来就不敢乱花一文钱,没敢像他的父祖那样,兴建过哪个超级宫殿。说到这里,我的眼前总是闪过宋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每每沉思,觉得每一个皇帝的性情遭遇,都在相貌里表现了出来。比如开国之君赵匡胤,他端坐在皇座上,双目微闭,暮霭沉沉,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那是一位胸怀万物,睥睨天下,举重若轻的人;

宋太宗赵光义是立像,他双手笼在袖里,身姿端凝,微微含笑。显得文质彬彬,大有理想。真是一位看上去温文有度,勤于治国的好领袖。不管他做到了哪一步,至少很努力;

宋真宗赵恒宽眉美髯,喜气洋洋,一生中逢凶化吉,没有灾殃,或许真的是来和天尊转世,让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管他生不生病,一直都很适意;

再看仁宗赵祯,他身穿一领红袍,端坐在皇位上,身子微微前倾,肩膀有些耸起,显得体质虚弱,思虑过度,最让人痛惜的是他的眼睛。宋朝18帝里只有这一双眼睛至清至纯,就像个孩子一样凝望着很远的地方。这是他一生的真相。

皇帝只是他的职业,他从来没有盼望过当,也没有当出来乐趣

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尽管身处世间最诡诈机变的权力漩涡中心,历经42年的风霜雪雨,也一样没法改变他善良、宽厚的性格底蕴。

他是一个异数,在中华五千年冷酷无情,唯力是视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天字第一号案:蓝玉谋反案,真的是因为谋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赶走了御史。他还在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这些行为让太祖十分不满,曾多次责备他。蓝玉对太祖的不满和不敬也日益明显。太祖原本想封他为梁国公,但由于他犯错而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

  • 东汉末年,曹操能北征乌桓,为什么西晋统一以后,反倒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时期是指西晋后期八王之乱后,中原地区汉族实力锐减。五个胡人部族:匈奴,羯族、羌族、氐族、鲜卑,进入中原汉地,大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中原地区十室九空。五胡乱华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大浩劫。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的事情呢? 五胡乱华地图 第一,晋朝得国不正,不得人心,国力衰弱。众所周知,西晋

  • 明朝皇室以五行命名,其所用金属偏旁文字有些在明朝前已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儿子一共有26人,在他兴致所到时,他给自己这26个儿子中已经有了子孙后代的人敲定下了一系列的辈分。朱元璋几乎为自己每个儿子的后代都敲定下了20个辈分,供他们子孙后代的20代人使用。为了可以让子孙千秋万代,他给子孙利用玄学“五行相生”的原理,要求子孙的名字必须含有对应的五行。前几代还好,但是他

  • 唐朝两次科考舞弊案点燃“牛李党争”之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奇案,唐代科举最大作弊案,牛李家族

    文:枯木 党争是指统治者阶层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政治利益,自行拉帮结派,勾结成利益集团,对异己人士或其他团体进行攻击争斗的行为。党争的结果,使得朝廷官员因派系对立,相互排斥,互相排挤;彼此倾轧,争权夺利;任人唯亲,吏治废弛;政治混乱,运转失灵;腐败严重,国力削弱;从而出现巨大政治危机,往往是导致朝廷覆

  • 王阳明和王学,在议礼之中其实一直是世宗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阳明学习了哪些知识,王阳明对百姓做了什么,王阳明为什么会被推崇

    王阳明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为人处事十分有原则,心中一直在惦记着之前江西出行的封赏事宜,但是因为迟迟没有落实,他也提高了自己的戒备心理,一直没有继续后面的行动。后来君主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且给了他相关的惠利,王阳明这才开始赴命。王阳明掌握权利之后,在很多事情上都亲力亲为,有很清醒的理政思维,在处理地

  • 唐代数量众多的舞马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管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会跳舞的马叫啥,马镇舞马,唐代牧马图

    舞马雄健的姿态与大唐盛世的晚宴形成了鲜明的映衬,象征着大唐的辉煌与繁盛。 透过这首来自盛唐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舞马在唐代流行的盛况,并且 舞马已经成为了当时贵族之间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植所撰写的献文帝马表中就有记载,对于舞马的要求“形法应图,善持头尾”。由此我们便足以见得,

  • 唐朝有个厉害女人,李世民也怕她三分,朱元璋因她才恢复殉葬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宁妃为朱元璋殉葬了吗,李世民殉葬妃子名单,唐朝最传奇的人物

    可到了明朝时代,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又重新恢复了殉葬制度,朱元璋这一做法,自然受到许多后世学者的口诛笔伐,但朱元璋自己难道不知这种制度太残忍吗?他为什么要恢复这种殉葬制度呢?说来还跟唐朝一个女人有关。朱元璋能从一个讨要的乞丐做起,一直做到明朝开国皇帝,自然有过人的本事,据说朱元璋最喜欢读的书就是《资

  • 天策府——玄武门之变后,第一时间被废除的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天策府历史简介,天策府项目信息,唐代设置了哪些大都护府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

  • 宋朝的官就像临时工,一把手还不如通判,包拯和岳飞到是有点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有首辅的说法吗,宋朝官职和今天对照一览表,宋朝大臣都是什么官职

    唐朝开始这种官制就以经开始在用了,到宋朝时用的比较完美。在宋朝官是用来记算挣多少钱的,职位是一些虚的,差遗却是真正实权的。我们一个一个的说说。先说一下官,在宋朝官分品级,一品的中书令,二品的太尉,三品的正奉大夫,四品的太常卿,五品的诸中大夫,六品的奉直大夫等等,职也分很多种,比如学士等就是一种学术的

  • 明太祖去世后,朱允炆为何将祖父匆忙下葬?给朱棣留了造反的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明史》中关于建文帝削藩的记载。靖难之役中,朱棣起兵造反就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各地藩王还未入京,就将先帝下葬。”朱棣打出这个旗号,就是说朱元璋死的不正常,是被朱允炆给谋害的。当然这是朱棣胡乱编造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只是为了给夺位找个理由。那么建文帝为何没有停尸七天,就将祖父给下葬了呢?其实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