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帝在位期间,为何两次意图废黜皇后之位?

顺治帝在位期间,为何两次意图废黜皇后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34 更新时间:2024/3/7 23:27:45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先后立有两位皇后,然而却又先后两次意图废黜皇后之位。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两次废后的过程和结局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顶着群臣压力强行废后

清初时期,在满蒙联姻的大背景下,清朝皇帝的后妃多有出自蒙古贵族者,而蒙古科尔沁部作为清朝(后金)征服蒙古各部和入关的一大助臂,更是清朝(后金)皇帝联姻的主要对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一任皇后,便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

顺治帝即位时年纪尚幼,因而朝中大事主要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随着顺治年岁渐长,多尔衮又担负起了为其挑选皇后的责任。在满清皇室与科尔沁部联姻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多尔衮与科尔沁部关系本就密切,因此最终选中了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

顺治帝即位时年纪尚幼,因而朝中大事主要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随着顺治年岁渐长,多尔衮又担负起了为其挑选皇后的责任。在满清皇室与科尔沁部联姻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多尔衮与科尔沁部关系本就密切,因此最终选中了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

吴克善与清朝皇室的关系可以说极为密切,他迎娶了皇太极第四女,又将妹妹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和布木布泰(即孝庄太后)先后嫁给了皇太极,因此吴克善乃是顺治帝的亲舅舅,他的女儿便是顺治帝的亲表妹。

婚事敲定后,吴克善于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将女儿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布木巴送到京城,同年八月十三日,顺治帝与博尔济吉特氏成婚,并正式册立其为皇后。

不过,顺治帝的皇后虽然是多尔衮选的,但多尔衮却并未等到顺治帝成婚,便于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薨逝。而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及其政敌便立即开始了对多尔衮的清算,最终多尔衮被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而皇后也受此牵连,成婚不久便与顺治分宫而居。

顺至十年(1653年)八月,在完成对多尔衮一派的清算后,顺治开始谋划废后,消息传出,冯铨、陈名夏、成克巩、张端、刘正宗等大臣随即便以废后乃皇帝失德污点为由劝谏,但顺治帝却明确表示皇后“无能,故当废”,并对群臣严厉申斥。

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下旨降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次日,礼部尚书胡世安和侍郎吕崇烈、高珩再度上书劝谏,顺治帝便让诸王贝勒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共议废后之事。

然而,还没等商议出结果,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便上奏,“女子无才便是德,怎能用皇后无能这个理由废后?如果觉得皇后不合心意,完全可以仿旧制选立东西二宫来处理宫务,让皇后自己带着就行,何必落下废后的名声。”

八月二十九日,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瑃、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等再度合疏上奏,但顺治帝却明确表示要废除皇后,并申斥众人“明知有旨会议,渎奏沽名”。

同年九月一日,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诸王大臣上奏,请求按孔允樾的意见,以“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建议“选立东西两宫”。但顺治帝却明确表示,我不介意留下废后恶名被人视为失德之君。

顺至十年(1653年)九月五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上奏,表示皇帝你下旨吧,我们按照旨意行事就是了。顺治于是给出回应,“废后之事,朕非乐为,但容忍已久,实难终已,故有此举,诸王大臣及会议各官,既共以为是,著遵前旨行”。于是,博尔济吉特氏正式被降为静妃。

关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的原因,废后诏书中表示原因有三:一是皇后是多尔衮所选,并非自己的意愿;二是大婚后两人便不合,已经分宫居住三年;三是皇后不够贤良淑德,无法统领后宫。

孝献皇后行状》中给出的理由则有两个:一是皇后确实容貌秀丽,但却妒心极重,凡是看到后宫漂亮妃子,便“欲置之死”,且经常与皇帝吵架,严重干扰了皇帝的私生活;二是皇后太过奢侈。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想要废后但最终失败

顺治帝废掉第一任皇后之后不久,礼部便于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二十四日建议顺治重新册立皇后,顺治便诏令群臣商议后再上奏。十月初六,群臣建议在满洲、蒙古扩大筛选范围,重新选出让皇帝满意的皇后。

不知是群臣有意为之,还是受到了孝庄太后的影响,在经过长达数月的筛选后,选定的新皇后仍然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即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孝庄太后侄孙女、前任皇后堂侄女),而且一口气便选了姐妹两人。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初三,顺治帝皇帝最终敲定,以绰尔济第三女为皇后,第四女为妃,并由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礼部侍郎渥赫、理藩院侍郎沙济达喇等往行聘礼。次月,正式举行册立皇后和妃子之礼。

孝惠章皇后入宫之后,倒是过了两年清净日子,但随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二日,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入宫,孝惠章皇后的命运就此发生改变。

董鄂妃入宫之后极度受宠,进宫仅月余便由贤妃晋封为了皇贵妃。即便如此,顺治帝仍然不满足,还想着更进一步,于是又开始筹划废后事宜。

顺治十四年(1657年)冬,顺治帝对外宣称,孝庄太后病体沉重,董贵妃废寝忘食朝夕侍奉,而孝惠章皇后非但没有亲自前去侍奉,甚至也没有派人前去问安,于是便打算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为由,诏令群臣议论废后事宜。

董贵妃得知消息后,知道这是顺治帝为了将自己扶上皇后之位,这才打算再度废后,便在顺治帝面前长跪不起,“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千万勿废皇后也”(《端敬皇后行状》),顺治帝这才暂时放弃废后。

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顺治帝又诏谕礼部,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为由,要求“将皇后位号及册宝照旧外,其应进中宫笺奏等项,暂行停止”。此举等于是保留了孝惠章皇后的皇后之位,但却废除了其统领后宫的权力。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二十五日,由于贵妃董鄂氏的强烈反对,以及孝庄太后的维护,顺治帝无奈只得放弃废后,并面奏皇太后“念皇后方在冲龄未娴礼节,且皇后素切眷爱慈谕宽仁敬,当遵奉嗣后中宫笺奏等项,著照旧封进”,又恢复了皇后统领后宫的权力(《世祖章皇帝实录》)。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逝。次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直到此时,孝惠章皇后这才艰难保住了皇后之位。

康熙帝即位之后,孝惠章皇后被晋封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仁宪皇太后,移居慈宁宫。此后,孝惠章皇后又在宫中度过了五十二个春秋,且与孝庄太后、康熙帝相处融洽,倒也算享受了一段时期的天伦之乐,直到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冬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标签: 意图期间皇后

更多文章

  • 豪格取得众多支持,为何最终即位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支持

    因生前没有立储君,清太宗皇太极崩逝后,引发了皇子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此时豪格已经34岁,不仅手握正蓝旗,且取得了正黄、镶黄两旗的支持,就连手握正红、镶红两旗的代善和手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一定程度倾向于他,但最终豪格却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坐上皇位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历史

  •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怎样的?他在哪些地方任过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哪些地方,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初年名臣,在影视剧中康熙曾激动的对满朝臣子说:“这是天下第一廉吏。”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怎样的呢?于成龙的一生都在哪些地方任职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

  • 多尔衮究竟是如何把豪格扳倒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究竟

    说起多尔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和孝庄太后的情史纠葛,特别是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和宁静饰演的孝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多年后再回想起整部《孝庄秘史》,失去皇位、失去兄弟、失去爱人、失去生命,可以说一生空空如也的多尔衮,最是让人心疼......可现实中的多尔衮,却是一个

  • 明朝一起泰州疑案,许巡按是如何判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疑案,泰州,判决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泰安州有一富豪王元起,平日里贪财好色、仗势欺人。当时,有邻县佣工李进贤,带着妻子方氏到泰安讨生活

  • 土木堡之变导致哪些恶果?对明朝历史走向产生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恶果,导致,土木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兵分四路南下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结果于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所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那么,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对明朝的历史走向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

  •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被作者罗贯中遗忘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演义,三国,作者

    有哪些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遗忘的历史猛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其中五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实在太大,而其描写又是“七分真三分假”,因此不免让大家将小说误作历史。《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为了突出其中的主要人物,难免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结果便导致不少

  • 明朝有多少开国功臣有丹书铁券?其中绝大多数下场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丹书铁券,下场

    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国功臣其实不少,朱元璋先后封了(包括追封)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等一百五十位功臣,

  • 大明战神朱祁镇被抓之后 于谦为何不立朱见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大明,战神

    对于谦和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

  •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忘恩负义之人 朱祁镇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昏君,忘恩负义

    还不知道:朱祁镇是什么样的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的皇帝大多数都是饱受争议的,这些皇帝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来说,的确是有点特立独行了。而明朝的英宗皇帝朱祁镇更是此中翘楚,他的受争议程度在明朝这十几位皇帝中绝对是属于前列的,千百年来,关于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的

  •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殉葬,嫔妃,美人

    朱元璋下令嫔妃都要为他殉葬,那么张美人为何可以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当朱元璋的女儿自己的父亲要那么无辜的女人去死的是时候,她感到非常震惊。她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妃嫔和亲属要在丈夫去世后就随他们而去。她想到这些无辜的女性要陪葬,心里感到十分不公,便决定向她的父亲陈述她的看法。朱元璋被女儿的话吓到了。他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