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后救命稻草,大明因他多活二十年,崇祯若用好明朝必不会亡

明朝最后救命稻草,大明因他多活二十年,崇祯若用好明朝必不会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2/29 21:17:57

这个人就是明末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帝师孙承宗。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陌生,不过他的学生比较有名,大名鼎鼎---蓟辽督师袁崇焕(一炮轰死清太祖努尔哈赤那位牛人)。袁崇焕在明朝天、崇祯年间镇守边关多年,名声在外,有他在,后金军(后来的清军)几乎无法进入关内一步。有这么厉害的学生,老师自然也是很厉害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孙承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年中举。后随大同巡抚房守士随行赴任,得以一窥边疆形势。此后他便与边境结下不解之缘,研究边境地理状况,结交豪杰,与戍边将士探讨军情,同吃同住,俨然把自己定为戍守边关的朝廷要员。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此战明军惨败,东北的努尔哈赤趁势崛起,当时的孙承宗虽然感到义愤,但碍于职责所在,无法去边关,只能听之任之。后来明朝内部发生小规模动乱,先是万历皇帝驾崩,后泰昌皇帝即位。本来孙承宗是泰昌皇帝朱常洛做太子时的充日讲官,辅导太子学习,太子登基称帝,孙承宗可以以帝师的身份入朝参政了,可惜朱常洛登基一个月就驾崩了,之后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孙承宗继而就做天启帝的老师。凭借帝师之尊位,很快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广宁丢失,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撤职,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任。因与辽东新经略王在晋意见不同,孙承宗既因此自请行边,提出了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除此之外,孙承宗还招募组训十几万辽军,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守卫东北防线,明末著名的袁崇焕、祖大寿、满桂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孙承宗发现任用的。经过孙承宗的打理,后金军不敢轻易抢劫挑衅,边关形势一片大好,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大有光复辽东之势,这条被孙承宗搭建起来的防线就是著名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这条防线的形成改变了明朝万历、泰昌、天启年间被后金军穷追猛打的态势,明军开始以守为攻对后金军形成合围之势,如无特殊情况,后金军就会被明军蚕食消灭,可惜意外还是发生了。

先是魏忠贤掌权,孙承宗、袁崇焕等先后去职,当然这并没有辽东的整体大局。接着崇祯皇帝登基,重用袁崇焕又在一年之后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崇祯之所以对袁崇焕下这么大的狠手,一方面对袁崇焕已经不再信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孙承宗和关宁铁骑的存在,对于孙承宗,崇祯是非常信任的,非常尊敬的,毕竟是两朝帝师。袁崇焕死后第二年,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等地,上书崇祯关内外政事,崇祯全部采纳,又加孙承宗太傅,兼领尚书的封路,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又赏赐蟒服钱币等。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年七月,明朝将领高第尽撤宁锦防线,右屯、大凌河等城被毁,孙承宗派人对其进行重新修筑,但不久之后清军却突然来围攻。孙承宗赶赴锦州,派遣吴襄、宋伟前往救援,而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师的日期,导致吴襄、宋伟在长山被清军大败。朝中大臣于是责怪孙承宗修复旧城导致失败,丧师辱国,孙承宗被迫辞职,此后便再也没有被启用(天启朝孙承宗被撤职还能被启用,崇祯朝孙承宗去职就再也起不来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围攻孙承宗住所所在地高阳,经过激烈激战,孙承宗不幸被俘,清军鉴于经常在东北吃孙承宗的苦头,对于这个令他们头疼的敌人很是尊敬,准备劝降他,孙承宗自然不肯,对此,清军出于对他的尊敬仍然不打算杀他,既然留是留不住又不忍杀他,便准许他自尽,得知消息后,孙承宗慨然赴死,时年76岁,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战死,没有一个投降的,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孙承宗死了,明朝也在他死的六年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关于明朝的灭亡,历来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崇祯用人不当,有的说明朝打仗缺钱。在本人看来,明朝真正出事并不是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在这三朝的时候,没有农民起义,虽然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闹事,但辽东地区在孙承宗等人的努力下,大有光复之势。遗憾的是,自从崇祯当了皇帝,这大好的形势就发生了改变,先是用人出问题,袁崇焕杀毛文龙固然失去制约后金的战略要地,但好歹袁崇焕是有两把刷子的,说杀就杀了,太武断了。没了袁崇焕,还有孙承宗,就因为一次意外的失败,把孙承宗彻底打回老家,永不再用。孙承宗一死,辽东地区便失去了对清军的优势,大批优秀的将领或战死或投降,明朝的东北彻底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说完了东北,再来说说导致明朝灭亡的农民军吧,本来依靠明朝自身的军事实力足以彻底消灭农民军,在这方面上,崇祯皇帝虽有用人失察,但基本上能搞定,可是农民军一被平定,清军就又来捣乱,两者配合着来,结果崇祯皇帝拆东墙补西墙,没有了孙承宗就把镇压农民军的将领调到北方打清军,农民军之后就死灰复燃。明军两线作战,疲于奔命,再加上天灾不断,朝廷越打越穷,农民军越打越多,明朝怎能不亡?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乎其微,但放在合适的位置就可能起到扭转全局的作用,毫无疑问,孙承宗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崇祯用人得当,再给孙承宗几年时间,使清军不敢南下,那么依靠明军强大的实力,全力剿灭农民军也不是不可能的,消灭了农民军就可以减轻点百姓赋税,之后再使用孙承宗的“辽人守辽土”的做法,慢慢蚕食满清,也许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更多文章

  • 明朝最废物皇帝,不懂朝政乱用人,不懂军事瞎指挥,葬送一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皇太孙朱雄英爬出棺,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老梁讲明朝历史40分钟

    大家好,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明朝,汉族最后一个王朝,他在公元1664年轰然倒塌。清朝之时,民族矛盾尖锐,底层民众都是奴才,完全没有地位可言。那么明朝灭亡是谁导致的呢?今天猩猩就在这跟你聊一聊这个让明王朝灭亡的人,希望您能喜欢。说起明朝灭亡的人,大家都心里有自己的人选,有人说是朱元璋埋下的伏笔,

  • 集古雅玩之宋朝钱泉——太平通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与宋钱有着不解之缘,共收下宋钱十枚有三,字体繁、篆相间,材质金、铜皆有。此等钱泉,本为无意所收,时在17年末,与乡下小集闲适,奈缘分所致在无意间停在一小摊前,摊上满目狼藉,但有几枚铜钱颇为引人注目。于是便喜得此枚太平通宝。所谓太平通宝者,有数此在各个时期铸造为钱。而最为难得者莫过于年久之宋朝太平兴

  • 朱元璋杀伐无情,却在外出巡查路上被一个老太太辱骂,还乖乖给老人道歉并封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被郭子兴提拔后很多人私下不信服朱元璋,也是汤和鼎力支持自己的兄弟全力帮扶,然而这样一个亲兄弟都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足见洪武皇帝有多么的无情。朱元璋虽然无情但却有义气,尤其是对自己身边因战功而死去的功臣,战后、建国后都给予了相应的嘉奖。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个人却被疏漏,这个人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以

  • 文天祥等宋元诗人为啥都喜欢陶渊明?其实他们是有心杀贼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以史为鉴2022-12-25 12:19河北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已关注中国的古代诗词都是遣词造句,千辛万苦“推敲”得来,因此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名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名句。但是你可见过,古代诗人一首诗开篇就直呼“我爱陶渊明”这样的大白话诗句?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本期 @以

  • 赵匡胤带头给一块三行字的石碑磕头,才确保宋朝3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作为宋朝第一位皇帝,出生于公元927年,地点就在河南洛阳的夹马营。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长大之后也加入军队成了一名军人。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结识了29岁的柴荣,遂北投邺都郭威的部队,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两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谊。公元951年,郭威代汉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已经成为禁

  • 为什么赵普进得了宋朝昭勋阁,却进不了明朝名臣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青史人物面面观青史人物面面观2022-01-20 10:07历史领域爱好者已关注他是宋朝开国的元勋,是三度拜相的社稷良臣,是名列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他在宋朝初建时,可以说是立下了非常之功。但因为他隐藏至深的野心和视野狭隘,也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悲剧。今天,我们就走近赵普,来看看这位古代

  • 岳飞被冤死后,其妻儿的下场如何?儿子被杀,小女儿的遭遇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岳飞是回民吗,赵构晚年后悔杀岳飞没,岳飞野史秘闻完整版

    岳飞被害后他的妻儿下场如何?儿子冤死,最惨要数它女儿。英雄岳飞的临终境遇有多惨?大儿子岳云被害身亡,就连妻儿也难逃秦桧的毒手,他的后人最终下场如何?又能否沉冤得雪? 岳飞 岳飞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岳飞极其注重家教‘‘遇诸子尤严’’对这几个子女教育极其严格。宋朝酒文化兴起,瓦舍酒楼林立,可岳飞让孩

  • 苗人世界里的汉人,生活在现代的明朝人,600年前朱元璋的棋子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是纯正的汉人吗,朱元璋怎么成为汉人的,朱元璋与南京历史

    为何汉人会偏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这还要从600多年前说起。1368年正月,40岁朱元璋在动荡的乱世中扫除了其他起义军后在应天府正式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同年7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逃,中国大一统逐步完成,只剩下最后的几枚钉子,其中就有一枚非常强硬的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由于云南特

  • 捐宅兴学贵天下,北宋慈善第一人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除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名臣,他所创办的义庄、义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划粥断齑,忧乐天下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初年,2岁丧父, 孤儿寡母,为求生

  • 朱元璋的酷刑有多恐怖?最残忍1招曝光:不见血,却无法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发明1种刑罚,不会溅血却能把犯人吓坏。(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图库)明朝时代著名的刑罚就是“贴加官”那是什么呢?“贴加官”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这种刑罚不会在受刑者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一般用于审问官员,不对外开放。《雍正王朝》原班人马打造的电视剧《李卫当官》中,那个县捕头就对李卫的老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