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大唐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61 更新时间:2024/1/23 19:31:03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

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欲废太子李承乾,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因是废长立幼,有悖于封建伦理,怕大臣们反对而内心犹豫不决。一日散朝,他留下李治、司徒(宰相)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jì]等人后,抽佩剑要自刎。

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人,又说钜鹿郡人。

长孙无忌见状大惊,忙问太宗想干什么,太宗回答说,我欲立晋王(李治封号)为太子。长孙无忌听后,忙跪下说:“谨奉诏。”并回头对房玄龄、李勣[jì]说,谁不同意便斩了谁,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太宗的做法。房玄龄、李勣[jì]见状,也表同意。

太宗见几位大臣不反对自己的意见,心中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赶忙站起来对李治说:“你舅舅已答应立你为太子了。”原来长孙无忌之妹是唐太宗的皇后,而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故李治称长孙无忌为舅。

李治当太子不久,唐太宗又觉得不妥,想废掉他立梁王为太子,找长孙无忌商议此事,长孙无忌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李治之能保住太子地位并能顺利继太宗位为皇帝(高宗),实赖长孙无忌之力。

可是李治当了皇帝不久,却听信武则天和徐敬宗等人谗言,流放了长孙无忌,并逼令其自杀。这件事不仅在当时,就是过了几百年之后,到了《旧唐书》作者生活的后晋时期,人们还在为长孙无忌的被害鸣不平。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唐朝初年宰相、外戚,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同母兄

《旧唐书》作者在《长孙无忌传》之后,评论说,对长孙无忌的被杀,

“至今天下哀之”。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长孙家为世代显宦,其父长孙晟为隋代右骁卫将军。长孙无忌自幼好学,博涉文史,有筹略,因其妹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妻,故长孙无忌自小与李世民友善。隋末农民纷纷起义,李渊、李世民父子也乘机举大旗,反抗隋的统治。

当李渊大军从太原起兵后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时,长孙无忌谒李渊父子于长春宫(宫址在今陕西句邑),被李渊授与渭北道行军典签,常从太宗征伐。后除刑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626年,玄武门之变时,他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谋划,率兵杀李建成、李元吉,为太宗当皇帝立下大功。

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由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太宗继位后,长孙无忌以功封左武侯大将军。627年转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同年,拜尚书左仆射。为相后,深受太宗信任,是贞观时期主要谋臣之一。

长孙无忌为相不久,突厥可汗与唐朝联盟,但其内部却“政教素乱”。这时唐朝廷内一些人便向太宗建议,趁突厥混乱之时,派兵去征讨,太宗对此犹豫不定。

长孙无忌说:

“今国家务在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现己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边,臣不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意思是说,国家现在应减少军事行动,只等敌人来进犯时,方可出兵还击。现在突厥国内局势混乱,一定不能再来侵犯我们。如果我们率兵深入突厥腹地,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好。不如遵守协议,按兵不动为好。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才避免了一次非正义战争。

《唐律疏义 》唐初统治者曾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

长孙无忌还亲自参与并主持了我国历史上最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义》一书的制定工作。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十分信任。一次有个大臣上表给太宗,说长孙无忌权势过大,太宗便将此表给长孙无忌看,并对长孙无忌说,我与你虽为君臣,但彼此间凡事勿疑,如果我不将听到的话告诉你,君臣之间心情则无法沟通。

说完太宗便对百官说:“我的孩子都太小,长孙无忌对我实有大功,现今重要事情,我都与他商量,我是把他当孩子一样看待。”充分表示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但长孙无忌仍以“盈满为戒”,曾多次向太宗要求辞去机密,表示不参与一些机要事情。他妹妹长孙皇后也为此向太宗请求。643年唐太宗将长孙无忌等人画像放在凌烟阁。

文德皇后长孙氏 ,鲜卑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

649年,太宗病重,引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入宫,遗命辅政。太宗语重心长地对褚遂良说:

“无总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尔辅政后,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总。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表现出对长孙无忌日后命运的担心。

高宗即位后,开始时对长孙无忌还很尊重,拜长孙无总为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多次赏赐他。长孙无忌每次都固辞不受。当时一些人见高宗如此尊重长孙无忌,纷纷前来捧场。礼部尚书许敬宗,是个无耻之徒,曾几次劝长孙无忌接受高宗赏赐,但每次都被长孙无忌呵退。

655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但怕长孙无忌反对,便先向长孙无忌打招呼。高宗谈了几次,长孙无忌都认为不可。高宗见长孙无忌这关过不去,

“乃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绵五车,以悦其意”。(《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武则天母亲杨氏又几次到长孙无忌家,请长孙无忌答应此事。许敬宗也几次找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答应,但都被长孙无忌“厉色折之”。高宗没法,只得将此事公开,找来长孙无忌、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褚遂良说:“武昭仪有令德,朕欲立为皇后,卿等以为如何?”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

长孙无忌见状说:“自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后,先朝(指太宗)托付褚遂良,望陛下问其可否?”褚遂良也不同意这种做法。高宗不顾众人反对,终于在该年中历9月乙酉(公历11月2日)废玉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对长孙无忌十分恼恨,认为长孙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帮助自己,不是自己人,要除掉他。659年,许敬宗揣摩到武则天欲害长孙无忌之意,便让其同党上封事给高宗,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伙同长孙无忌谋反。

高宗不去调查和分析,命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将长孙无忌逮捕。许敬宗在逮捕长孙无忌后,对高宗说有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高宗听后颇有感慨地说:

“我家不幸,亲戚中颇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百姓。”(《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这里说的高阳公是太宗之女、高宗之妹,他嫁给房遗爱为妻,后因与房遗爱一起谋反,房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被赐死。

高阳公主,陇西成纪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生母不详

见高宗如此说,许敬宗怕高宗是长孙无忌亲属下不了毒手,便鼓动说,房遗爱是个乳臭小儿,与高阳公主这样的女人谋反不会有结果。而长孙无忌则不然,他是与太宗打天下之人,众人服其智;他又做了三十年宰相,百姓畏其威。他这个人,威能动众,智能服人。

如果长孙无忌事一泄露出去,将引来麻烦。高宗也感到此事棘手,流泪说:“我不忍心惩处长孙无总,让后代良史说我因不能和亲戚搞好关系以至于此。”

许敬宗却一心置长孙无总于死地。他见高宗仍在犹疑,下不了处死长孙无忌的决心,又以汉文帝杀薄昭为例来说服高宗。

他说长孙无忌同薄昭一样都是帝舅,又都对朝廷有大功。但汉文帝在薄昭犯杀人罪后能穿着丧服带着朝臣到薄昭家中杀了他,后代良史也不认为汉文帝错。

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今长孙无忌忘先帝之思,舍陛下至亲,反叛朝廷,同薄昭的罪过比起来,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长孙无忌之罪可灭族,陛下就不用犹疑了。

在许敬宗鼓动下,唐高宗没经审问,便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将其流放于黔州、将长孙无忌的儿子秘书监附马都尉长孙冲等除名流放于岭外。许敬宗又与吏部尚书李义府派大理寺正袁公瑜去黔州,重刑拷打长孙无忌,让他交待“造反”事实,并通令其自杀。

拙文一篇,文笔不成熟,恳望列位看官见谅或赐教。谢谢!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更多文章

  • 明代皇帝朱由校,传位给弟弟朱由检,是因为前者没有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帝朱由校和朱由检,朱由校的五弟是朱由检吗,江山风雨情朱由校临终托付朱由检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就死了,临死前传位给皇长子朱由校就是明熹宗。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朱由校,当皇帝都费了很大周折,朱常洛时有挺击案,国本之争等,朱由校时有红丸案,移宫案,相对来讲,朱由检当皇帝时轻松多了,可谓没有什么周折和争议。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校登基的时候,年纪还非常小,只有十几岁

  • 唐朝的禁军到底是什么?致唐朝于死的不仅是藩镇,还有禁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哪个厉害,古代禁军名称,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去哪儿了

    实际上,对唐朝危害最大的不仅是藩镇之兵,还有一个便是禁军。藩镇之兵这便要说到唐朝的兵制了。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显然,这是安史之乱之前的制度。府兵制,是起源于西魏、北周的。其制度是籍民以为兵,拣身体魁健才力的,令刺史以农隙教练。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耕种为农,农隙训练,战士从军打仗。合为百府,每

  • 明朝皇帝大部分寿命都非常短,原因竟然没跟女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寿命一览表,明朝人寿命,明朝寿命

    明朝是个大国,在当时封建主义专制达到了顶峰。自朱元璋废掉了丞相制度之后,皇帝每天的工作量竟要高达十二小时,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对皇帝身体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消残。除了工作之外,基因也是一大原因,自朱棣谋权上位后,其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后代了,可以发现他的后人生育能力普遍不强,后者都是一代单传,其某种遗传基因方

  • 文成公主进藏,开启民族交往历史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成公主进藏的资料,文成公主进藏用了几年时间,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知识

    当时吐蕃族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青海地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派人向唐朝请求和亲,最终得到允许,唐太宗委派其侄女文成公主进藏结亲,松赞干布派他的大论禄东赞献纳聘礼,641年唐宗女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受唐太宗之命,带着大批卫队、侍女、工匠

  • 明朝3个醉汉一起吹牛,只因说了1个字,一个被流放,两个死在牢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袁可立,是明末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在明朝对抗清朝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当时名震一时的“三袁”之一,其他两人分别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可立早年曾担任苏州府的推官,长达六年之久,直接参与审理辖区的各类案件。袁可立心细如发,明察秋毫,执法如山,被百姓誉为包青天和狄仁杰式的人物。明万历二十

  • 宣华夫人状告杨广非礼,杨广当上皇帝后,宣华夫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01.公主沦为奴婢宣华夫人陈氏出身高贵,她是南陈陈宣帝的女儿,臭名昭著的陈后主陈叔宝则是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贵为公主,陈氏本可以衣食无忧过完她“朴实无华”的一生,可惜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哥哥。杨坚代周立隋后,仅用2年时间,便解决了突厥这个大麻烦,稳固北方后,立志再造统一的隋文帝杨坚磨刀霍霍,剑指江南。而

  • 奇女子李清照,离婚后用了一招成功拿回自己的财产,令人十分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清照如梦令三首,李清照活了多少岁,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在青春正茂的时候遇到了心爱的丈夫赵明诚,两个人过完了美满幸福的28年,成为了别人眼里羡慕的夫妻。但不幸的是,赵明诚在李清照48岁时因病过世,而李清照一生的幸福也就到此结束,心爱的丈夫离世之后,李清照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就在她心力交瘁的时候,她

  • 从“尚俭”到“崇奢”,试论唐代时期,古人的消费观念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唐朝国力在周围几个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大唐国力日益上升,各个国家皆来朝拜、称臣。还被北方草原部落尊称为“天可汗”,所以这时期的大唐人民族自豪感极强,为自己是唐人而自豪。在古代娱乐设施极少的情况下,大唐发展强大,不需要为温饱而顾虑。因此,人们就开始为享受的物质资料而动脑筋。只不过在人们能为了名利

  • 金国围攻开封,提了两个撤军的条件,宋朝就是办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反击金国屠杀,宋朝 抗金时机,金国蒙古宋朝地图

    如此屈辱性的条件不次于清末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但宋人也只能同意,你不同意签条约,人家就打进开封城了,这割地赔款总比亡国要好吧。宋朝谈判代表只好签字画押,随即金军心满意足的退回了北方。回到老家后,金人眼巴巴的等着宋人来交割城池,赔偿巨款,但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宋朝人的影子都没看见,金人顿时有一种被耍了的

  • 东晋为何能在江左偏安百年内部畸形平衡、外部频繁乱斗共同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东晋偏安尚能北伐,南宋偏安的资料,东晋偏安是什么意思

    而提到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朝代就不得不单独拎出来说道说道,这个朝代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不齿,当代史学家看了也要摇头,但其历史地位还真就非常重要,这就是南北朝南方重要组成部分的偏安王朝——东晋。了解了当时特殊的内外环境,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东晋这个弱不禁风的朝代,能够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在江左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