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再也不进攻北宋,不是不想而是被北宋拖垮了

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再也不进攻北宋,不是不想而是被北宋拖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3 更新时间:2024/1/14 17:30:19

我们先看一下澶渊之盟的大致内容,其实看之前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条约有利于辽国,因为辽国当时处于优势。第一双方为兄弟之国,按双方皇帝年纪大小论兄弟,这个还是非平等的;第二双方都撤兵,恢复到战前的边界,这一点也还可以,没什么问题;第三双方之后开放边境,进行平等贸易,这个也没什么问题;最后就是朝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娟二十万匹。这个对北宋来说明显是不平等的了,相当于赔款。四个条约里,三条平等的,还有一条是有利于辽国的。理论上讲对辽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辽国又怎么会因为这个条约被拖垮呢?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他们之前的突厥、匈奴一样都是游牧民族。辽国建立之初统治范围也只是在草原一带,真正让辽国进入中原是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后晋为了取得辽国的支持把幽云十六州地区割让给了辽国。幽云十六州历代以来都是中原朝的统治范围,这里是农耕明,生活的都是汉人。有了这个地区之后,辽国实力迅速强大。因为幽云十六州地区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么简单,还有就是弥补了草原文明的不足。但辽国占领这里之后也意味着自己必须要统治这里,只要统治这里,辽国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用统治契丹人的方式根本无法统治这里。

为了统治幽云十六州地区,辽国不得不改变自己,开始学习中原的各种制度,辽国开始逐渐汉化。辽国建立了南北面官制,用契丹的制度统治草原地区,用汉人的制度统治幽云十六州地区。这个制度在辽国进行的非常成功。不过这打开了辽国汉化的开端。

很多人觉得介绍辽国这么多和澶渊之盟对辽国的影响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宋朝总体处于和平状态,而且辽国交流不断。也正是这些交流,才不断削弱辽国。

先看一下文化方面,这一点至关重要。文化的影响是无形和潜移默化的,而是深远持久。文化的影响不仅包括教育、文学等方面,还在政治上、军事上、习惯上、甚至经济上都有体现。辽国后来发生很多的变化和文化的影响都有直接关系。

辽国国内由于幽云十六州地区,本来都开始汉化了。和北宋和平共处之后,两国百姓不断往来,所以辽国不断受宋朝文化的影响。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虽然善战,但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根本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毕竟中原王朝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草原民族一旦和中原王朝交流,肯定会被他们同化。就这样,辽国被宋朝同化的越来越严重。

辽国在政治、军事、风俗等各方面都受北宋的影响。我们可以说他们从野蛮走了文明,不过走向文明是有代价的。军事上的代价就是他们的勇猛和战斗力被弱化了。也正是这样,辽国在后来镇压女真人的时候才如此不堪一击;政治上的代价就是认同大一统,这个还是比较好的。毕竟这个是统一战争的最重要动力。他们认为必须要统一,所以才不断用兵;文化上的代价就是认为自己也是中华一部分。辽国在文化上受北宋影响很大,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和北宋没什么差别。大家都是信仰儒家的,而且都有科举等。一旦文化上认同了对方,在和对方进行战争时肯定会影响士气。

其实,辽国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还是可以保持自己的军队战斗力还有民族认同感的。只不过当时的辽国没有找到这个平衡点。

再看一下经济上的影响。其实经济上的影响和文化影响有很大关系。在澶渊之盟中,经济上对辽国还是非常认同的。宋朝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娟二十万匹,看起来辽国在经济上明显是赚了,但事实上,辽国不仅没有赚,还亏了很多。

宋朝国库每年收入差不过过亿,给辽国的这些钱财30万,这笔钱相当于宋朝一个县的收入,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花这么小的代价来停止战争,对宋朝来说绝对是划算的。因为一旦发生战争的话,一年的花费都要两三千万。这就意味着一年的战争花费就能买来100多年的和平了。这笔买卖宋朝做的还是不错。光是花钱买和平都已经赚了,事实上和平买来之后,宋朝还获得了更多了回报。

澶渊之盟里有一条是两国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而且是平等贸易。试想一下,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贸易,结果会是如。最后吃亏的肯定是游牧文明。因为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几乎不需要任何外来产品,他们还可以把生产出多的东西进行交换。而且当时的北宋可以说生产出很多辽国没有的东西,金银首饰、铁器、茶叶、盐、娟、丝绸、瓷器等等,这些都是辽国需要的。而且辽国由于受汉文化影响严重,百姓也越来越喜欢宋朝的东西。就这样,两国在贸易时,辽国需要向北宋购买大量的东西。相反,北宋很少从辽国购买东西。

辽国虽然有幽云十六州这些农耕地区,但总体的发展远不如北宋。辽国和北宋的贸易只能卖一些牛羊之类的东西,包括牛羊肉,牛羊皮这些。当然,辽国有一个北宋需要的东西——马匹。北宋缺马,所以才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最初的时候,辽国确实买马给北宋,而且通过卖马也赚了不少钱。最后辽国发展状况不对,要是一直卖马给北宋的话,北宋军事实力强大之后对自己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就这样辽国不再对北宋卖马了。辽国不买马给北宋之后,北宋军事实力受到限制,不过辽国的经济却损失巨大。因为和北宋做生意只有买的份,很少有卖的份,辽国的钱财源源不断流向北宋。这些钱远比北宋赔给辽国的多。

就这样,通过贸易,北宋赚了辽国很多钱。事实上,除了贸易上北宋赚到了辽国的钱,在金融领域,北宋对辽国影响更大。

辽国的金融远没有北宋发达,所以在和北宋贸易的时候,辽国的金融受到宋朝的影响越来越大。辽国虽然也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但质量远没有宋朝好。所以辽国百姓非常认同宋朝的货币,就这样,宋朝在货币上逐渐掌控辽国。再加上宋朝后来发行纸币,对辽国金融的掌控越来越大。

这就是澶渊之盟后,北宋和辽国的关系。虽然在军事上北宋没有辽国厉害,但是在其他方面,北宋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这些我们能看出来,辽国受北宋的影响越来越大,北宋也在不断弱化辽国。辽国和北宋和平相处时间越久,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和北宋的对抗也就越来越没有优势。在经过百年的和平时期,辽国在文化上、经济上几乎成了北宋的附庸。辽国再想大规模入侵北宋,几乎比登天还难。

此时对于北宋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果。辽国被自己慢慢同化,实力虽然在下降,但没有迅速下降,辽国对北宋的威胁也越来越小。不过北宋后来做了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就是联合金国灭辽。这件事不仅导致辽国的灭亡,北宋也自食其果,最后被金国灭了。如果北宋能和辽国继续和平相处的话,北宋绝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一代才女,惊才绝艳,李渊一生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简介,经典传奇李渊李世民,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是怎样关系

    以至于李世民的名气不仅盖过了李渊,也掩盖了一些其他的厉害角色。作为打下李唐江山,开创一朝盛世的帝王李世民,他的父母也是十分优秀的人杰。尤其是李世民的母亲,李渊的发妻窦氏,惊才绝艳,才华横溢,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培养了像李世民、李建成、平阳昭公主这样能力突出的人物,也辅佐李渊成为一代豪杰。可惜的是,窦

  • 测字故事:崇祯景山自尽与闯王军师宋献策测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献策后人,古人测字实例,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

    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景山的歪脖树上吊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 ,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为了保护西安的安全,闯王主动发动战争攻,打山西作为自己的保护屏障。从西安出发的时候,闯王只有6万军队。但是为了虚张声势,给明军一个震慑力,就宣称刘宗敏带着五十万前锋(实际是两万

  •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盛世唐朝无人能接,宋朝才对出下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双江长子李贺简介,李贺死因,鬼才李贺十首诗

    在这个空前绝后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唐代三李中的李贺。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了整个盛唐,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 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钱易说,李白是天才绝,白居易是人才绝,李贺是鬼才绝。李贺被人称之为诗鬼,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李贺身材消瘦,一字眉,手指很长。其二

  • 最有可能拯救大明朝的人不是袁崇焕,孙传庭,而是杨嗣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杨嗣昌杨嗣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杨嗣昌是一个优缺点都特别明显的人,优点是足智多谋,极具战略眼光,非常有能力,缺点呢:心胸狭隘,急于求成。但是,如果其能跟着一任明君,用好他的优点,他的缺陷就会慢慢缩小,但是崇祯帝是寻常之主,导致他的缺点无限被放大。说其心胸狭窄,排除异己大多数是两件事,看到孙传庭很

  • 王维二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的偶像张九龄回来了,还当上了宰相。飘了这么久的王维,觉得在偶像的带领下,自己肯定能做出点成绩,又有了做官的小心思,他给张九龄写信,希求汲引。公元735年三月,张九龄举荐王维当上了右拾遗,相当于唐代的纪检干部,官职不大,但有了升迁的机会,总算进入了大唐的中枢权力系统。接到任命,王维兴奋地写下《献

  •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有人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五代十国的历史,时常被忽略?1、前所未有的大乱世五代十国在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大乱世。这个乱世不光体现在社会秩序上,也体现在人心败坏这方面。虽然在五代十国之前,中国历史上也遭遇过类似秦末的楚汉战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西晋后期的永嘉之乱,以及永嘉之乱开启的长达数个世纪的南北对峙。

  • 明朝时火药武器就全面落后于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火药武器,火药对欧洲的影响,明朝时期最先进的武器

    一,火枪领域。1,火门枪。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火药用于战争的国家的。1332年元朝制造的青铜火炮是史书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1351年元朝制造了铜火铳,也就是初始的火门枪。火门枪: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

  • 唐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兄终弟及”,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宫廷图片大全,唐朝历史全集完整版

    一、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敬宗李湛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为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为恭僖皇后王氏。长庆二年(822年),李湛被册立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827年1月9日

  • 他从北周活到唐朝,屡屡身处“无间道”,为何成为政坛“不死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苏威。 苏威出身于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他的父亲就是北周第一名臣苏绰,他堪称是宇文泰的“王猛”。他的英年早逝,让宇文泰痛哭不已。彼时苏威才刚刚五岁,就成了没爹的孩子。 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美阳县公”的爵位,以及良好的家族名声,少年时期的苏威以孝顺和学术著名,引起了贵族圈的瞩目。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

  • 明朝的火枪大炮为什么挡不住清朝的冷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才真正开始重视起炸药的使用,而明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包容性和学习性的比较强的朝代。在当时,明朝组建了一直配有“火器”装备且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军队,被称作“神机营”。神机营当时的装备绝对可以领先同一时期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欧洲胡斯军也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