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悲剧是定局,纸上谈兵的赵括,难道被错笑了两千多年?

长平之战:悲剧是定局,纸上谈兵的赵括,难道被错笑了两千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65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8:44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公元前262年左右,战国七雄,实际上已演变成秦国一家独大。秦国要开始统一天下的步伐了,而赵国就是秦国最大的障碍。所以,秦赵双方必须要爆发一场大战,如果不是长平之战,肯定也还会有其他什么之战。但为什么历史选择了长平?

话说秦国第一次进攻赵国,没能有大的突破后,开始进行迂回,先打韩国的上党。韩国实在太弱,三两下顶不住了,就想把上党献给赵国。按理说赵国此时不应该接这个烫手山芋,可赵孝成王不按套路出牌,决定要了韩国送来的上党。

[var1]

长平之战前上党附近图示

秦国那边当然不允许赵国抢了自己到嘴的肥肉,就把赵国派来接收上党的军队打得满地找牙!而且还顺势向赵国压了过去。

[var1]

赵国也火了,就派廉颇带二十万大军和秦国对阵。两军前锋一相遇,赵军前锋就败了,于是廉颇就在长平一带建立防线,开始旷日持久的固守。

当然当时廉颇的决定是对的,因为这时赵国的精锐骑兵都在北方对抗匈奴。廉颇带的大多是步兵,如果和秦国20万精锐开打,无异于以卵击石。

长平之战决胜因素是双方国力

秦赵双方开始在长平对峙。秦军当然希望赵军出来和他们互砍,因为秦军士兵都迫不及待地要用赵军的首级去领功晋升了。可赵军就是不应战,于是双方就只有骂了,每天都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

[var1]

这一耗就耗了两年多,双方的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秦国最后达到了60万,赵军加到了40万。这么多人马,粮草和经费物质的消耗那是惊人的,而这时候双方面临的状况是这样的。

秦国:保障充足,日子越来越红火。秦国的粮草物资,得益于两大工程:都江堰把蜀地变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var1]

就是都江堰改变了蜀地面貌

郑国渠又把关中变成巨大的粮仓。有了这两大粮草基地作为保障,

秦国的粮草物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赵国想耗,那就耗死了。

赵国:捉襟见肘,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var1]

赵魏韩三国是由以前的晋国一分为三而来的,地盘小,粮食根本禁不起长平前线的消耗。是不是可以借呢?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秦国已经警告其他国家,没人敢借或者敢卖粮草给赵国。

悲情时刻,赵括上场了

时间到了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在长平对峙两年多了。赵国这时候已经吃不消了,赵王于是就催廉颇与秦军决战,可廉颇就是不出战,还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当然, 赵孝成王不是昏君,可以说他比赵国的赵武灵王、赵惠文王都不差。他当然知道和秦军决战,危险系数很高。可他更清楚,再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粮草一断,都不用秦军来打,自己就垮了!

所以,必须马上和秦军决战,虽然危险,但总比等死好!但廉颇指挥肯定不行,一是廉颇不支持决战的想法。二是廉颇只善于防守。

赵国善于打进攻战的是赵奢,这是一个牛人,他曾经就指挥过阙与之战,把秦军打得到处逃窜。可惜赵奢这时候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于是赵孝成王想到了赵奢的儿子——赵括。

[var1]

赵括影视照

赵孝成王当然知道赵括能力不如赵奢,可当时放眼赵国,能指挥大兵团进攻战的还有谁?《史记》上说,赵孝成王是中了秦国人的离间计,秦国说他们只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并不怕廉颇。所以赵孝成王就派赵括把廉颇换下来了,最后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我觉得尽信书不如无书!

赵括发起了悲情冲锋

赵括上任了,指挥赵国四十万大军,包括了当年廉颇带的二十万,和后面从北方战场抽掉过来的二十万骑兵。

秦国呢,大军60万,指挥官是白起

[var1]

白起影视照

当然史书上是说白起摆起了诱兵之计,让赵括发起进攻,而后中了埋伏圈,最后四十万军队被包围被消灭。但实际上对赵括来说,你秦国用不用诱兵之计,他都要发起冲锋,因为他的使命就是来指挥一场冲锋的。

[var1]

看长平之战还是非常惨烈的,赵军打得很顽强。秦军士兵打仗不要命那是出了名的,再加上秦军人数占优,后勤保障也要好。就这样的情况下,秦军还是一场惨胜,用秦军指挥官白起的话说,秦军参战军队死伤过半。

赵括尽管最后失败,但他发起的冲锋还是让秦国人受到了惨重代价。赵括也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冲锋增添了悲壮,他自己在长平之战中被乱箭射死。

所以说,长平之战是秦军蓄谋已久的对赵国的灭国之战,就当时情势和双方国力,长平之战赵国必败!赵括不过是在一个悲情的历史时刻,被推上了一个悲情的指挥位置,而后发起了一场悲情的冲锋,仅此而已!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其军费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刘备的军费从何而来,刘备鼎盛时期的部将,刘备如何在打仗前运筹帷幄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江东孙坚,河北袁绍,淮南袁术,荆州刘表,西凉马腾,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这些人,不是出身贵族,就是地方官员,身份背景雄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和名气。像刘备这种身份、地位低下的小人物,要钱没钱,要名没名,也想学人家聚众起义,简直是痴人说梦。第一桶金刘备的第一桶金

  • 长平枯骨下的暗流涌动,赵括兵败的真相远非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括怎么打赢长平战役,赵括兵败长平的主要内容,赵括最巅峰的一战

    上一篇,我们说到秦昭襄王对待六国的策略就是一次次剪除当世的最强势力。在毁掉楚国郢都,占领江汉盆地后,楚国已经被解除威胁《亡秦必楚,为什么楚人独恨秦人,深度解读楚国的悲歌》,秦人最大的敌人瞬间变为赵国,在关东诸国都在被秦人不同程度的削弱后,赵人依旧保持着强大,赵武灵王的改革成果依然在持久的影响着这个国

  • 汉献帝四次反抗诛曹操;曹操嫁三女,是为保护自己与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对待汉献帝,三国演义曹操汉献帝,铜雀台曹操和汉献帝

    从而汉献帝在曹操手下,做了25年的傀儡皇帝。不甘心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25年之内,一共做了四次反抗。第一次:国内有故1.曹操南征张绣197年(建安二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因曹操贪色,娶张绣婶母,以及拉拢张绣爱将胡车儿,导致张绣夜半突然反叛,而惨败。198年,曹操第二次南征张绣时,双方都全神贯注、精神

  • 项梁死后,项羽先被楚怀王打压,后又被宋义打压,终于要怒起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梁之死对项羽意味着什么,楚怀王简介,项梁为什么要背叛项羽

    [var1]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军权,最先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身边有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傀儡,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

  • 汉皇后裔刘备假如有一统天下的机会,能否归政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为什么不接汉献帝,刘备怎么样能成为汉献帝,汉献帝密诏刘备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超过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时期也是我国科技文化一个大发展时期,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便是西汉的杰作。两汉也是继大秦帝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军力强盛的帝国,西汉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东汉的马援都打败过匈奴,为汉朝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 汉王朝似把锤子,把匈奴这颗钉子一锤一锤钉在西罗马帝国的心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饱受匈奴人掠扰之苦的汉朝,开始由于楚汉之争,国力虚弱,骑兵短缺,无法与有草原之狼之称的精锐骑兵相抗衡,只能以屈辱的和亲进贡的战略取得安生。到了汉武帝之期,汉朝己兵强马壮,又碰上好战的汉武帝刘彻和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敖等一干精兵强将,经过几次激烈的生死熬战,消灭了匈奴的有生为量,把匈奴人赶出河套地

  •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简直就是阳谋!诸侯王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诸侯国的情况,推恩令的起因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王位。而其他的儿子则不能做王,只能叫做公子,其它公子要是比较受他爹喜欢,或者有功劳的有可能会封以君位。君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对应的是汉爵,相当于列侯。君是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和属官。这种形式相当于另类的推恩令。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这样爵

  • 齐国欺负鲁、卫两国,大哥晋国不能袖手旁观,出兵伐齐,齐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鲁国和卫国都是晋国的盟国,也参与了这次战争,但是最主要的交战双方还是晋国与齐国。战到最后,晋国大获全胜,齐国惨败。齐国侵占卫国和鲁国的土地,都归还给了他们。这次战争,被称为“鞌之战”。战争大大削弱了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从而巩固和增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592年春天,晋景公派使者郤克出使到齐国,

  • 汉武帝遣使月氏,器宇轩昂千里驹 张骞奉命走西域,汉使落陷困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编剧:李亚利第六幕 汉使张骞(换场景:长安未央宫司马门。汉武帝亲赐御酒为张骞饯行。黄门侍郎:(高呼)圣上亲赐御酒饯行——汉武帝:(唱)宫人捧上御酒盘,盘龙斟酒亲把盏,上前饯行赐张骞,此番西行非等闲。朕未央宫中翘首盼,望爱卿功成返长安。(张骞诚惶诚恐接过御酒,仰面饮下。张 骞:(唱)若无明君识张骞,壮

  • 战国改革先师,功绩得到肯定,却被登基太子诬陷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的中期,秦国也曾是西方的霸主,这主要是秦穆公励精图治的结果。可是秦穆公死后,秦国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内乱,长期内乱的损耗,使得秦国又变成了一个小国,还经常被邻居魏国欺负。[var1]秦孝公继位后,不甘于永远弱小而被欺负,为了让秦国富强,秦孝公就想自己得做点什么,让自己的国家也强大起来。那时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