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里唯一的中秋节:诸葛亮的末日,历史的幸运日

三国演义里唯一的中秋节:诸葛亮的末日,历史的幸运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08 更新时间:2024/3/23 0:01:25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驻扎在五丈原时,他的身体状态已经是病入膏肓,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三国演义里出现了对于中秋节的唯一一次描绘:“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寥寥几笔,罗贯中便把秋的意蕴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再回顾当年五丈原的这个中秋节,就会发现,它有着三重秋的意蕴。

●第一重意蕴,这个中秋,是诸葛亮人生的悲凉肃杀之秋。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从一个南阳农民一跃成为三国时代的顶流明星,此后的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刘备的事业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后来荆州的失守和刘备的中道而别,留给了诸葛亮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诸葛亮就是以这个烂摊子为根基,先后六次北伐中原,最接近成功的是第一次北伐,却被马谡的一次失误葬送了所有战果,而后的几次北伐,距离成功越来越远,尤其是曹魏阵营的司马懿上任后,诸葛亮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于是忧劳成疾,走到了五丈原的这个中秋。在这个世人欢聚团圆的中秋佳节,诸葛亮伤感的想到先帝刘备、想到五虎上将,这些负面情绪加重了他的病情,又过了几天,禳星无果,诸葛亮苍凉离世。

●第二重意蕴,这个中秋,是蜀汉帝国的生死存亡之秋。如果以四季来对应蜀汉帝国的兴亡,那蜀汉的春天,就是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胜曹操后,刘备诸葛亮们,如风卷残云般,迅速占据了荆州;蜀汉的夏天,就是刘备入川、拿下汉中,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据政权,五虎上将和诸葛亮,共同点缀了那个盛夏的夜空。

蜀汉的秋天,就是刘备死后,蜀汉人才日益凋零,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一次次逆天北伐,却又一次次功败垂成,在这个秋天,蜀汉没有结出胜利的果实,却随着诸葛亮的死逼近了初冬时节;诸葛亮死后,蜀汉江河日下,蜀中没有大将,只能"廖化作先锋"了,随着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姜维复国计划失败,蜀汉终于隆冬降临、气数已尽,永远冰封在了历史旧事之中。

●第三重意蕴,这个中秋是三国历史的瓜熟蒂落之秋。从宦官弄权、董卓乱政以来,这个时期的人们又经历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死亡动辄以数万甚至数十万计。须知,东汉末年的在册人口是6000多万,而三国后期的在册人口只有900多万,战争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曹魏在北方站稳脚跟,其所统御的广大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对东吴和蜀汉的绝对优势,老百姓所朝思暮想的统一与和平,似乎已经如秋之果实一般挂满枝头了,但是诸葛亮的存在,却让这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诸葛亮用他极强的个人能力,一次次把强大的曹魏打的胆战心惊,曹魏连防守都捉襟见肘,何谈统一大业?而随着诸葛亮病死在秋风五丈原,阻挠整个历史向前发展的钉子户拔除了,三国统一也就只剩时间问题,这颗挂在历史枝头的青涩果实这才开始上色、逐渐变得金黄,最终还是喜迎瓜熟蒂落。

结语:诸葛亮在五丈原度过的这个中秋节,既是他个人的悲凉肃杀之秋,也是蜀汉帝国的生死存亡之秋,更是整个三国历史喜迎瓜熟蒂落之秋,由此可见,这个中秋既是诸葛亮个人的穷途末日,更是历史的幸运日,堪称承载了史上最重的悲与喜。明月当空,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给谁打工比较好?曹操,刘备,还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诸葛亮曹操哪个厉害,假如刘备有100个诸葛亮,诸葛亮刘备曹操坐飞机笑话

    第一,曹操。三国时期各方阵营中,最大势力是曹操,一统北方的他,兵强马壮,家大业大,发展空间大,更重要的是,曹操治下的北方,有两套打工体系。一套体系是隶属于曹操的实权派,比如张辽、徐晃等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荀彧、程昱等参议军机的谋士,这些人的一举一动,能调动巨大的社会资源,可以决定北方乃至整个中国的走

  • 三国时期,此人之忠最为纯粹彻底,远胜武圣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武圣壁纸,三国中真正的顶级名将,关羽武圣值不值得入手

    众所周知,关羽是一代武圣的同时,更是中国文化里忠义的代言人,但平心而论,关羽之忠的段位,并未达到最高境界,另有一人的忠,才是最彻底、最纯粹的,此人便是黄忠。第一,不依赖于领导是否有能力。很多人的忠,是建立在领导有能力、能够带领自己一起奔前程的基础之上,正如古人所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很

  • 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东吴和曹魏哪个好,东联东吴北拒曹魏,东吴曹魏战争

    第一,冷兵器时代,南方人体格存在天然劣势。历代中国历史中,北方人向来有着高大威猛、粗犷豪放的标签,南方人则素来以精悍精明、灵活敏捷为世人所普遍认同,甚至直到现代,我们经常会听到像东北大汉、山东大汉、西北大汉、蒙古大汉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称谓,而对于南方人,则很少有类似的称谓。在三国那个典型的冷兵器时代,

  • 三国时期,人越来越少,仗却越打越大,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越吉是谁,三国以多胜少的战争,中缅越三国的交界

    第一,三国人口呈V字型走势。三国虽是罕见的乱世,但其最混乱的阶段,是在前半程,也就是从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这段时间(公元184年至208年),这24年,北方几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从而引发了人口直线下跌,就连曹操和袁绍的北方大决战,也不过才动员了十几万兵力。赤壁之战后,各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争密

  •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著名战役排行,历史上以多胜少战役,三国战役思维导图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而且很多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号称"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再加上汉中之战、合肥之战、兖州之战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战役,三国时期堪称以少胜多战例的集大成者了。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会频繁而密集的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呢,难道只是偶然吗,当然不

  • 三国时期辗转最多地区的人,一生在马背上度过,比闯王还能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建立功勋的英雄们,踏上了他们南征北战的路途,但当时毕竟科技落后,跋山涉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郭嘉,死在了远征乌桓的路上,比如诸葛亮,在第六次劳师北伐时病死在五丈原。不过,三国时期却有一个奇人,辗转最多地区,游历最广路程,比闯王还能闯,横跨东西,走遍南北,此人正

  • 三国时期第一冤大头,先后背了三口黑锅,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中的千古奇冤,三国中最大的黑锅是谁,李侍尧冤大头

    三国时期有太多的经典桥段,智谋第一人诸葛亮、武力第一人吕布、演技第一人刘备,都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还有一个人,堪称是三国第一背锅侠、第一冤大头,此人就是西凉马腾,他先后背了三口世纪大锅,且听笔者为您一一讲来。第一次背锅,是为徐庶背锅。当时正值曹操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鏊兵长江赤壁。

  • 三国时期的荆州有多惨:英雄,其实是普通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荆州治所在襄阳吗,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三国荆州刘琮

    读完三国,书中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们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正是这些英雄们把三国这个时代渲染的如诗如画,但,也正是这些英雄们,让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腥风血雨。我们不妨想想刘表治下的荆州吧,当时的荆州可谓是民殷国富,老百姓也安居乐业,都在过着自己舒坦的小日子,这是因为,当时的东汉乱世主要发生在中国

  • 三国时期的四位“凡尔赛”高手,最后一人已达到“凡学”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历史上最奇葩的豪杰,凡尔赛高手,三国时期各国名将对比

    第一位,诸葛亮。诸葛亮是无可争议的三国智谋第一人、三国劳动模范第一人、三国道德模范第一人,此外,诸葛亮的“凡尔赛”功夫也不遑多让。比如,在舌战群儒时,张昭率先发难,质问诸葛亮是否曾“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这句话,如果用“凡尔赛”语言一翻译,意思就是“我这个人能

  • 三国时期沙盘推演:假如关羽守住了荆州,历史将会走向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樊城数日不克,正愁闷间,忽探马来报,说东吴吕蒙正秘密调拨人马欲取荆州,关羽笑曰:"江东鼠辈焉敢与我为敌,此不足信也",马良谏曰:"主公将荆州重任付与君候,江东虽鼠辈,然其动向亦不可不察",关羽曰:"若非季常之言,我几误大事!"遂嘱关平引兵继续佯攻樊城,关羽自引精兵星夜回荆州布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