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第一猛将邢道荣的最终结局

三国第一猛将邢道荣的最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82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2:03

零陵之战时,邢道荣将军故意被赵云刺下马来,此后再无下文,彻底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通过前文《三国历史悬案:第一猛将到底死了没有?》,我们得知邢道荣将军并没有死,那么,他到底去了哪里,他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呢,笔者今天试图通过一系列论证分析,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邢道荣将军的为人处事风格来看,他是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的,也是有着匡扶正义的情怀的,因此他是不会像诸葛亮那样躬耕南阳的,也不会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的,他只能是改名换姓后换一个主公继续他的上将军生涯,毕竟"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嘛,毕竟"大丈夫空怀救世济民之才,岂能甘老于林泉之下"嘛,问题在于,他会去哪里继续书写传奇呢?

可以肯定的是,邢道荣要效力的主公,一定是要有雄心壮志的,这样才能配的上他的文韬武略,我们纵观当时的时局,刘璋张鲁韩遂马腾都是冢中枯骨早晚被擒的,能够给邢道荣将军提供广阔舞台的,只能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那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可以排除刘备,因为邢道荣将军跟刘备打过交道的,刘备总是想把女儿嫁给邢道荣,但是作为一名义薄云天的三国第一猛将,岂能靠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去上位呢;其次我们可以排除曹操,因为曹操是当时的外貌协会北方协会会长啊,对相貌十分偏执,张松的悲惨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我们的邢道荣将军虽说文武兼备,但是偏偏相貌平平;因此,邢道荣将军最大的可能性是去了孙权那里,这是他有且仅有的唯一理性去向。

那么,邢道荣变成了孙权手下的哪一位部将呢?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从邢道荣将军的独特性开始探索,众所周知,邢道荣在零陵之战中一战封神,其谋略胜过刘备诸葛亮、武力单挑张飞赵云,像他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在三国历史中并不多见,在东吴阵营中,这样的人物就更加凤毛麟角了,也就是说,肯定不是韩当周泰太史慈这样的无脑武将,肯定也不是张昭鲁肃诸葛瑾这样的纯谋士,那会是谁呢,这时候,东吴第四代大都督陆逊就呼之欲出了,陆逊能够统御三军纵马驰骋,其谋略能力和武力水平肯定都没得说,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陆逊一方面能够驰骋沙场八百里,另一方面又自称"我乃一文弱书生",他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强调自己的"文弱书生"身份呢,这难道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沿着这条线索分析下去,更多的证据就浮出水面了,刘备在大起蜀汉三军伐吴的时候,东吴举国一片悲观,孙权为了求救兵都吓得向曹操称臣了,此时的陆逊站了出来,表示毫不惧怕刘备大军,这就奇怪了,陆逊既然只是没见过世面的一介书生,怎么会对势如破竹的刘备大军不屑一顾呢,难道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原因其实很简单,陆逊就是邢道荣,他太了解刘备那半斤八两的实力了,在零陵能打跑刘备,在夷陵照样不怵他,战争的走向也没什么悬念,陆逊(邢道荣)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蜀汉70万大军,其实这对于邢道荣而言,不过是他个人对刘备的第二场胜利而已。

在成都那边,当诸葛亮听说刘备对阵的是陆逊时,就已经隐隐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了,诸葛亮肯定深入研究了陆逊的用兵方式和临阵能力,发现此人竟然跟邢道荣如此之相似,聪明人往往都是心有灵犀的,诸葛亮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陆逊",其实就是邢道荣,于是,诸葛亮知道刘备必败无疑了,毕竟,诸葛亮在零陵之战中也是见识过邢道荣的强大的,正因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连救兵都没有派,因为他知道,救兵没卵用,毕竟对手太强了,一味派救兵只能是抱薪救火,于是,诸葛亮只是在邢道荣的追击路上留下了两样东西:八卦阵和装有蝉、螳螂的盒子。

对邢道荣而言,八卦阵没什么威胁,毕竟他在零陵之战中就曾破解过一次嘛,真正让邢道荣停止追击的是装有蝉、螳螂的盒子,在这一点上,邢道荣和诸葛亮,再一次做到了心照不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黄雀,可能是北方虎视眈眈的曹魏,也可能是准备卸磨杀驴的孙权,不管是谁,邢道荣都不能再继续追击了,这才让准岳父刘备捡回了一条小命。

另外,孙权把亲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这跟刘备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邢道荣将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刘备孙权这些当世枭雄们,对于人才的鉴别是所见略同的,他们看人、识人、笼络人的方式方法也是很相似的,当然,最重要的是,陆逊和邢道荣将军本来就是同一个人,他自身的才华横溢就是他最好的个人品牌。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里唯一的中秋节:诸葛亮的末日,历史的幸运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后的故事,中秋节的真正来历,幸运诸葛亮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驻扎在五丈原时,他的身体状态已经是病入膏肓,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三国演义里出现了对于中秋节的唯一一次描绘:“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寥寥几笔,罗贯中便把秋的意蕴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再回顾当年五丈原的这个中秋节,就会发现,它有着

  • 三国时期,给谁打工比较好?曹操,刘备,还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诸葛亮曹操哪个厉害,假如刘备有100个诸葛亮,诸葛亮刘备曹操坐飞机笑话

    第一,曹操。三国时期各方阵营中,最大势力是曹操,一统北方的他,兵强马壮,家大业大,发展空间大,更重要的是,曹操治下的北方,有两套打工体系。一套体系是隶属于曹操的实权派,比如张辽、徐晃等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荀彧、程昱等参议军机的谋士,这些人的一举一动,能调动巨大的社会资源,可以决定北方乃至整个中国的走

  • 三国时期,此人之忠最为纯粹彻底,远胜武圣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武圣壁纸,三国中真正的顶级名将,关羽武圣值不值得入手

    众所周知,关羽是一代武圣的同时,更是中国文化里忠义的代言人,但平心而论,关羽之忠的段位,并未达到最高境界,另有一人的忠,才是最彻底、最纯粹的,此人便是黄忠。第一,不依赖于领导是否有能力。很多人的忠,是建立在领导有能力、能够带领自己一起奔前程的基础之上,正如古人所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很

  • 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东吴和曹魏哪个好,东联东吴北拒曹魏,东吴曹魏战争

    第一,冷兵器时代,南方人体格存在天然劣势。历代中国历史中,北方人向来有着高大威猛、粗犷豪放的标签,南方人则素来以精悍精明、灵活敏捷为世人所普遍认同,甚至直到现代,我们经常会听到像东北大汉、山东大汉、西北大汉、蒙古大汉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称谓,而对于南方人,则很少有类似的称谓。在三国那个典型的冷兵器时代,

  • 三国时期,人越来越少,仗却越打越大,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越吉是谁,三国以多胜少的战争,中缅越三国的交界

    第一,三国人口呈V字型走势。三国虽是罕见的乱世,但其最混乱的阶段,是在前半程,也就是从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这段时间(公元184年至208年),这24年,北方几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从而引发了人口直线下跌,就连曹操和袁绍的北方大决战,也不过才动员了十几万兵力。赤壁之战后,各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争密

  •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著名战役排行,历史上以多胜少战役,三国战役思维导图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而且很多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号称"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再加上汉中之战、合肥之战、兖州之战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战役,三国时期堪称以少胜多战例的集大成者了。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会频繁而密集的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呢,难道只是偶然吗,当然不

  • 三国时期辗转最多地区的人,一生在马背上度过,比闯王还能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建立功勋的英雄们,踏上了他们南征北战的路途,但当时毕竟科技落后,跋山涉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郭嘉,死在了远征乌桓的路上,比如诸葛亮,在第六次劳师北伐时病死在五丈原。不过,三国时期却有一个奇人,辗转最多地区,游历最广路程,比闯王还能闯,横跨东西,走遍南北,此人正

  • 三国时期第一冤大头,先后背了三口黑锅,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中的千古奇冤,三国中最大的黑锅是谁,李侍尧冤大头

    三国时期有太多的经典桥段,智谋第一人诸葛亮、武力第一人吕布、演技第一人刘备,都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还有一个人,堪称是三国第一背锅侠、第一冤大头,此人就是西凉马腾,他先后背了三口世纪大锅,且听笔者为您一一讲来。第一次背锅,是为徐庶背锅。当时正值曹操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鏊兵长江赤壁。

  • 三国时期的荆州有多惨:英雄,其实是普通人的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荆州治所在襄阳吗,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三国荆州刘琮

    读完三国,书中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们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正是这些英雄们把三国这个时代渲染的如诗如画,但,也正是这些英雄们,让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腥风血雨。我们不妨想想刘表治下的荆州吧,当时的荆州可谓是民殷国富,老百姓也安居乐业,都在过着自己舒坦的小日子,这是因为,当时的东汉乱世主要发生在中国

  • 三国时期的四位“凡尔赛”高手,最后一人已达到“凡学”最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历史上最奇葩的豪杰,凡尔赛高手,三国时期各国名将对比

    第一位,诸葛亮。诸葛亮是无可争议的三国智谋第一人、三国劳动模范第一人、三国道德模范第一人,此外,诸葛亮的“凡尔赛”功夫也不遑多让。比如,在舌战群儒时,张昭率先发难,质问诸葛亮是否曾“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这句话,如果用“凡尔赛”语言一翻译,意思就是“我这个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