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是一位皇帝,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是不适合成为一名优秀的皇帝的。就如同北宋末期的宋徽宗一样,都是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但也同样导致国破家亡。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却一名南宋的末代皇帝,他就是1274年继位的宋恭帝。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身亡之后,年仅四岁的宋恭帝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由祖母谢太后垂帘听政。当时的蒙古大军已经占领了中国北方的所有地区,并且取得了襄樊城周边通道的控制权,随时都可以南下京城临安。谢太后一面向元军求和,一面发布全国通令起兵亲王,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势如破竹的元军。
1275年,贾似道率领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大战,却被打得丢盔卸甲大败而归。谢太后不得不在朝臣的压力下处死了贾似道,但依然无法挽回南宋走向灭亡,失去了襄阳战略要地的南宋,已经没有了与强盛的元朝抗衡的资本。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元军兵临临安,求和不成后,谢太后只好抱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出城投降。被俘以后宋恭帝被元朝封为瀛国公,自此之后,反倒过上了一段稳定的生活。
等赵显长大到十八岁那一年,突然对佛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忽必烈对此也非常高兴,下令赏赐他许多金银财宝,并且支持他到西藏的萨迦寺出家为僧,法号为"和尊"。宋恭帝出家之后,先后主持翻译了《百法明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佛学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323年,宋恭帝终于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身份,写下了一首诗,来悼念对南宋的思念之情。"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宋恭帝虽然表达了对南宋的思念,却也因此触犯了元英宗的文字狱,皇帝大怒之下便将其处死,享年53岁。果然一报还一报,他的祖先以一首诗为借口杀了唐后主李煜,自己也没能逃过此劫。不过相对于他的另两位幼年夭折的兄弟,宋端宗赵昰和宋卫王赵昺来说,也已经足够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