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英明盖世、励精图治,却为何传位给最柔弱无能的李治?

李世民英明盖世、励精图治,却为何传位给最柔弱无能的李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55 更新时间:2024/2/7 9:08:27

其实说到接班人的问题,在最初李世民的选择中并没有李治的位置,毕竟李治之前还有众多的兄长在,而大哥太子李承乾、四哥魏王李泰都是即位最合适的人选。此三人也都是长孙皇后的嫡子,这在向来有立嫡立长传统的古代,大哥和四哥比李治更有优势,因此李承乾在最初被封为太子也是理所应当。既然如此,那为何最终又会花落李治头上呢?

原因一:残酷的皇位争夺

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甚至是上古三朝时期,只要你是出生在帝王之家的男子,又有几人不窥视那把独一无二,可以坐拥天下的龙椅呢?因此作为李世民的儿子们也自然产生出了对九五至尊、乾纲独断的憧憬,而作为太子的李承乾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对于众多的弟弟也是极力的打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三弟李恪和四弟李泰也是非常被父皇器重的,更是能为争抢皇位而不惜跟自己你死我活的。

在诸位皇子为了皇位而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时,也只有第九子李治没有拉帮结派,并表现出了宽厚仁慈的一面,在这一点上他的做法被李世民看在心里。这位久经战阵、历经风霜血雨的帝王,对于儿子们的你争我夺早就了然于胸,而李治的宽和、仁孝、柔弱也就成为了最终定鼎乾坤的一个王牌。

原因二:皇子们的激进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自古帝王之家最薄情,为了那个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皇位,多少的父子至亲、骨肉亲情在皇位之前变得一文不值。而李承乾的叛乱和李泰的激进做法都令李世民心痛不已,虽然他的皇位也是如此得来,但如今他成为了父亲,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儿子们的自相残杀。

而李承乾在谋反失败后的那番话,也不得不让李世民幡然醒悟,李承乾说到谋反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李泰当了皇帝,那么兄弟们都不会有好下场。而李泰也说过如果自己即位会杀子并将皇位传给李治,但这样的话可以让李世民感动一时,却无法真正相信。

因此,作为父亲的李世民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儿子依然能够活下去,而唯一能让他们存活下去的希望,就是立仁孝宽和的李治为太子,这体现了作为父亲的无奈,毕竟父子反目成仇,兄弟互相残杀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

原因三:大臣们的拥护

在李世民的时代很多文武百官都是当年在隋末时期就跟随秦王一起打天下的旧部,这些人经历过隋末的动乱,那些在战场上残酷杀戮的场景如今依然历历在目。而玄武门之变以及宫廷内斗也使这些人饱经沧桑,如今他们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宽仁的守成之君来继承大统。

李承乾的叛乱、李泰的咄咄逼人都令人望而生畏,如果这样的人继承大统,那么这些文武百官的命运如何还有未可知,而如果让李治继位那么大家晚年生活可无忧矣。

就这样在残酷的皇位争夺战中,谋反的嫡长子李承乾被淘汰、激进的嫡次子李泰被排除。

而在立嫡的传统观念支配下,也只剩下柔弱的李治最合适接班,这位没有争夺动作又性格柔弱的李治反而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因此,在大唐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最终做下决定,立第九子李治为皇太子,这位柔弱宽和的皇子终于在兄长们皇位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并在李世民驾崩后顺利登基。

在日后的统治期间,也可以看出他虽然温和,但对国家的治理也颇有“贞观遗风”,在李世民遗留的大臣如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等人的共同辅政下,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领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而他也继续开创着大唐盛世的辉煌。

麦克阿瑟在朝鲜大败是因美国媒体的一纸报道?但志愿军却捡了便宜

在朝800美军仓皇逃跑,6英里路只活37人,美营长得知后号啕大哭!

当我军识破美国的阴谋后开始主动撤退,却为何引起了金日成的反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站在小说里梁山兄弟的个人利益角度来说,招安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执行犯了很多错误。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结果无法让人满意。先说为什么招安的方向是对的?自古以来,在中国当强盗土匪都不是正经职业,不是长久之计。听说过世代当农民、地主、商人、官吏的,从没听说世代为土匪的。当土匪,如果规模很小,人数很

  • 大家觉得明朝的锦衣卫飞鱼服和清朝的御赐黄马褂哪个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锦衣卫飞鱼衣服,明朝真正的飞鱼服样子,明朝官服为什么比清朝好看大气

    飞鱼服上面绣着一种鱼的图案,看起来相当的威武漂亮。上面绣了四爪飞鱼,而且这种鱼比较特别,不是一般的鱼,不细看的话,甚至感觉和龙差不多。当然他和皇家成员所穿的龙袍或者其他的服装还是有所差别的,但是拿到外面去还是相当唬人的。毕竟宫中的太监和锦衣卫也是为皇家直接服务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他们。满清的黄

  • 杨继伟:唐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在西域的博弈——从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期间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关唐朝和西突厥的关系,史学界已多有涉及,而前人的研究多是从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关系方面入手展开论述,而以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的关系为视角做相关研究则较少,就算有,也往往是泛泛而谈而不具体细致。因此,笔者选择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细细梳理一下其来龙去脉。而在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时期,安西都

  • 陇西陇右,西夏和宁夏,甘肃宁夏,陇山很重要,江淮为何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看地图,往往是坐北朝南,陇右就在陇山的右边,叫陇右也实至名归。这其实是河西走廊和关中之间的区域,往东到达陇山,往西到达兰州,也即是现在的甘肃东部和宁夏。这里群山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延伸,历史上很多游牧民族以此为根据地,比如西戎,羌族和建立后凉政权的氐族,大秦帝国也以此为重要根基。攻守兼资,这里也是

  • 自私的宰相、昏聩的皇帝,如何为唐朝的安史之乱埋下祸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画像一、谋求私利的宰相安禄山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之所以能有起兵叛乱的底气和实力那绝对离不了贵人的帮助。而这其中,有一个人物很关键,那便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作为“口蜜腹剑”的典型代表,李林甫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阴险毒辣。他虽然没有什么才学,但却精通音律,并且很会搞关系,与皇宫里面的宦官、

  • 明朝时期中国与暹罗双方友好交往的特征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和暹罗打过战争吗,暹罗是什么意思,暹罗历史

    明朝与暹罗的友好交往是沿袭了明以前的中泰关系,从汉代开始一直进行交往,虽然明以前的暹罗还没有统一国家,只是位于暹罗土地的小国家而已,不过笔者认为那些国家就是暹罗国的祖先国家,所以中国与泰国之间友好关系从汉代已经开创了,到了明朝还是仍然存在。交往的悠久继承汉代中泰之间关系属于经济贸易关系,到了魏晋南北

  • 给侍制:独特的唐朝家庭养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中国“以孝治天下”,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老有所养”的儒家尊老敬老思想。《礼记·曲礼上》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60岁以上即为老人。? 周朝时,老人的标准提前至50岁,并实行 “家庭养老” 模式。为了让儿孙更好地赡养老人,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

  • 兰州市博物馆的西夏青铜僧帽壶!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看到这把壶的第一眼,我就想起了唐僧。无他,壶口部分的造型,和《西游记》中唐僧头上戴的帽子——五佛冠,非常类似。壶口周围,一圈凸起的,几片状如玉圭形的薄片围拢。因其,类似僧帽五佛冠,故名为僧帽壶。这把壶为兰州市博物馆所藏,网上也有它的照片和资料。我感兴趣的是,这把壶的年代。

  • 民间故事:唐朝才子求妻,偶遇阴吏,欲改姻缘反而弄巧成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游学的路上,路过山西。天色渐晚,便在城南一家客栈住宿。老板见他书生打扮,便求张固给他客栈写个店名,张固见老板实诚,便为客栈写了个店名。张固写完后,有个客人见他才学出众便要替他做媒,说想把前任临河县县令的女儿许配给他,约好第二天早晨在客店西面的金龙寺门口会面。张固求婚心切,一宿辗转无眠,第二天,天

  • 同样是篡位的皇帝,为何李世民和朱棣的历史评价差别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很多人想到的应该都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之类的溢美之词吧?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唐朝的的国力也被他发展的极其强盛。但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李世民的皇帝之位并不是正经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篡位得来的。同样是篡位的皇帝,朱棣跟李世民的评价却是差别很大,明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