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宋江选择招安,到底是对是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4/2/7 9:08:35

站在小说里梁山兄弟的个人利益角度来说,招安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执行犯了很多错误。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结果无法让人满意。

先说为什么招安的方向是对的?

自古以来,在中国当强盗土匪都不是正经职业,不是长久之计。听说过世代当农民、地主、商人、官吏的,从没听说世代为土匪的。

当土匪,如果规模很小,人数很少,可以换一个身份,重新为民。只要不被官府查出来就行。

像梁山这么大的规模,显然无法隐姓埋名,要么被官兵剿灭,要么被招安,要么推翻朝廷,取而代之。

推翻朝廷太难,要想不被剿灭,招安是最可行的路线。

对于古代朝廷而言,版图内山匪路霸多了去了,每个都派兵征讨也不现实。由于朝廷腐败,土匪永远征讨不完。因此,招抚土匪流寇也是最优选择。

梁山上多数好汉也赞同招安。第一提出招安想法的是武松武二郎。武松在去二龙山的路上遇到宋江,和宋江聊到将来也许可以招安。

后来,武松为什么又反对招安呢?因为武松发现当时的朝廷太黑暗,已经没救了,武松不想同流合污。

总结一下,招安路线为什么是对的:规模做大了,已经没有退路了,想推翻朝廷不可能,只剩下招安一条出路。

这也是为什么梁山上绝大多数人赞同宋江招安的原因。武松、李逵等少数人虽然不想招安,但并没有反对到底,而是选择了随大流,也是这个原因。

再说,宋江在招安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导致代价过大,下场凄惨。

历史上有很多招安成功的案例,比如明朝末年的张献忠郑芝龙,清末的张作霖

张献忠把明朝皇帝的祖坟都给扒了,不耽误多次向朝廷投降,自己毫发无损,明朝都灭亡了,张献忠还生龙活虎,最后在和清军的战斗中阵亡,还成了民族英雄,不枉此生。

郑芝龙是海寇,经营海上贸易走私集团,还经常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列强打交道。明朝无法剿灭,只好招抚,封官许愿。

清末,张作霖因生活所迫,在东北当了马匪,又变成保护村庄收保护费的“保险队”,还在日俄战争中,拿日本人的钱,替日本人打俄国人。最后招安成功,清朝灭亡后,当上了东北王,甚至还当上了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民国首脑。

与张献忠、郑芝龙、张作霖相对比,可以看出宋江犯的错误是什么。

第一,宋江对招安的理解有误。

张献忠等人对招安的理解是,招安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招安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招安后,决不能安静下来,而应该准备下一次起义,一旦不合我意,那就接着凑乐接着舞,接着造反,闹他个天翻地覆。

只要让朝廷无法剿灭,下一次还得求我招安。

宋江以为,招安就结束了,当官了,洗刷了土匪的恶名,从此就在仕途打拼了。没有给自己和梁山兄弟们留后路。把山寨都给拆毁了。

第二,宋江为朝廷着想更多,为梁山兄弟着想少。

宋江作为一个土匪头子,老是想着我大宋外有辽邦,内有草寇,要为皇帝着想。招安后,更是为朝廷着想,没有处心积虑给自己和梁山兄弟着想,谋利。

最后,宋江如愿以偿,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朝廷利益,却牺牲了自己和梁山兄弟的利益。

到最后喝了毒酒,才想到自己牺牲太大了,有点后悔,也晚了。

总结:宋江选择招安,大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操作上犯了很多错,以至于牺牲了大部分兄弟,毁誉参半。但宋江的牺牲是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假如都像张献忠那么玩,张献忠兄弟们的利益是满足了,也把百姓给祸害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家觉得明朝的锦衣卫飞鱼服和清朝的御赐黄马褂哪个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锦衣卫飞鱼衣服,明朝真正的飞鱼服样子,明朝官服为什么比清朝好看大气

    飞鱼服上面绣着一种鱼的图案,看起来相当的威武漂亮。上面绣了四爪飞鱼,而且这种鱼比较特别,不是一般的鱼,不细看的话,甚至感觉和龙差不多。当然他和皇家成员所穿的龙袍或者其他的服装还是有所差别的,但是拿到外面去还是相当唬人的。毕竟宫中的太监和锦衣卫也是为皇家直接服务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他们。满清的黄

  • 杨继伟:唐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在西域的博弈——从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期间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关唐朝和西突厥的关系,史学界已多有涉及,而前人的研究多是从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关系方面入手展开论述,而以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的关系为视角做相关研究则较少,就算有,也往往是泛泛而谈而不具体细致。因此,笔者选择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细细梳理一下其来龙去脉。而在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时期,安西都

  • 陇西陇右,西夏和宁夏,甘肃宁夏,陇山很重要,江淮为何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看地图,往往是坐北朝南,陇右就在陇山的右边,叫陇右也实至名归。这其实是河西走廊和关中之间的区域,往东到达陇山,往西到达兰州,也即是现在的甘肃东部和宁夏。这里群山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延伸,历史上很多游牧民族以此为根据地,比如西戎,羌族和建立后凉政权的氐族,大秦帝国也以此为重要根基。攻守兼资,这里也是

  • 自私的宰相、昏聩的皇帝,如何为唐朝的安史之乱埋下祸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画像一、谋求私利的宰相安禄山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之所以能有起兵叛乱的底气和实力那绝对离不了贵人的帮助。而这其中,有一个人物很关键,那便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作为“口蜜腹剑”的典型代表,李林甫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阴险毒辣。他虽然没有什么才学,但却精通音律,并且很会搞关系,与皇宫里面的宦官、

  • 明朝时期中国与暹罗双方友好交往的特征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和暹罗打过战争吗,暹罗是什么意思,暹罗历史

    明朝与暹罗的友好交往是沿袭了明以前的中泰关系,从汉代开始一直进行交往,虽然明以前的暹罗还没有统一国家,只是位于暹罗土地的小国家而已,不过笔者认为那些国家就是暹罗国的祖先国家,所以中国与泰国之间友好关系从汉代已经开创了,到了明朝还是仍然存在。交往的悠久继承汉代中泰之间关系属于经济贸易关系,到了魏晋南北

  • 给侍制:独特的唐朝家庭养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中国“以孝治天下”,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老有所养”的儒家尊老敬老思想。《礼记·曲礼上》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60岁以上即为老人。? 周朝时,老人的标准提前至50岁,并实行 “家庭养老” 模式。为了让儿孙更好地赡养老人,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

  • 兰州市博物馆的西夏青铜僧帽壶!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看到这把壶的第一眼,我就想起了唐僧。无他,壶口部分的造型,和《西游记》中唐僧头上戴的帽子——五佛冠,非常类似。壶口周围,一圈凸起的,几片状如玉圭形的薄片围拢。因其,类似僧帽五佛冠,故名为僧帽壶。这把壶为兰州市博物馆所藏,网上也有它的照片和资料。我感兴趣的是,这把壶的年代。

  • 民间故事:唐朝才子求妻,偶遇阴吏,欲改姻缘反而弄巧成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游学的路上,路过山西。天色渐晚,便在城南一家客栈住宿。老板见他书生打扮,便求张固给他客栈写个店名,张固见老板实诚,便为客栈写了个店名。张固写完后,有个客人见他才学出众便要替他做媒,说想把前任临河县县令的女儿许配给他,约好第二天早晨在客店西面的金龙寺门口会面。张固求婚心切,一宿辗转无眠,第二天,天

  • 同样是篡位的皇帝,为何李世民和朱棣的历史评价差别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很多人想到的应该都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之类的溢美之词吧?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唐朝的的国力也被他发展的极其强盛。但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李世民的皇帝之位并不是正经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篡位得来的。同样是篡位的皇帝,朱棣跟李世民的评价却是差别很大,明朝的皇帝

  • 羸弱的宋帝国:大宋三百年国阼背后,是以妥协和耻辱作为代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赵光义,宋帝国的第二代君主,按道理哥哥赵匡胤去世后,这个皇帝的应该由赵匡胤的儿子来做,可最后上位的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这背后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烛影斧声”的故事。首先,赵匡胤的死很突然,他自己估计也没预料到,毕竟他的身体是很好的,作为马上皇帝才五十岁就会暴毙,他想不到,同样当年的秦始皇嬴政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