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人效应,云南状元袁嘉谷一掺和,七下西洋的郑和身世才广为人知

名人效应,云南状元袁嘉谷一掺和,七下西洋的郑和身世才广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04 更新时间:2023/12/17 14:35:47

要搞清楚郑和的这几个数字和身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 郑和七下西洋 ,真的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这个是被历史认可的。

然而,在清朝康熙雍正朝官至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 张廷玉 作为总裁官的《明史》中,关于郑和的身世,只有这五个字:

郑和,云南人

清张廷玉作为总裁官的《明史》

真可谓是语焉不详!

诺大个云南,一百多个郡县, 郑和到底是何方人氏,从官方权威记录中,我们不得而知 。

问题来了,《明史》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原因无非这么两种:

一个是 ,在明朝的历史上,各种奇葩皇帝、功勋名臣,甚至是如郑和一样的太监宦官,无论是忠是奸,总之可谓是名人辈出,哪怕七下西洋的壮举足够伟大,但当事人郑和依然排不到前面,没有太多出彩的机会。

大明朝,名人辈出

另外一个就是 ,云南虽然明朝时就作为全国的十三省(布政使司)之一,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都很少有处于C位的时候,在中原政权已经文人士大夫眼中,“ 蛮夷之地 ”4个字就足够概括了。真的没必要太较真下去。

翻拍的图片,郑和家的老房子

呜呼!云南咋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然而,关于郑和,后来郑和的家世又被搞得清清楚楚了,这一切应该 归功于名人效应 , 归功于云南历史上唯一的全国状元袁嘉谷。

云南历史上唯一状元袁嘉谷

先别忙否认什么袁嘉谷不是正规的状元。

云南本来文气就不兴,再说了那毕竟是 大清朝廷正规的全国考试 ,哪怕是经济特科!

而且要知道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特科考试(另两次为博学鸿词科),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应高于普通的状元。

袁嘉谷家的老房子

据资料记载, 1894年 ,云南晋宁昆阳学者苏晓荃在昆阳月山西坡发现郑和祭父碑,后来把此事告诉了袁嘉谷。

注意时间!袁嘉谷是1903年6月才挂上状元的头衔的。

袁嘉谷于1912年亲自前往昆阳考察,果真在昆阳宝山乡和代村旁月山上发现马哈只墓,墓有碑文《故马公墓志铭》。

晋宁马哈只墓及墓志铭

碑额呈圆拱形,上书小篆“故马公墓志铭”六字。龟趺碑座,石碑正文四周,阴刻着缠枝蒂莲花纹。正文楷书十四行,共284字,有的地方字迹残损。

袁嘉谷经过研究考证,1913年撰写了《昆阳马哈只碑跋》,确定昆阳和代村就是郑和的出生地。

记述袁嘉谷“掺和”的发现碑记

还是注意一下时间,1912、1913已经是 1911辛亥革命 之后的事了。

而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袁嘉谷已经不是大清的状元,而是 民国时期蔡锷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 聘任的省参议员。

但不管怎么说,袁嘉谷都是有状元头衔加持过的名人。

而 名人效应 ,不管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很管用的东西。

郑和本来就是明朝的名人,再加上云南状元袁嘉谷的文章一出,郑和的身世之谜,尤其是出生地、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故乡,除了天下大白之外,更是被广为人知。

郑和像

于是,滇池南边的这个小地方晋宁昆阳,才进入云南人、全国人民的视线之中。

不得不说,名人效应真的厉害,袁嘉谷在郑和身世之谜这件事情上,“掺和”的好啊!

滇池之南晋宁

故马公墓志铭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勚,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

铭曰: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时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照片:民国初期的北京城,老百姓生活艰难,衣衫褴褛很穷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北京老地图,描述北京城的优美句子,北京城6区

    1925年,老北京街头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北京街头熙熙攘攘,人很多,人们在街头选购上坡,还有人坐上了人力车。但是,仔细看,这些人表情麻木,对周围漠不关心。这是当时国人的典型表情。北京街头的烟花爆竹店铺。烟花爆竹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物品,所以,每到过年过节,街上到处是卖烟花爆竹的。民国初期的北京

  •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嘉靖年间重大事件,嘉靖墓发掘全过程

    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坏,不能以上不上朝作为评判的标准。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有一样的毛病,不爱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们会把军政大权交付给大臣,祖孙俩通过内阁,依然牢牢的控制着政权,重大事务也必须他们点头才能实施。说白了,他们只是换个地方上班而已。 反观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

  • 他为清朝殉国,死后却被罚15年不得下葬,棺材还被铁链锁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唯一被杀的中堂,清朝王爷真实死因,清朝名臣墓地被挖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北洋海军成立,丁汝昌任海军提督,驻威海卫,统领船舰25艘,官兵4000多人。任职期间,丁汝昌致力于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并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甲午战争爆发后,丁汝昌作为北洋海军提督,先后经历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甲午战争前夕,光绪帝一度提出要将丁汝昌革职,送交刑部

  • 同是皇权继承人,康熙提防着胤礽,为何朱元璋却能充分信任朱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帝,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却很耐人寻味。同样是父子,康熙对自己的儿子胤礽充满了提防,最后搞得一点亲情都没有;而朱元璋却很信任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 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明清两朝的政治环境问题

  • 她每次侍寝都会做这个动作,假如雍正得知真相后肯定会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还有一位小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她跟沈眉庄截然相反,又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她就是叶澜依,其实叶澜依能进宫也是很戏剧性的,那一天正好碰到皇上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她正在驯马,因为被皇上欣赏,所以被迫入宫,其实他心里一直对果郡王念念不忘,对皇上总是冷眼相对,所以在他每次侍寝的时候都会做着同样一个动作,

  • 1975年蒋介石猝然去世,张学良苦想3天,葬礼上送出16字挽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临死之际,蒋介石依然交代儿子蒋经国说:“不可放虎!”“虎”指的是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蒋介石去世的这一年,张学良也早已经被他软禁了半辈子,很多人都觉得蒋介石一死,张学良有希望恢复自由,可是蒋介石这一句话,显然断绝了人们的念想。 政见不合 蒋介石死去几个小时之后,张学良接到了电话通知。听到这个消息,

  • 同是手握重兵?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皇权社会,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的黄袍,就是绝对皇权的象征。高贵如皇子、卑贱如乞儿、权势如贵戚、贫困如庶民……。不论阶层身份,在权利的诱惑之下都敢于豁出性命,违背道德礼教的束缚。只为垂涎那尊贵的帝位,在风口上抢食分一杯羹。莫若说各朝各代末期,乱世之相凸显,中央尚未倒台,各个藩王军阀便迫不及待自立为

  • 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昊个人简介,李元昊儿子宁令哥,李元昊写给宋仁宗的一封信

    从景佑开始,宋仁宗得以亲政,这时的他才成为大宋真正意义上的至尊圣人。亲政的前期,他怀抱憧憬,但是因同时代的李元昊,宋仁宗亲政的表现暗淡无关。可以说宋仁宗输给了同时代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宝元和康定两个年号使用极短,更是李元昊一手造成的。 宋仁宗剧照 一、同时代的较量:宋仁宗输给了大他七岁的李元昊宋真宗咸

  • 太祖赵匡胤借宴请重臣收回兵权, 却唯独遗漏此人, 终被其成功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赵匡胤的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乱世出英雄,赵匡胤就是在乱世当中出生的,后来跟着柴荣一起打天下,但是最后赵匡胤还是靠着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赵匡胤的心里知道,当初和他一起开国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群人,如果他们有二心的话,那么他的天下就不是他的了,而且他的下场也会非常的惨。所以赵匡

  • 夏紫薇的历史原型,乾隆的皇四女,真实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997年,当知名小说家琼瑶来到北京东便门外的“佛手公主坟”游玩时,不禁对这位公主的生平逸事产生了兴致,继而激发起了创作的灵感,于是,《还珠格格》这部佳作便在琼瑶的笔下诞生了。 擅长写浪漫言情小说的琼瑶是个史学修养极为深厚之人,她在提笔撰写小说之前,往往都会把拟定好的历史背景、人物的现实原型反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