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品格、价值、地位,宋朝文人为何会和玉器“扯上”关系?

品格、价值、地位,宋朝文人为何会和玉器“扯上”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4/1/23 0:01:17

自新时器时代起,华夏祖先就将玉器作为沟通人与神灵的媒介,这一时期称作神玉时期,夏朝到唐末,玉器被应用于帝王贵族之间以维护礼制,《周礼》《礼记》《仪礼》就提到大量关于君子与玉的关系,诸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与玉”等等。

但由于稀少昂贵,玉一直为少数人垄断。一直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玉器才真正的走进普通文人的生活中。

一、玉与君子的品格

玉象征着温文尔雅、坚毅不屈、含蓄包容。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十分重视玉器。儒家经典如诗经、礼记中大量提到玉 ,以玉作为美好君子的特征,将玉器精神化、人格化,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比如《礼记·聘义》中说玉有十一德:“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又有许慎五德之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无论十一德还是五德说,玉都被赋予儒家道德思想,代表着君子内敛、仁义、不屈不挠、忠贞不二的高贵品格,一位谦谦君子,佩戴美玉,透露出的是其高贵的修养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历代文人都以谦虚、坚毅、忠贞、含蓄、仁爱等作为美德的象征,可以说玉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人们把人才比作一块“璞玉”,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美好的人比作“玉人”,把高尚的气节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君子与玉实在是解不开的关系。

二、玉器在宋代文人间广泛流行的表现

首先,宋代玉器受当时文人的绘画书法艺术影响甚深,可见玉器受到当时文人的欣赏。宋代大量玉制花、鸟、虫、鱼等飞禽走兽、人物等图案取代之前的死板威严的玉雕定式,它们普遍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具文人情趣,说明玉器在文人中间流行且受到文人的影响,而不再局限在宫廷匠人手中。

其次,宋代文人笔记中也出现了玉器。大文豪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可见,在文坛中具有极高号召力的欧阳修也喜欢玉器。

南宋诗人陆游有《玉笈斋书事》一诗,笔者推测其书斋就叫玉笈斋,且他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可见陆游也喜欢玉石。

诗词中描写玉器的也不少,比如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中的“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北宋宰相丁谓专门写了《玉》一诗,“为诗谁负连城美,须思韫椟藏。辉山知禀异,被褐喻韬光。”

另外,颇值得一提的是,玉制文房用具比之前大量出现,有玉制砚台、玉笔管、玉笔架、玉镇纸等。宋人李玄彦《砚谱》中记载,“许汉阳笔似白玉为管,砚碧玉,以玻璃为匣。”

在墓葬出土文物中,1974年浙江衢州南宋墓中就出土了白玉兔镇纸、白玉兽纽印、青玉笔架、水晶笔架,据墓志记载,其主人是南宋曾官至朝议大夫的史绳祖。玉制生活用品也较多,比如安徽休宁曾任工部侍郎的朱晞颜夫妇墓出土青玉兽面玉卣(yǒu)(古代盛酒的器具)、玉带等玉制品。

三、玉器被文人广泛应用的原因

(一)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经济奠基于唐代,加上宋政府对商业的宽松政策、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促成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宋代打破了坊市分离,用于商品交易的市也打破了时间限制,大城市如开封、洛阳的夜市十分繁荣。

《东京梦华录》卷三载:“(马行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与此同时,交通便利的地方性集市和草市也大大繁荣起来。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市场的空前发展,卞梁、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

(二)文化上,文化的高度繁荣与文人地位的提高

经济的繁荣、政府的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政策促成了宋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从书法、绘画到宋瓷,宋代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发展到空前绝后的高度,活字印刷术更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各种喜闻乐见的世俗艺术也出现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杂剧、小说、讲史、散乐、影戏等内容。宋代文人地位很高,早在宋太祖时期,就确立了“文人立国”政策和“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规定。

曾中过进士的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相比唐代,宋朝还拓宽了科举制的录取范围。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十几人或几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百人。

而且,宋代还开创了殿试制度(武则天时未形成常制),使进士们都成为了“天子门生”。总体来讲,文人们进入仕途的门槛降低,综合素质大为提高。

(三)玉器的大量开采,玉雕技术的进步

历朝历代,采玉工作都十分艰辛。据宋代《太平御览》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可见当时采玉之艰难,不过也在另一方面说明采玉人之多。宋代不抑商业,笔者猜测,对于民间采玉,政府也是采取宽松态度。

宋代的玉雕技术比之前也有较大进步,比之技术较为生硬的唐代,宋代的玉雕技术有如下特点:阴刻线(即在玉器表面往深处雕刻的凹下去的线条)更加流畅;善于运用玉材之色泽,加以适宜之雕刻。

即巧色巧雕;雕镂工艺上,镂雕法应用极为广泛,开创元明清镂雕之先河;刀法上更加纯熟,造型更加生动有趣等等。

(四)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因素

君子如玉,温文尔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对玉爱不释手。封建统治者赋予玉“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内涵,成为美好德行的象征物。

在宋代,封建统治者更加喜爱玉器,尤其是宋徽宗,这位政治上昏庸误国的君主,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书画堪称一绝,对玉器也是嗜玉成癖,爱玉如命。徽宗的这些爱好使得士大夫们也竞相效仿,民间百姓也争相玩玉、藏玉,形成了一股潮流。

不仅如此,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知识分子中间兴起了一门研究青铜器物、玉石、竹简、甲骨等铭刻的金石学,也导致了宋代出现大量仿古玉器。

结语

文人爱玉,但至少宋之前,因为稀少贵重,大部分被贵族垄断,作为礼制的象征,礼器尤其多。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的进步以及统治者的个人因素等等,玉器逐渐走下神坛,被文人广泛使用,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并且,玉器具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它比青铜器可爱活泼,比金银器雍容质朴,比石瓦高贵优雅。玉器更配宋朝人温和的精神气质。宋代人相较于唐之前,精神风范颇为不同。

在宋代,由于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和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文人被大量重用,政治和生活待遇大大提高,精神上温和安静,有一番雅致风韵。加上理学的盛行,使儒家思想重新焕发了魅力,加上经济水平的提高,玉器的身价下跌,使文人们终于和玉实现了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出版社,1960年版;

张睿祥,杨筱平,欧秀花,《从神坛走向民间: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1期,第84-86页;

贾勇峰,《玉·玉雕·玉文化》,《公关世界》,2017年,第10期;

张兰香,钱振峰,《世俗化、装饰化的宋代玉器》,《大美术》, 2007年第12期。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最美最具才华的女人 也是历史上唯一女状元 最终尸骨无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废除,历经近1300年。状元本不算稀奇。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女状元则凤毛麟角,前代闻所未闻,直到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此文咱们要介绍一位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傅善祥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与

  • 南安市宋代南坑古窑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南坑古窑址,是闽南地区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窑群,与德化窑遗址并列,该遗址于1977年发现,古瓷窑遗址20多处,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多为宋元窑址,少数延续至明,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域有丰富的高岭土矿,遗有青瓷、白瓷、青白瓷,为闽南沿海烧制青瓷的

  •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李秀成临死前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864年,太平天国终究还是走向了穷途末路。6月1日,洪秀全死于天王府,对于他的死,有人说是洪秀全长期饮食导致胃肠道疾病,又讳疾忌医不愿意服药最后病死了;有人说他是吃了野草(洪秀全自己称之为甜露)慢性中毒而死;还有的人坚持认为是洪秀全预感天京城迟早落入清军手中,自己会被杀头,不如自己喝毒酒自杀;不管

  • 名人效应,云南状元袁嘉谷一掺和,七下西洋的郑和身世才广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搞清楚郑和的这几个数字和身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 郑和七下西洋 ,真的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这个是被历史认可的。然而,在清朝康熙、雍正朝官至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 张廷玉 作为总裁官的《明史》中,关于郑和的身世,只有这五个字:郑和,云南人 清张廷玉作为总裁官的《明史》

  • 老照片:民国初期的北京城,老百姓生活艰难,衣衫褴褛很穷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北京老地图,描述北京城的优美句子,北京城6区

    1925年,老北京街头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北京街头熙熙攘攘,人很多,人们在街头选购上坡,还有人坐上了人力车。但是,仔细看,这些人表情麻木,对周围漠不关心。这是当时国人的典型表情。北京街头的烟花爆竹店铺。烟花爆竹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物品,所以,每到过年过节,街上到处是卖烟花爆竹的。民国初期的北京

  •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嘉靖年间重大事件,嘉靖墓发掘全过程

    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坏,不能以上不上朝作为评判的标准。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有一样的毛病,不爱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们会把军政大权交付给大臣,祖孙俩通过内阁,依然牢牢的控制着政权,重大事务也必须他们点头才能实施。说白了,他们只是换个地方上班而已。 反观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

  • 他为清朝殉国,死后却被罚15年不得下葬,棺材还被铁链锁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唯一被杀的中堂,清朝王爷真实死因,清朝名臣墓地被挖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北洋海军成立,丁汝昌任海军提督,驻威海卫,统领船舰25艘,官兵4000多人。任职期间,丁汝昌致力于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并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甲午战争爆发后,丁汝昌作为北洋海军提督,先后经历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甲午战争前夕,光绪帝一度提出要将丁汝昌革职,送交刑部

  • 同是皇权继承人,康熙提防着胤礽,为何朱元璋却能充分信任朱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帝,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却很耐人寻味。同样是父子,康熙对自己的儿子胤礽充满了提防,最后搞得一点亲情都没有;而朱元璋却很信任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 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明清两朝的政治环境问题

  • 她每次侍寝都会做这个动作,假如雍正得知真相后肯定会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还有一位小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她跟沈眉庄截然相反,又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她就是叶澜依,其实叶澜依能进宫也是很戏剧性的,那一天正好碰到皇上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她正在驯马,因为被皇上欣赏,所以被迫入宫,其实他心里一直对果郡王念念不忘,对皇上总是冷眼相对,所以在他每次侍寝的时候都会做着同样一个动作,

  • 1975年蒋介石猝然去世,张学良苦想3天,葬礼上送出16字挽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临死之际,蒋介石依然交代儿子蒋经国说:“不可放虎!”“虎”指的是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蒋介石去世的这一年,张学良也早已经被他软禁了半辈子,很多人都觉得蒋介石一死,张学良有希望恢复自由,可是蒋介石这一句话,显然断绝了人们的念想。 政见不合 蒋介石死去几个小时之后,张学良接到了电话通知。听到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