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20 9:32:51

乾隆年间,诗坛以黄景仁的名气为大,但他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个性,不会交际,与众人都合不来,对权贵也是冷眼相看。他的性情又放荡不羁,宁愿与戏子要饭,也不向权贵低头。黄景仁还是一位帅哥,在常人中间,鹤立鸡群,很多人想与其交往,但他却不理会,放在当下社会,黄景仁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

据说,黄景仁四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在上私塾的时候,因为一本诗集勾起他对诗歌的爱好,为此写诗便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喜欢诗歌可能也是基因的原因吧,他的先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据说好友翁方纲家中有黄庭坚的画像,黄景仁每到翁家,第一件事是对黄庭坚的画像敬拜。在友人中,除了翁方纲以外,洪亮吉是黄景仁最好的朋友,在后者去世的时候,洪亮吉亲自为他服丧。

狂放、孤傲、清高,四个字可以形容黄景仁的性格,他不贪图权贵,朋友曾建议他重视科举考试,但其漠不关心,只在乎学创作以及家人生活上。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长得帅、又有才华,在当下职场,性格圆滑一些,绝对“混”的不错。但就是因为独特的性格,在盛世之下,身具大才华,长相又出类拔萃,黄景仁的生活水平却一塌糊涂,真是令人惋惜。

黄景仁是盛世之下的寒士诗人,他所唱出的是乾隆盛世之下不相符的哀音,绝大部分诗反映辛劳,叙写窘迫的生活状态以及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或是追忆年少时期对美好爱情,再有就是朋友之间的唱和诗,以及纵情山水的游纪诗。

感愤诗尽显诗人的性格,由于自身性情与悲苦遭遇,在尝尽人生痛苦与白眼的情况下,反应自身的穷愁痛苦,抒发内心彷徨、悲苦与失意,这类诗可以震撼读者心灵,能够让读者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其独特的性格与遭遇,能够引起读者产生怜悯之心。另外,这类诗中不乏诗人关心民情的内容,体现出诗人社会批判意识,对国运及民生产生深深的忧虑。

黄景仁的恋情诗,真的很美,这类诗虽然不多,但都是恋情诗中的佳品。他直抒胸臆,追忆年轻时期的纯真爱情,相比李商隐的爱情诗更加直接,相比韩偓的艳情诗会更加朴素,但首首佳作都将诗人那颗晶莹纯洁的心“暴露”在读者面前,感发人心,读完让人陶醉美好爱情之中。

纪游山水诗,在黄景仁的笔下,让大自然中也带有诗人的遭遇与个性。面对壮美河山,黄景仁却不能忘却自己的遭遇与社会现实,因此在这类诗中,能体现自然景观的灵性,也有自身的愤懑之气,让山水带有强烈的自我的色彩,这一点上,他与其他诗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友情,黄景仁是渴望的,虽然贫穷,个性有独特,但其身边不乏朋友。他对友谊和爱情是一样的,知遇之恩与惺惺相惜,用诗文歌颂真挚的友谊,这类友情诗是可以体现黄景仁性格中的另一面,是了解诗人另一种性格的重要方式。

很多人说黄景仁的诗很像李白的豪气,但笔者认为他像李商隐更多一些,因为二人的诗因感伤而迷人。性格让其没能施展出才华,也是性格让其命运悲惨,因而其诗文中的色彩更加悲观,既有诗人性格中的豪迈,又有浓厚的悲伤色彩,可以说黄景仁是李白与李商隐的结合体。

总之,哀情与豪气是黄景仁诗歌的特色,他的一生体现出悲哀之色,而他短暂的生命更加让读者对其产生哀怜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清朝诗人黄景仁的十首诗作,体会诗文的豪气与哀情,共同窥探诗人独特的性格,相信你会对他产生兴趣。

绮怀

[清]黄景仁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人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

感旧

[清]黄景仁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写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得闲愁在鬓华。

都门秋思

[清]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幼女

[清]黄景仁

汝父年来实鲜欢,牵衣故作别离难。

此行不是长安客,莫向浮云直北看。

春兴

[清]黄景仁

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山馆夜作

[清]黄景仁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

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

安庆客舍

[清]黄景仁

月斜东壁影虚龛,枕簟清秋梦正酣。

一样梦醒听络纬,今宵江北昨江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宣布立载括为“新皇帝”,为何他的亲生父亲却吓得磕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真正死亡原因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的历史存在感相当之低,不是看过清朝历史的人甚至是不知道有这个皇帝的,很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咸丰皇帝死后直接就是光绪皇帝的,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慈禧亲儿子同治夹杂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去世了,如此短的寿命难免不会让人去多想,民间故事传说之中说同治皇帝是死于

  •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未能平安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多疑的君王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频频猜忌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彼此留有些许体面。心狠手黑的皇帝则会像勾践一样痛下

  • 康熙,果真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有本书,揭露他荒唐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当年,有一位叫马国贤的意大利传教士,他作为“内廷供奉”在康熙身边待了十几年,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名为《清廷十三年》的书,他所展现的康熙形象,可能要颠覆各位的认知咯!超长执政,最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了解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为何他会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一帝”。首先就是在位时间,这足以击败

  • 靖康之耻,对于北宋皇家是怎样的屈辱?皇室公主颜面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凛冬,金国大军兵临汴梁城下,此时北宋的皇帝已经传位给了宋钦宗,这也是一位没有骨气的帝王。当时的汴梁城中还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充足的粮食储备,各路大军也已经启程勤王,但是宋钦宗竟然直接投降了,他还亲自去金军大营手写投降书。宋钦宗的算盘很明白,他认为金国人并无意侵占宋国的土地,只要能给金国人足够

  • 岳飞到底长啥样?真实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他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更让大家所熟知的一定是那“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被母亲刺在后背的故事。这位宋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爱国将军,最后却丧命于小人之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个倒霉上司,皇上迂腐,臣子又能如何?都说暗箭难防,那这小人的暗箭更是难上加难。秦桧这个名字可谓是遗臭万年,他的石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八百多年,被万人唾弃,见者

  • 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在之前关于吴三桂的文章之中,宋安之认为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

  • 宋朝经常被称做朝,辽金二朝经常被称为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谓是有两大乱世,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在这两大乱世之中,不只是没有大一统,更是各个国家混战不止,百姓是久遭兵灾之苦。而认真来说,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宋辽金西夏也可以视为一个乱世,可以说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个大分裂时期不同于其他大乱世,是由各个小国混战

  • 朱元璋晚上做了个梦,第二天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他的父亲去世朱元璋,一位弑杀而又仁德的皇帝。在这位“矛盾”皇帝的统治下,哪怕朱棣是皇子,小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从其政治生涯上来看,他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了。靖难之役后,

  • 弘历假如被刺杀成功,雍正真的会选他继承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默斗期间,弘时曾派刺客刺杀弘历,幸亏被及时发现,弘历在图里琛和李卫的保护下得以安全的返回京城,那么如果弘时顺利得手除掉弘历的话,雍正真的会把大清国交给弘时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首先就说刺杀弘历这件事,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冷酷到无情,这是雍正皇帝最忌讳的,对于这样冷漠的人,雍正从心底是无法接受的,他知

  • 曾国藩为什么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李秀成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曾国藩审讯李秀成,曾国藩李秀成完整视频,曾国藩怎么评价李秀成的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22日,李秀成在方山被俘。6天后,曾国藩自安庆坐小火轮来到天京。当晚7时许,他提审了李秀成。因为事务繁忙,兼之还没有吃晚饭,曾国藩匆匆询问数语,便命人把李秀成押了下去。这种审问如蜻蜓点水,显而易见是问不出什么的。于是,曾国藩命李秀成写一份详细的自述。对于曾国藩来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