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82 更新时间:2024/1/18 19:10:53

但是,明朝的党争,确实比宋朝的党争更激烈。而且,虽然打着道德的旗帜,但道德水准却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现在手段上,也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

宋朝党争,前期虽然激烈但非常规矩。

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不是拒绝改革而是认为不能太激烈。所以,党争在本质上是对事不对人。

然后呢?

然后就看皇帝听谁的,皇帝任用新党,那旧党便自动下台。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那司马光连东京汴梁都不呆了,直接跑到洛阳写他的《资治通鉴》了。当时的政坛新秀苏轼呢?你也别在朝廷呆了,去外地当官吧。

新党改革改得一塌糊涂,然后皇帝就开始用旧党了。于是,司马光拜相,开始开倒车。司马公可能是在家赋闲太久,所以倒车开得有点儿猛。几乎搞起了凡是主义,凡是新党主张的、一律反对;凡是新党建立的,一律破坏。

在司马光之后,新旧两党继续干,一会儿旧党上台了,一会儿又新党上台了。然后,党争就开始对人不对事了,不问你说得对不对,就问你是哪个党的。北宋后期的政治风气也就败坏了。但败坏也是有限度的,读书人并不比市井无赖更善良,但大家还是比较重视身后之名的。所以,手段上就不会那么无底线,落败的、赶跑完事。实在不解恨,就赶得更远一点儿,赶到海南岛也差不多了吧?

关键是党争有内容,就是要不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力度。有这个事情在,大家就是再怎么搞政治,也得干正事。因为党争就是因为干不干事和怎么干事情引发的。

宋徽宗的宰相蔡京,是有名的大奸臣。当时有人陈述蔡京有十四大罪状,具体如下:

“渎上帝,罔君父,结奥援,轻爵禄,广费用,变法度,妄制作,喜导谀,钳台谏,炽亲党,长奔兢,崇释老,穷土木,矜远略”。

这些个罪状,就看你怎么理解了。说穷土木,搞花石纲不就是宋徽宗想搞吗?说变法度,蔡京本来就是个新党,他肯定要变法度。崇黄老,从王安石开始,新党这伙人就看不上儒家,你能指望蔡京还能做个孔门乖学生吗?

蔡京并不是一直权倾朝野,随着新旧党争,也是宦海沉浮,一会儿上去了、一会儿有下去了。那么,宋徽宗为什么一定要用蔡京呢?

改革的本质、党争的本质,只要是为了事情的政治斗争,其本质都是钱。蔡京能搞到钱,而且新党一伙人出现了一大批理财高手。所以,皇帝就得用这些人。天天道德仁义,但你搞不来钱,皇帝和国家去喝西北风吗?

这是宋朝党争,明朝党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明朝党争的焦点是道德和风气。张居正改革不是吗?刚开始确实是围绕改革的。但后来,就开始玩意识形态了。所以,明朝党争,一上来就是对人不对事。

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一伙东林党崛起了,他们的主张就一个字“正”、两个字“道德”。背后各种复杂理论,你也不用细心琢磨。等写到明朝的时候,单独再写。你别管这伙人是怎么想的,就看这伙人是怎么干的,这就行了。

开始,东林党肯定被打压,但不会没有生存空间,否则这些人也起不来。朝堂大佬们并没把他们赶尽杀绝。但是,木匠皇帝天启帝之后,东林党彻底独霸朝堂了。然后,他们是怎么做的?跟宋朝的后期党争一个逻辑:我不问你说得对不对,就问你是哪个党。凡是东林党的,肯定提拔、肯定重用;凡不是东林党的,肯定打压、肯定收拾。

所以,除了东林党之外,朝廷中就有了各种地方朋党,比如齐党、浙党等等。实际上,很多都是东林党给人家强加的,目的是区分清楚、打击方便。

天启帝后,东林党碾压一切。但你把皇帝往哪里摆?好在,明朝皇帝都比较懒,也懒得管东林党这摊烂事。但是,有人会管,这个人就是魏忠贤。你不能说魏忠贤下了一盘大棋,然后要把东林党赶尽杀绝、再后颠覆大明江山。一个老太监,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更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但是,魏忠贤是怎么把东林党给收拾了?

你完全可以认为是东林党得罪的人太多。还记得那些被打压的各种地方朋党吗?这伙人失势之后怎么办?那就只能去找主子,而主子是现成的,就是魏忠贤、魏公公。

但是,魏忠贤开始就准备收编这些人了吗?

没有。魏忠贤开始是先给东林党的老大赵南星送礼的。但是,赵南星看不上魏忠贤,直接把礼物给退了回去。

于是,魏忠贤只能在东林党之外自立更生了。魏忠贤自立门户之后,才发现自己想不彪悍都不行。原因是东林党给自己送来的人才太多,什么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全都来了。

但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士大夫。魏忠贤哪有如此打的魅力,能笼络住这么多人?早年间,这家伙就是一个流氓地痞。关键是做流氓地痞也不成功,赌场失意把自己的女儿都给卖了。要是真有本事儿,魏忠贤在河北沧州当个黑社会大哥好不好,也没必要把自己净身、跑到宫里当太监。

主要是东林党的权斗太彪悍,被东林党干掉的人全都投了魏忠贤。魏忠贤就是非东林党士大夫的一面旗帜。如果只是魏忠贤一个人单打独斗,魏忠贤都不知道怎么对付东林党。因为魏忠贤就不具备政治斗争的经验。可以看一看魏忠贤和阉党们的手腕:

阉党一伙人编了一个《东林点将录》。对照《水浒》的一百零八个强盗,把东林党人给开了名单。但实际上,这些招数,东林党也用过,整出那么多个齐党、浙党、宣党,不就是编名单吗?被东林党用这种手法干掉的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了。你给我们编名单,那我们也给你编一个。

阉党还干了一件事,就是重新把红丸案、廷杖案和移宫案给编了一本书,叫《三朝要典》。这就是通过掌握话语权,然后再实施政治打压了。按照阉党的角度把三大案重新讲一遍,然后昭告天下,你们大家都看看:东林党就是这么欺君的、就是这么小人的、就是这么结党的。但是,这种手段,魏公公这个街头地痞能想出来吗?魏公公认字都费劲,怎么想到编出一本书来?把政治斗争玩得如此刁钻,只能是士大夫官僚们。

但是,魏忠贤也不会被一众失势的士大夫当枪使。这家伙一定要把自己的流氓本性渗透进政治斗争。于是,各种残酷打击就上来了。高攀龙被迫害致死,赵南星被流放云南,杨涟、左光斗等一众东林翘楚被抓进大牢。然后,就是各种严刑拷打,政治斗争从消灭对方的政治生命到消灭对方的物理生命。

那魏忠贤为什么如此嚣张呢?

根子肯定不在于魏忠贤的权斗指数有多强,也不在于另一伙士大夫的为虎作伥,根子在于大明皇帝以及大明的权力格局。

只要天启帝信任魏忠贤,那么魏忠贤就是捅破天,也没事。因为魏忠贤就是天启帝的家奴。天启五年,顽皮的天启帝掉进湖里。然后,当时已经快六十岁的魏忠贤想都不想,直接跳进去救皇帝。关键是魏忠贤也不会水。等大家把皇帝救上来了,还得费劲再去救魏公公。

所以,魏忠贤对皇帝绝对忠心,而天启帝对魏忠贤也绝对相信。君臣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关系。只要皇帝不发话,那就谁也斗不倒魏忠贤。

大明皇帝信任魏忠贤就可以了吗?在明朝就可以。因为明朝没有宰相。党派之间搞权力斗争,你都找不到一个名正言顺的老大维持底线。老大可以耍流氓,但老大也可以维护规则。王安石的确要用新党的人,他这个大宋宰相也可以不讲理,说把苏轼外放就外放了。但是,王安石也是士大夫,而且还是一派士大夫的领袖,所以就要维持士大夫的起码体面。司马光也是如此,他这个人更在意士大夫的体面。

咱们搞政治斗争可以,但别搞得没底线。谁要不要脸、太过分,不用对方收拾你,自家老大就能把你收拾了。后来,北宋的政治水准的底线越来越低,但还在士大夫这个层面里斗。关键,士大夫是有领袖的。新党有,旧党也有,领袖就是宰相。而明朝呢?没有。这伙人搞起斗争来,都敢跟内阁大学士掀桌子。而再加上魏公公这个大流氓,那就要多没底线有多没底线了。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一旦坏风气开始了,那就不可遏止。甚至连皇帝搞大臣,也是该杀就杀。崇祯皇帝杀大臣,一点儿也不必魏公公手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年间,诗坛以黄景仁的名气为大,但他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个性,不会交际,与众人都合不来,对权贵也是冷眼相看。他的性情又放荡不羁,宁愿与戏子要饭,也不向权贵低头。黄景仁还是一位帅哥,在常人中间,鹤立鸡群,很多人想与其交往,但他却不理会,放在当下社会,黄景仁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据说,黄景仁四岁的

  • 慈禧宣布立载括为“新皇帝”,为何他的亲生父亲却吓得磕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真正死亡原因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的历史存在感相当之低,不是看过清朝历史的人甚至是不知道有这个皇帝的,很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咸丰皇帝死后直接就是光绪皇帝的,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慈禧亲儿子同治夹杂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去世了,如此短的寿命难免不会让人去多想,民间故事传说之中说同治皇帝是死于

  •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未能平安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多疑的君王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频频猜忌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彼此留有些许体面。心狠手黑的皇帝则会像勾践一样痛下

  • 康熙,果真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有本书,揭露他荒唐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当年,有一位叫马国贤的意大利传教士,他作为“内廷供奉”在康熙身边待了十几年,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名为《清廷十三年》的书,他所展现的康熙形象,可能要颠覆各位的认知咯!超长执政,最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了解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为何他会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一帝”。首先就是在位时间,这足以击败

  • 靖康之耻,对于北宋皇家是怎样的屈辱?皇室公主颜面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凛冬,金国大军兵临汴梁城下,此时北宋的皇帝已经传位给了宋钦宗,这也是一位没有骨气的帝王。当时的汴梁城中还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充足的粮食储备,各路大军也已经启程勤王,但是宋钦宗竟然直接投降了,他还亲自去金军大营手写投降书。宋钦宗的算盘很明白,他认为金国人并无意侵占宋国的土地,只要能给金国人足够

  • 岳飞到底长啥样?真实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他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更让大家所熟知的一定是那“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被母亲刺在后背的故事。这位宋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爱国将军,最后却丧命于小人之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个倒霉上司,皇上迂腐,臣子又能如何?都说暗箭难防,那这小人的暗箭更是难上加难。秦桧这个名字可谓是遗臭万年,他的石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八百多年,被万人唾弃,见者

  • 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在之前关于吴三桂的文章之中,宋安之认为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

  • 宋朝经常被称做朝,辽金二朝经常被称为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谓是有两大乱世,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在这两大乱世之中,不只是没有大一统,更是各个国家混战不止,百姓是久遭兵灾之苦。而认真来说,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宋辽金西夏也可以视为一个乱世,可以说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个大分裂时期不同于其他大乱世,是由各个小国混战

  • 朱元璋晚上做了个梦,第二天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他的父亲去世朱元璋,一位弑杀而又仁德的皇帝。在这位“矛盾”皇帝的统治下,哪怕朱棣是皇子,小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从其政治生涯上来看,他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了。靖难之役后,

  • 弘历假如被刺杀成功,雍正真的会选他继承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人默斗期间,弘时曾派刺客刺杀弘历,幸亏被及时发现,弘历在图里琛和李卫的保护下得以安全的返回京城,那么如果弘时顺利得手除掉弘历的话,雍正真的会把大清国交给弘时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首先就说刺杀弘历这件事,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冷酷到无情,这是雍正皇帝最忌讳的,对于这样冷漠的人,雍正从心底是无法接受的,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