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时剩的数额大得惊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0 更新时间:2024/1/16 23:23:55

而众所周知,衡量盛世与否的一大指标是国库的多少。

据《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库存统计》数据,康熙去世时,整个国家库存银两还剩2716万(并非之前谣传的800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不过乾隆去世时候剩下银两的数量却令人大吃一惊。

(一)跳水式财政下滑:从8000万两暴跌到2000万两

清朝最强盛的时期被公认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康熙开创盛世。

雍正在康熙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发扬光大,一举逆转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现象,使得清朝国家机器焕然一新,短短的13年时间内就让清朝的实力翻了一个台阶,国库存银从2716万两涨到了3453万。

到了乾隆时期,国库存银进一步暴涨,从乾隆元年的3000多万两逐年攀升到乾隆中期的7000万两,在最巅峰的乾隆42年达到了惊人的8182万两。

如此数量的银子使得国库存放银钱的地方一再扩建,为了消化这些银两,清朝还大兴土木去增加圆明园的面积,中国皇家园林由此迎来了一段黄金时期。

到了乾隆后期,达到巅峰的国库存银出现下滑趋势,在乾隆60年,也就是乾隆皇帝退位为太上皇时,国库竟然还有6939万两的数目,这与人们印象中乾隆后期国力衰弱、贪腐腐化的观念大相径庭。

不过短短4年的时间,当太上皇离开了这个他辛苦经营一辈子的大帝国时,国库银子如瀑布倾泻一样迅猛流失,嘉庆元年国库还有5600多万两,嘉庆二年还剩2792万两,结果到了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当年)就剩下2000万出头,只剩下巅峰期的四分之一,完完全全是名副其实的“嘉庆中衰”。

此后嘉庆虽做了很多崇尚节俭、惩治腐败的措施,却也仅能在末期把国库恢复到3000万两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短短四年时间,乾隆朝充盈的国库就一下子缩水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都有哪些?

既然乾隆末年国库还有6939万两的数目,为什么普遍认为乾隆后期清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二)花钱如流水 乾隆的家底如被败光

在工业革命时代,农业社会的国家收入难以有爆炸性的增长,耕地所能维持的生产力总是有一个限度,所以在雍正以后到鸦片战争很长时间内,清廷的财政收入基本停留在4000万两的稳定状态。

决定国库银两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花钱的速度。

恰恰在嘉庆元年到嘉庆四年之间,清朝进入了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多事之秋,各方面都在伸手国库要钱。

首先是嘉庆刚登基时,乾隆所举办的最后一次千叟宴。

嘉庆元年正月的宁寿宫皇极殿千叟宴,齐聚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老人来参与聚会,为表示尊重老人,乾隆下令各地全程报销路费,到京城后相继赏赐了所有老人以名贵古玩、寿牌,着实让国库破费了一番。

没想到千叟宴的盛世景象还没过去几天,当月清朝就爆发了历时九年的川陕白莲教大起义。

战争的进程让清朝统治者大跌眼镜,原来骁勇善战横扫天下的八旗铁骑如今竟成了纸糊一般的弱兵,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表现得不堪大用,以至于嘉庆不得不令各地自行招募团练乡勇组织剿匪,为了消灭叛军,嘉庆前后花费了二亿两之巨,基本上把乾隆时代积攒的家底花了个精光。

之前提到,乾隆末年国库还有6939万数目,乾隆中后期的战争并不比嘉庆少,乾隆本人的开销支度亦远远大于嘉庆,为什么在乾隆退位为太上皇之前国库还能保持在6000万以上了呢?

(三) 畸形的乾隆国库 名不副实的乾隆盛世

实际上,乾隆退位之前留下的丰厚国库并不能真正代表清朝国力还停留鼎盛时期,反倒是可以当做清朝已经走向衰落的原因,或者说是嘉庆时期频繁农民起义的重要根源。

如前所述,每年清朝国库进账的数目基本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数目,而从进军新疆到平定大小金川、征伐缅甸等大大小小战事、六下江南,无一不是一笔天数字的开销,可国库在如此大开销的情况却仍然能保留可观的数额,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

国库银子的花销大量被转嫁给其他人承担,尤其是地方财政做了冤大头,使得中央国库得以持续积攒。

首先是地方留存钱粮的比例大幅地降低。

清朝初期,尚能照顾地方,中央伸手从地方拿的钱粮不过五成,地方有了足够的钱粮便能为本地民生福祉多做贡献。

可到了乾隆时期,中央不再顾忌地方上繁多的事务处处需要银两,加重了对地方财政盘剥,整个乾隆时期地方所能留存的钱粮不过21%,大头纷纷被送进了中央国库当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雍正时期留给地方的火耗归公这一项本来让地方财政可以宽松不少,却在乾隆时期一再被中央克扣截取,使得中央财政的压力大大降低,迫使地方在遇到用钱的关头只得加重对当地人民的剥削。

乾隆为了让中央财政保持宽裕,尽可能地一不拔,把成本向下转嫁。

各级地方官员为迎合皇帝,尽可能地以“捐纳”形式自掏腰包为朝廷做贡献,地方官员的工资俸禄往往被优先支出捐赠。

无利不起早,地方官不可能坐视自己利益受损天天为皇家免费打工,他们势必把手伸向当地人民商人,清朝的贪腐状况由此也变得愈发糟糕,地方变得越来越糜烂,农民的怒火不断积压,最终形成了嘉庆元年的数省大起义。

故而嘉庆时期国库的快速流失根源早在国库丰沛的乾隆时期就已出现,嘉庆很无奈地接了个难以承受的烂摊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明朝的党争,确实比宋朝的党争更激烈。而且,虽然打着道德的旗帜,但道德水准却要多低有多低。而表现在手段上,也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宋朝党争,前期虽然激烈但非常规矩。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

  • 清朝乾隆年间大诗人,黄景仁十首诗,伤感情绪浓烈,诗风豪旷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年间,诗坛以黄景仁的名气为大,但他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个性,不会交际,与众人都合不来,对权贵也是冷眼相看。他的性情又放荡不羁,宁愿与戏子要饭,也不向权贵低头。黄景仁还是一位帅哥,在常人中间,鹤立鸡群,很多人想与其交往,但他却不理会,放在当下社会,黄景仁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据说,黄景仁四岁的

  • 慈禧宣布立载括为“新皇帝”,为何他的亲生父亲却吓得磕头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真正死亡原因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的历史存在感相当之低,不是看过清朝历史的人甚至是不知道有这个皇帝的,很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咸丰皇帝死后直接就是光绪皇帝的,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慈禧亲儿子同治夹杂在中间的。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去世了,如此短的寿命难免不会让人去多想,民间故事传说之中说同治皇帝是死于

  • 当年朱元璋为何非要杀害刘伯温?历史给出真相,朱元璋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未能平安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多疑的君王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频频猜忌自己曾经的左膀右臂。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彼此留有些许体面。心狠手黑的皇帝则会像勾践一样痛下

  • 康熙,果真称得上“千古一帝”?意大利有本书,揭露他荒唐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当年,有一位叫马国贤的意大利传教士,他作为“内廷供奉”在康熙身边待了十几年,回国后他写了一本名为《清廷十三年》的书,他所展现的康熙形象,可能要颠覆各位的认知咯!超长执政,最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了解康熙不为人知的一面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为何他会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一帝”。首先就是在位时间,这足以击败

  • 靖康之耻,对于北宋皇家是怎样的屈辱?皇室公主颜面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凛冬,金国大军兵临汴梁城下,此时北宋的皇帝已经传位给了宋钦宗,这也是一位没有骨气的帝王。当时的汴梁城中还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充足的粮食储备,各路大军也已经启程勤王,但是宋钦宗竟然直接投降了,他还亲自去金军大营手写投降书。宋钦宗的算盘很明白,他认为金国人并无意侵占宋国的土地,只要能给金国人足够

  • 岳飞到底长啥样?真实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他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更让大家所熟知的一定是那“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被母亲刺在后背的故事。这位宋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爱国将军,最后却丧命于小人之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个倒霉上司,皇上迂腐,臣子又能如何?都说暗箭难防,那这小人的暗箭更是难上加难。秦桧这个名字可谓是遗臭万年,他的石像在岳飞墓前跪了八百多年,被万人唾弃,见者

  • 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在之前关于吴三桂的文章之中,宋安之认为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

  • 宋朝经常被称做朝,辽金二朝经常被称为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可谓是有两大乱世,分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五代十国。在这两大乱世之中,不只是没有大一统,更是各个国家混战不止,百姓是久遭兵灾之苦。而认真来说,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宋辽金西夏也可以视为一个乱世,可以说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只不过这个大分裂时期不同于其他大乱世,是由各个小国混战

  • 朱元璋晚上做了个梦,第二天给朱棣剥桔子,马皇后:快跑他要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然而,他的父亲去世朱元璋,一位弑杀而又仁德的皇帝。在这位“矛盾”皇帝的统治下,哪怕朱棣是皇子,小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自己的父亲给杀了。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从其政治生涯上来看,他算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了。靖难之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