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9岁,朱元璋为他求娶徐达8岁女儿,徐达:凭什么不嫁太子?

朱棣9岁,朱元璋为他求娶徐达8岁女儿,徐达:凭什么不嫁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15 更新时间:2023/12/14 8:05:33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和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在打仗之前,徐达是个农民,但他自幼习武,有一身好功夫。1353年,25岁的朱元璋奉郭子兴的命令,回家乡招兵买马。这一年,徐达22岁,欣然应召入伍,自此跟着朱元璋开始了戎马一生。他立功无数,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帮助他大败陈友谅、挥师北伐并最终建立大明。1362年,徐达生了人生中第一个女儿。这姑娘天资聪慧,酷爱读书,徐达特地给她请了最好的老师,而她也很争气,有了“女诸生”的美誉。在明朝,“诸生”,是用来形容经学知识特别丰富的男子的,但徐达的女儿能得到“女诸生”的城号,可见她的真才实学。

一家有女百家求,这么优秀的姑娘,朱元璋自然也想要,于是,他对徐达说:“你这女儿,命格主贵,如果当了我的儿媳妇,我一定善待她。”(《明太宗实录》:(朱元璋)“是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徐达没有表态。他为人谨慎,不爱说话,这种开玩笑的话,他也没当真。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灭亡元朝。徐达的功劳最大,朱元璋便封他为中书右丞相,参议国事,后来还封他为魏国公。朱元璋还没有忘记徐达的女儿,尤其是,当他听闻这姑娘才德俱佳时,更是坐不住了。优秀的女子,要是不早点下手,必然会被别人抢走。于是乎,朱元璋再次把徐达召进宫中,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布衣之交,到现在都同心同德,没有嫌隙,自古以来,君臣相投的,都结为了姻亲。我的四儿子朱棣气质不凡,你有个这么好的女儿,可以把她配给我的儿子吗?”朱元璋都这么说了,徐达哪里敢拒绝,当场磕头谢恩。只是,徐达心里是不开心的。在当时,朱棣并不出色,而功劳不如他的常遇春,却将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

论功劳,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然而他的长女嫁得却不如常遇春的女儿。也不怪徐达不开心,这个时候的朱棣,还是个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娃。这一年,朱棣9岁,2年前朱元璋才给他取了名字。此时,朱棣也没有被册封为燕王。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太子朱标的地位稳固,不出意外,他就是未来的接班人。而朱棣,未来最多是个藩王。不过,让徐达比较宽慰的是,女儿和朱棣的感情还不错,未来应该不会受苦。1370年,10岁的朱棣被册封为燕王,2年后,徐达的女儿应召入宫,给朱棣当伴读。换句话说,12岁的朱棣和10岁的未婚妻,在婚前就见过面,一起读书,感情非常好。2年后,14岁的朱棣迎娶了徐氏为正妻,他对她是真的很好,家中大小事务,均听她的命令,而他的府邸,除了与女真族联姻的金氏,再无其他妃子。

朱棣一生共有9个孩子,前7个都是徐氏生的,一直到徐氏不能生育,才有了2个孩子的出生,而在史书的记载中,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只有3个字“母不详”。要知道,朱元璋有40多个孩子,几十个有详细记载的后妃,而朱棣,还不及他的零头。这样的宠爱,算得上盛宠不衰,专房之宠了吧。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他将徐氏册封为了皇后,还特意将父亲朱元璋规定的皇后金宝龟纽提升为盘龙纽,并在承天门直接昭告天下。这一举动,直接开了明清两朝册立皇后,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朱棣称帝后,对这位妻子一直很尊重,甚至会拿朝堂的事情去向她请教,而她的建议,基本上朱棣都采纳了。(“吾在宫中旦夕侍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每承顾问,多见听纳。”《明太祖实录》)

当然,徐皇后也当得起这样的盛宠。她崇尚节俭,不喜欢奢华;她会提醒朱棣爱护人才,不分新旧、不凭资历,唯才是用;她还编写《内训》《劝善书》,教导女子要好好辅佐丈夫,懂得劝谏。1407年,46岁的徐皇后去世,朱棣伤心欲绝,素服辍朝一年,并表示再也不会立皇后。(《烬宫遗录》: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朱棣做到了,在接下来的17年里,他的后宫就真的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

朱棣对徐皇后,应该是真爱了。徐皇后去世后,他素服、辍朝1年,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他要求皇子服丧3年,穿戴白衣素服,不得有任何娱乐活动;他要求群臣服丧27日、穿白衣素服1年……朱棣还给她举办了大斋礼、祭祀礼和长达百日的法事,希望她在黄泉的另一头能过得安详、喜悦。这样的盛宠,这样幸福的结局,父亲徐达若是知道了,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吧。毕竟,当父母的,最希望的,不是儿女出人头地,而是一生顺遂,平安喜乐。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的手下吗,朱元璋称帝后会放过张无忌吗,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对张无忌怎样

    就比如说金庸笔下的朱元璋,就曾经在明教教主张无忌的麾下效力过。当然至于张无忌这位明教的传人。是不是曾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 朱元璋到底与张无忌有没有交际,朱元璋的明王朝到底与明教有没有关联?在历史上一直有着争论亦或是疑问。 然而这一切并不影响,倚天剑和屠龙刀在人们心里的印记,并不影响张无忌在人们心里

  • 朱元璋微服青楼,见老鸨领来一女子!大怒:不活剐你们,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微服暗访,朱元璋微服出巡电视剧,神机妙算刘伯温朱元璋微服出巡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也正是如此,让朱元璋与众多皇帝与众不同。因为出身于民间,成为皇帝的他也没有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民间气息,相传,朱元璋不仅酷爱街头小吃,还经常穿着普通衣服微服私访。由于不是出身贵族,换了一套衣服的朱元璋自然很难被认出来,因此在朱元璋微服私访期

  • 朱元璋一直提防着汤和,数次想加害,但汤和没给他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记恨汤和,朱元璋放过汤和吗,朱元璋召见汤和视频

    汤和是功高盖主的的开国功臣,从小就和朱元璋在一条街上长大,他们拿着木棍统率一群小伙伴,玩着骑马打仗的游戏,过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童年是短暂的。当年,元末动乱,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军四起。成年后的汤和身材高大,而且举止洒脱,他和十几个壮汉一起随郭子兴打天下,因为能力强,很快在队伍里

  • 明朝皇帝想出一损招:将尼姑按猪肉价卖给光棍,解决单身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光棍多吗,明朝尼姑,明朝皇帝为什么抓尼姑

    明神宗朱翊钧,提起这位皇帝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年仅10岁就即位成为皇帝,第二年改元为万历。 他也曾有过勤政的时期,即20岁左右,过着同每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一样的生活,日日上朝,实行了相关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是后期他却渐渐

  •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战死将领,朱棣奉天靖难转折点,朱棣封赏靖难功臣第一功臣是谁

    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 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本来就是皇室之间的内部皇位争斗,不管是谁胜了都是朱家人当皇帝,为什么更改王朝名称。另外,朱棣取得江山后,是继续大明朝的统治,各地藩王照旧,你要是更朝换代,其他藩王会答应? 第二,明朝统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朱棣靖难之

  • 明朝女性配饰是地位的象征,探究明朝配饰的发展和工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服饰配饰,明朝女子的服饰图,明朝贵族女性穿什么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时代,由于商业气氛浓重在女性陪葬品中,女性配饰的金银细软涵盖了女性全身的配饰。 关于头部的配饰就有头饰、耳饰和颈饰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组合成完整的女性头饰的搭配,女性头部的装饰品包含了颈部和耳部的装

  • 明朝和蒙古互斗,清朝和蒙古融合,为何蒙古在清朝反被大削弱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蒙古为何比明朝蒙古小,嘉靖时期的右翼蒙古和左翼蒙古,明朝时期蒙古强大过几次

    而明朝存在的时间是多长呢?是276年,也就是说,明朝从建立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北元对抗,尤其是明朝最有骨气的皇帝朱棣,把国都都迁到北京去,为的就是和北元对峙,并且朱棣最后也是死在了北征归来的路上,一生五次征战蒙古,可以说是北元和明朝就是死对头。 可是就是如此,明朝也没能将北元给消灭或者迫使其

  • 浅谈唐代与宋代金银器数量、质量上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金银,宋梅子青瓷器,古玉唐代飞天与辽宋飞天的区别

    唐代金银器多为皇家、权宦使用。在宋代,金银器除皇家、高官使用外,民间也大量使用,这样使得金银器在加工、装饰时变得世俗化、民间化,也使得素面器物占很大比例。一些唐代的器形、纹样在宋代已不流行,但是,唐对宋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宋代金银加工技术在唐基础上还有所发展。银鎏金带托盏 宋器型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

  • 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讲述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喝酒的真实故事,李清照和小猫

    书接上文。端了黑赌坊之后,董李二人用奖金帮助了路边穷困的老人家,董卓提议去卖艺挣钱。 随后二人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董卓活动活动拳脚,打算施展一番。 “好多人啊,想不到你的一身好功夫没有用在战场上,反而用在了这里。”李清照感慨的说道。董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用在这里反而好,说明是太平盛世,如果真

  •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探究明朝的文武关系,发生过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重文抑武吗,明朝为什么不能轻武,俄罗斯是重文还是轻文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历史上历代君王都深知这个道理。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后,一方面知道防止侵略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需要利用文臣的学识来管理。而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历代君王灭亡的经验教训,既要重用武将来增加军事实力,也要广纳贤才,提升国家的管理